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凤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恐惧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Beck提出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恐惧症患者,辅以Bandura的模仿治疗或Wolpe的系统脱敏治疗等行为治疗方法,不用任何药物.结果:恐惧症患者的恐惧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恐惧症有效.
作者:李曙亮;陈四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0年12月至2002年12月首次发病住院的2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其中年龄在16岁及其以下87例(甲组)、40岁及其以后60例(丙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20至30岁的100例(乙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症状分布有显著差异,思维联想障碍乙组占5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思维内容障碍丙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情感及意志行为障碍乙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发病年龄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越晚疗效越好.
作者:朱孔香;李永国;李萍;高林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80例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工具.对研究组进行为期8周的行为护理.结果:行为护理前、后SANS、SSPI、IPRO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行为护理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
作者:滕光华;郑素娟;马燕;秦丽;王立娥;乔元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性肾病(Autosomai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性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ARPKD).
作者:张德智;纵书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脆弱拟杆菌是临床上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中常见的机会致病菌,这类细菌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但新近问世的某些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对脆弱拟杆菌的治疗效果令人鼓舞.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者:刘清萍;蔡爱玲;陈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致曲张的静脉暴露于粘膜下,缺乏周围组织的保护和支持导致破裂出血,其特征为突发的大量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若抢救护理不当均可导致死亡.2002年6月我院收治1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病人,经过输液、输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和护理,病人脱离危险,病情平稳,康复出院.
作者:范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张××,女,50岁,己婚,医生,大学,以少眠、焦虑、多疑、被害、懒散、生活不能自理于2002年3月22日首次入院.
作者:李维芳;朱建平;杨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是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因素,在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及早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对临床治疗、预防各种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为对象,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进一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脑血栓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高耀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常见的、主要的副作用,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利培酮治疗后产生的常见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病患者,其副作用主要有泌乳素增高、体重普遍增加、肝功能损害、失眠、锥体外系反应等.结论:利培酮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少较轻,越来越被广大精神病患者接受,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忽略对其副作用的细心观察,可能由此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钟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世界各地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目前已超过胃癌,占据癌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的70%~80%.虽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以手术为主进行综合治疗,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70%以上的患者无法手术完全切除.因此,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长期以来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的疗效不甚理想,寻找有效的化疗药和更合理的化疗方案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我院自2001年7月~2002年7月应用CE-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下.
作者:刘士霞;张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在组成人体元素中居第5位.在妊娠的特殊生理时期,除母体自身需要补钙外,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孕期母体血容量的增加使血钙浓度相对降低,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又使尿钙排泄量增多,而且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体对骨钙的吸收.因此,孕期母体处于低钙状态[1].国家卫生部推荐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日钙的摄入量为1200~1600mg/d,我院对200例孕20~32周的孕妇进行补钙,观察孕妇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对妊娠的影响,探讨乐力钙作为孕期营养补充剂的作用.
作者:李雁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有关五羟色胺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的知识来源于对选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Ls)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20世纪90年代,SSRLs取代了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成为抑郁症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原因在于它们不仅具有与TCAs相似的疗效,同时具有相对较好的耐受性以及过量时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严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6年以来,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人85例,死亡57例,病死率为67.06%.现将其死亡原因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全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对54例老年DEACM患者进行EEG检查,并与5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两组EEG总异常率、额颞区局灶性异常率及α波平均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5及P<0.001),且EEG异常程度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488、P<0.001=0.000).结论:EEG检查在老年DEACMP患者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侯永花;成杰;钱冬丽;马全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8份尿液标本菌落计数>105 CFU/ml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该菌进行药敏测试,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认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复方磺胺、头孢噻吩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87%、85%、77%、74%和73%,与此同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派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高达100%、83%、82%、80%.同时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35株(约占45%),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产ESBLs率高,其在尿路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规检测ESBLs有助于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产生住院依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出现住院依赖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住院依赖形成的原因主要与住院环境、家庭、社会、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等因素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采取多种社会心里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任静;杨洪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佐治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法,把56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8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B组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心率、心肌耗氧指数,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A组心功能、心率改善明显,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CHF疗效好,安全性强.
作者:郭龙枝;高寒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与脑电图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本症的脑电图、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例脑电图中,异常53例(82.8%).经治疗观察,治愈达41例(64.06%),有效20例(31.25%),无效3例(4.68%).结论:脑电图检查对儿童腹型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惠玲;罗慧;郑志英;宁书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QTc的影响.方法:对82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5年和2002年的心电图QTc值进行比较.结果:82例患者1995年心电图QTc值为391.46±23.70mms,2002年心电图QTc值为403.80±24.46mms,间隔7年心电图QTc值的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随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的延长心电图QTc值未见明显延长.
作者:张桂华;张万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性别、年龄、学历、所学专业等构成情况,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方法:在北京市29所养老机构中对57位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临床一线护理管理者以中年女性为主,但队伍整体构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教育背景和训练不足,知识构成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人管理经验不够;并且临时和外省聘用人员占的比例较高.结论:应进一步研究养老机构一线护理管理者的基本聘任条件和使队伍整体结构更趋于合理的办法;同时应加大培训力度,解决现任干部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问题.并应注意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际关心和激励.
作者:孙亚宁;侯淑肖;彭嘉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