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感袋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昇刚;杨晓峰;宿洁

关键词:防感袋, 免疫功能, 溶血素, 小鼠
摘要:目的观察防感袋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器官重量法、小鼠碳粒廓清法和鸡红细胞作免疫原的溶血素测定法分别观察防感袋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防感袋能明显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能明显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防感袋能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亚市全民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发病态势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三亚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发病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环境及居民碘营养水平分析.结果甲亢患病率为2.5‰,沿海、丘陵、山区无显著性差异.加碘前甲亢住院病例稳定在24.2~30.4/10万,加碘后逐年上升,1998年达到高峰后又逐年下降至加碘前水平.病例对照发现家庭收入、食碘盐、海产品、家庭生活事件、感染为危险因素.水碘均值为14.81μgL,尿碘中位数在87.07~235.8μg/L之间.结论全民食盐加碘后造成碘性甲亢的发生是存在的,但是暂时性的,非持续性的.部分户碘盐含碘量过高也会诱发碘性甲亢的发生.

    作者:陈志勇;郑家耿;徐大修;林竹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四肢多发严重创伤62例处理体会

    定安县人民医院从1989年6月~1999年6月,共收治四肢多发严重创伤6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43例,女19例.5~10岁3例,11~20岁10例,21~50岁43例,>51岁6例.开放性骨折17例(占25.6%).上股骨折41处,下肢骨折58处.

    作者:符策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安尔碘Ⅲ型用于产妇会阴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安尔碘Ⅲ型用于产妇会阴消毒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和会阴消毒后细菌培养总菌落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证明安尔碘Ⅲ型的消毒效果满意,适于临床使用.

    作者:陈文忱;谢屏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14株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延缓和减少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产生,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12月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的214株非发酵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的942株细菌中214株为非发酵菌,占22.72%,其在痰液、脓液和分泌液标本中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哪39.40%、21.69%和19.77%.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头孢一代的耐药率为95.79%,对阿莫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70%、66.82%.结论非发酵菌占临床检出菌株的比例较高,从分布来看,以痰液中所占比较较高,其次为脓液.非发酵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蒋金芬;王美琴;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寻找一种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358例患者分氨甲喋呤(MTX)分次给药(A组),天花粉肌肉注射(B组)进行比较.结果B组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较短,治疗成功率高(P<0.01),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王粉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人力资源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改.方法设计海南省中医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表,以邮寄方式发放问卷,用统计学软件EPI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20岁占46.02%,30岁占28.88%;省级中医院40岁以上占31.55%,各市县中医院40岁以上占21.85%;学历全省无一护理本科生,大专生27人,占5.38%,无学历14人,占2.79%;职务: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的比例为75.17:7.5:1;职称: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的比例为115.5:79.5:30:1.全省78.75%的护士未参加继续教育,5.78%的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结论海南省中医护理队伍年轻化,职称、学历偏低,继续教育机会少,因此提高海南省中医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综合素质迫在眉捷.

    作者:李丽花;王武军;王逸;毛玉兰;谢小蔓;黄玉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HBsAg阳性母亲其子女自然和疫苗干预感染HBV情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自然和接种乙肝疫苗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情况.方法对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出生后分成接种乙肝疫苗组(A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组(B组),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C组),用EI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结果A、B、C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8.66%、7.56%、43.98%;HB-sAg、HBeAg双阳母亲其子女接种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15%、62.11%.结论A和B组两种接种方法免疫效果无差异性,两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差异非常显著,表明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母子间HBV的传播.

    作者:张贻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瘫痪病人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及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系统调查瘫痪病人医院感染发生规律及医院感染对瘫痪病人转归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调查.2000年1月~200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24例瘫痪病人.结果发现医院感染60人(68例次),感染率24.59%;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首位;感染在入院后2wk内发生率高;与瘫痪肌力程度密切相关;≥60岁者发生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者;感染严重影响到瘫痪病人的预后.结论瘫痪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瘫痪肌力程度、卧床时间长、侵入性治疗、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作者:蔡毅;吴映曼;邢柏;张贵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亚市2000年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三亚市2000年STD的流行概况.方法收集三亚市2000年各类性病报卡2436例.结果2 436例性病患者中,非淋菌性尿道炎993例,尖锐湿疣738例,淋病330例,生殖器疱疹197例,梅毒159例,软下疳19例.结论我市STD疫情十分严重,控制疫情应从预防、治疗、健康教育三个环节着手.

