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学及动物宿主感染的调查研究

张光玉;王绍基;宋明华;单亚丽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 中间宿主, 终宿主, 生态环境
摘要:目的调查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环境及其动物宿主感染情况方法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动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解剖不同动物,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的感染率为5.31%;用从华溪蟹体内分离出的囊感染家犬、大白兔、小白兔和豚鼠后,从豚鼠中查出囊虫;小白兔感染数日后死亡;大白兔感染122d后查到成虫和虫卵;家犬感染30d后查到童虫,90d后感染率达100%.家猫、家犬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6.25%(18/32)和14.29%(1/7),并从家犬的肺中检出成虫. 结论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病除在野生动物中流行外,家养动物的自然感染率也较高,可能是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方法自然沉淀法收集受精蛔虫卵,用紫外线辐射不同时间后恒温培养.结果紫外线辐射时间越长对受精蛔虫卵发育影响越明显,400μW·min/cm2,5~10min即能杀死受精蛔虫卵.结论紫外线辐射明显影响蛔虫受精卵的发育,可用来净化蠕虫卵污染食物、预防食物源性蛔虫感染.

    作者:彭飞;刘年猛;冯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学及动物宿主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环境及其动物宿主感染情况方法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动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解剖不同动物,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的感染率为5.31%;用从华溪蟹体内分离出的囊感染家犬、大白兔、小白兔和豚鼠后,从豚鼠中查出囊虫;小白兔感染数日后死亡;大白兔感染122d后查到成虫和虫卵;家犬感染30d后查到童虫,90d后感染率达100%.家猫、家犬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6.25%(18/32)和14.29%(1/7),并从家犬的肺中检出成虫. 结论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病除在野生动物中流行外,家养动物的自然感染率也较高,可能是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

    作者:张光玉;王绍基;宋明华;单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取2002年1~12月手术切口感染分泌物阳性标本137例,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Microscan Wat RA way-40系统鉴定及做药敏试验.结果137株病原菌分属于10个种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检出率高;药敏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有多重与交叉耐药性,万古霉素对G+仍保持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手术切口病原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努力加以预防与控制.

    作者:林平;金彩云;吴钟琪;倪时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3年12例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男10例,女2例,就诊时出生7~75d,平均45d,术前均经泛影葡胺口服及灌肠造影确诊后行Ladd术,附加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1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1例无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并发急性肠扭转所致高位十二指肠的梗阻.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间断性胆汁性呕吐,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佳选择,且效果满意.

    作者:黄伟炜;伍海鹰;李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北京海淀城郊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城郊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分析宿主动物带毒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夜夹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应用RT-PCR扩增M片段部分序列检测宿主带病毒率,根据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SPSS(9.0)软件分析宿主动物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238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0.59%.其次为小家鼠,占25.21%.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褐家鼠为14.29%,小家鼠为0.就褐家鼠而言,尽管成鼠阳性率高于幼鼠,雄鼠阳性率高于雌鼠,但成鼠和幼鼠间、雌鼠和雄鼠间带毒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扩增阳性鼠和扩增阴性鼠体重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宿主感染危险因素重要的鼠个体因素尤其是体重.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城郊汉坦病毒感染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采样点的鼠密度与带毒率非正相关,但二者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关系.

    作者:左曙青;吴晓明;孙培源;张泮河;王炳才;汤芳;敦哲;蔡伟;刘啟;江佳富;曹务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腺相关病毒与人α1干扰素基因重组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重组体.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获得hIFNα1基因;以T-A克隆方法将PCR扩增hIFNα1基因亚克隆到PCR2.1质粒中,产生PCR2.1-hIFNα1;用EcoRI酶切PCR2.1-hIFNα1后回收hIFNα1基因片断,将此片断连接到pWP8A的EcoRI位点上,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pWP8A-hIFNα1转化JM109大肠杆菌扩增,hIFNα1基因经测序鉴定符合Genebank中hIFNα1序列,并用BamH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结果经PCR扩增获得567bp hIFNα1基因;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经测序证实pWP8A-hIFNα1中的hIFNα1与Genebank中hIFNα1序列相同,用BamH 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体pWP8A-hIFNα1.结论成功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的重组体.

