学术投稿

8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及并发症的分析

张玉杰;黄俊玲;王方;陈娜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医学科学技术, 常见并发症, 应用, 休克病人, 劳动时间, 抗癌药物, 介入治疗, 胃肠外, 高营养, 术后, 输液, 抢救, 临床, 护士, 护理, 安全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抢救休克病人、胃肠外供给高营养、介入治疗、长期输液和应用抗癌药物开辟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病人乐于接受,减少每天穿刺的痛苦,节省了护士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作者自2004年1月至6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88例,对置管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分析与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因各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髋关节的破坏,为解除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将股骨头和髋臼应用人工假体置换的手术.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所致的股骨头坏死、髋臼软骨破坏,要求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日益增多.而髋关节是人体大的负重关节之一,大多数人对髋关节的组织结构和人工置换技术缺乏了解或认识不足,加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病人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的治疗手段.我院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37例病人开展了全面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浅谈理疗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合理应用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颈椎间盘的变性或突出,关节囊的松弛,内在平衡不稳定,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及进行性骨赘增生,而导致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分别挤压颈神经根及颈椎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不同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作者:宁耀超;孙辉;谢桂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法在肝硬化胆囊切除出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肝硬化胆囊切除出血的处理.方法:对18例肝硬化胆囊切除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术中大出血5例,平均出血400ml,18例病人应用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效果满意,术后未再出血.结论:带蒂大网膜填塞胆囊床止血法是较好的止血方法.

    作者:程琳;何生;陈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冠心宁治疗支气管肺炎70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我们用冠心宁辅助治疗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跟坡;刘艳霞;石丰月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五磨饮子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发作超过48小时,呃声频频,难以自制,甚至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等,经镇静剂、平滑肌解痉剂等治疗无效者.笔者运用五磨饮子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津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225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8年间在我科收治的220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高龄组(>70岁)225例,非高龄组1981例,并比较两组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3年生存率.结果:高龄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高于非高龄组(P<0.01),高龄组病理恶性程度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非高龄组(P<0.01),死亡率及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避免扩大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治强;刘彦中;韩文周;张海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较少见特殊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作者:王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儿童鼻咽癌放射治疗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儿童较少见.我院自1990年6月至1999年8月,放射治疗儿童鼻咽癌34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特点,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动叶;侯良宝;王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波并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瘫

    特发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Bell)麻痹,临床上十分常见,早期及时治疗,可望痊愈,否则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文对53例特发性面瘫患者,采用微波并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涂昭昊;万勇;陈启明;张芳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动静结合护理股骨颈骨折158例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动静结合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18年护理158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并将这18年分为早、中和近期三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早期90天,近期缩短至25天;并发症发生早期29.3%,近期仅为6.3%.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治疗期间采取动静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王雅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

    吡喃阿霉素(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可迅速进入肿瘤细胞内, 阻碍核酸合成,使肿瘤细胞G2期中止增殖,直至死亡.我们对14例年龄>60岁的老年恶性淋巴瘤采用THP-COP-B方案化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当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卒中是中老年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性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根据1982年我国六城市流行病学调查,其年发病率为182/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89/10万人口[1].通过临床观察,近些年来有上升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脑卒中的诊疗水平迅速提高,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工作、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有重要的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艳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脊柱病变病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评价与对策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促进身心健康[1].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重视健康教育的落实,通过教育效果的评价,不断改进措施,以提高质量.

    作者:牛翠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目的:研究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方法:对国内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了国内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结论:掌握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水平有一定帮助.

    作者:夏正学;夏恒夫;段大航;李宏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管的应用

    目的:比较清醒置入胃管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择期手术需插入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术前清醒置入胃管,B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管,每组100例.结果:B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管的病人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经统计处理,P<0.05.结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插入胃管法明显优于清醒状态插入胃管,使血液动力学在操作中保持稳定.

    作者:周江生;王俊香;王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患者中位年龄56岁(35~76岁).辛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结果:经过4周治疗,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分别由7.17±1.34,2.65±1.48,4.82±1.09下降到5.61±1.05,2.02±1.24,3.5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h)由治疗前0.96±0.17上升到1.0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洪霞;杨淑平;冯仲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直接引入上腔静脉1例

    1 资料患儿,女,11个月,发育迟缓,呼吸困难,哭闹时口周青紫,心前区隆起.听诊:于胸骨左缘下部及剑突附近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电轴右偏,心房增大,右室肥厚.X线:肺野血流增多,右房、右室增大,右上心缘突出.

    作者:刘姿薇;吴明君;邢春雨;王家蕊;栾景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并自发性气胸20例

    支气管哮喘由于长期的反复发作,易并发自发性气胸.近年来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20例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丽;杨国政;张娟;孙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难治性褥疮30例手术治疗体会

    难治性褥疮,病程迁延,病灶坏死、感染、周围组织硬化,同时患者久病体弱,体位改变受限,且创面在血运差及骨质隆突处,不仅影响愈合,更使手术存在扩大创面危险.但经笔者治疗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列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小儿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开胸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胸、胸、拔管时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作者:艾喜婷;叶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