    作者:林锋;贾杰;陈智;邱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例产后母婴同患麻疹的病例报告

    深圳市观澜医院收治1例母亲产后34d、婴儿42d同患麻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芳;陈宇;陈伟光;林启辉;王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荀根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多年,海南省医院急救科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HIE早期诊断对决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自医学影像学特别是颅脑CT应用于临床之后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现将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2001年4月~2002年6月收治的52例HIE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林雪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河南尉氏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尉氏县重要人体寄生虫流行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2002年从1991年调查的5个村中随机抽取3个村作为调查点,用相同方法进行采样检验.结果共抽样调查1 513人,感染208例,感染率为13.75%,比1991年下降77.19%.结论尉氏县2002年重要人体寄生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群众的卫生条件及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范二军;杨宇;贾韶蔚;袁东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百白破混合制剂所致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

    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属计划免疫常规免疫疫苗,婴幼儿接种后,可出现一些免疫接种副反应,如局部硬结,甚至形成无菌性脓肿.新泰市2001~2002年共发生DPT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克红;耿玉芝;徐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ARS世界流行特征分析

    SARS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流行的新的传染病.尽管目前全球SARS流行得到控制,但其曾经因迅猛流行而给全球健康保障、医疗卫生系统、人民生计、经济稳定和增长等造成严重影响,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惊恐与不安,仍历历在目.时至今日人们对SARS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有限.下面,就SARS在全球的流行态势、流行模式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刘文正;彭鸿鸣;梁浩芝;徐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筛选及免疫保护性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并探讨其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IgG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亲和筛选.3轮筛选后,经Dot-ELISA检测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并用混合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及进行抗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性分析.结果 18个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均显示有抗原性,其噬菌体混合克隆免疫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以及31.72%的减虫率和51.54%的减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筛选噬菌体肽库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分子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作者:陈欲晓;易新元;曾宪芳;袁仕善;张顺科;MCREYNOLDS Larry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

    随着耳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鼓室成形术逐渐推广,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尽管自体或异体的听骨、皮质骨、软骨、牙齿都是可行的听骨替代材料,但近年来研制出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陶瓷、金属为代表的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听骨链重建,现就国内外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质彬;路虹;符征;况光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炎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例分析

    1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43岁,主诉入院前1周因和别人吵架后突然出现胡言乱语,思维奔逸,言语零乱,无畏寒发热,无四肢抽搐,到当地精神病医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查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精神安定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付晓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2年海口市口腔医疗机构消毒调查报告

    目的为了解海口市口腔医院机构消毒灭菌情况,加强口腔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7间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和79间个体牙科的有关样品,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结果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合格率100.00%,口腔专科医院合格率87.50%,个体牙科诊所合格率77.34%.结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应加大对个体牙科诊所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个体牙科诊所的消毒质量管理.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佐剂的弓形虫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佐剂增强弓形虫P30/35亚单位疫苗刺激肌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性免疫力效果.方法应用拟菌颗粒、脂磷壁酸、蜂胶3种佐剂分别和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混合、碾磨、免疫小白鼠,以福氏完全佐剂作对照,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情况.结果拟菌颗粒佐剂能辅助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刺激宿主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能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力.拟菌颗粒产生的IL-2较福氏完全佐剂稍低,但明显高于其它实验和对照组(P<0.01),特别是IFn-γ和CD4+/CD8+比值,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拟菌颗粒刺激机体产生的IgG明显高于福氏完全佐剂(P<0.01).脂磷壁酸佐剂和蜂胶佐剂辅助P30/35刺激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力低于拟菌颗粒佐剂和福氏完全佐剂.结论拟菌颗粒佐剂与福氏佐剂具有相似增强免疫应答和提高P30/35特异蛋白组分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可用于弓形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作者:黄炳成;陈少卿;付婷霞;魏庆宽;李瑾;胡迎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70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方法 70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采用按摩、温针、理疗、体疗等方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2个月随访,有效率91.4%.结论退行性膝关节病采用以按摩为主,针对症状差异,辅以温针、理疗、同时坚持强膝操.

    作者:蒋惠瑜;刘海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后囊混浊的细胞生化机制及防治现状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普遍开展,后囊混浊(PCO)术后5年发生率可达43%[1],明显影响视力.术后时间久,患者年龄较小,则发生率高.有报道儿童PCO发生率几乎达100%.现已普遍公认,术后后囊混浊与晶体上皮细胞移行,增殖,纤维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晓琴;胡义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舒肤特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舒肤特对座疮的治疗作用.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4~42岁,平均24岁.病程2周~6年.治疗组用舒肤特,对照组用2.5%氯霉素酊,每日2次,4~8周为1疗程.每周复诊1次.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7.8%,总有效率84.5%,对照组痊愈率17.8%,总有效率62.2%,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χ2=10.02,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428,P<0.01),结论舒肤特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其用于治疗痤疮效果较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忠英;李梅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