    作者:张择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淄博市1997~2001年市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本市辖5区3县,1997年以来,对97家市直托幼机构进行了每年1次的消毒效果监测.为了搞好监测工作,对5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

    作者:张学庆;翟云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1.吡喹酮单剂,按20mg/kg.d×6d(每日每公斤体重20mg,分3次服用,共服6d)或10mg/kg.d×12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2.阿苯达唑单剂,按15mg/kg.d×15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干芜散单剂,每次1.56g,每d3次,连续服用1年.4.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0mg/kg.d×12d.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间隔2~3个月后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30mg/kg.d×12d或50mg/kg.d×12d,2~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50mg/kg.d×12d.5.干芜散、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首先服用干芜散单剂6个月,后按4方法服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另外间隔期间继续服用干芜散.结果1~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80.0%,69.6%,97.8%和94.8%,按x2检验,1.2.3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亦无差异(P>0.05),但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3种(P<0.005),且第5疗法与第4疗法相比杀虫反应大大减轻.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不仅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而且可大大减轻杀虫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宏秀;刘玉冰;尹克霞;徐靖;邵国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琼山市医院、个体诊所医疗器械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可通过医疗器械与人体各组织接触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因此,防止和控制医疗器械的污染极为重要,为了解我市医疗器械HBsAg的污染状况,按卫生部颁发<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于1996年对我市医院和个体诊所的医疗器械进行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符气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GM(1,1)模型在预测流脑流行趋势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远安县流脑流行趋势模型,对流脑流行进行预测预报,掌握流行动态,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对远安县1982~199、1984~1999、1986~1999年三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选择优GM(1,1)模型进行流脑发病预测;结果流脑流行趋势GM(1,1)模型以1986~1999年组为优,其模型为Y=-4.8474e-0.4696t+8.6506,精度检验结果显示:C=0.04,P=1.00,平均误差率为4.06%,模型判为优,可用于流脑流行趋势预测;应用该模型预测我县2000~、2002~、204~、2006~年流脑发病率将分别降至0.1085/10万、0.0679/10万、0.0424/10万、0.0265/10万:结论我县长期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今后几年里流脑发病率将持续下降,但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流脑的预防控制工作,否则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大幅度上升;建模资料的选择与GM(1,1)模型预测精度和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刘世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温州市首例由猫引起的狂犬病病例报告

    患者郑某,女性,76岁,2001年8月13日其左手前臂内侧被自养家猫前爪抓伤2处,每处伤口约0.3cm×0.3cm.3h后左膝关节上方又被这只家猫咬伤,伤口约为0.5cm×0.5cm,同时该侧膝关节左右两侧也被抓伤.伤口各约为0.3cm×0.3cm.咬伤30min后到当地私人诊所就诊,伤口挤出血液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处理,次日接种浓缩人用狂犬病疫苗1剂,由于经济困难,未进行全程接种.

    作者:周祖木;卢汝透;杨曙光;章显权;朱立言;余向华;倪成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波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宫颈糜烂842例效果观察

    笔者自1994年开始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等病症及合并宫颈肥大或宫颈颈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观察到微波治疗后配合中药局部外敷,可以使术后阴道流水、出血等现象得到明显控制,使痊愈率明显提高.现以宫颈糜烂为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陵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海南省黎族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中学生中HBsAg携带情况.方法用HBsAg全血金标法检测2个黎族寄宿制乡镇中学在校学生和另一黎族自然村散居者为对照.结果黎族中学生HBsAg阳性率33.5%,散居者为22.86%(P<0.05).结论黎族中学生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内其它地区农村中学生,集体食宿、缺少卫生常识导致交叉感染率大于农村家庭.

    作者:陈路;区采莹;李冬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封闭碳化后引发瘢痕疙瘩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在尖锐湿疣治疗中,采用干扰素加2%利多卡因在疣体基底部封闭局麻后进行碳化治疗30例,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有2例出现瘢痕增生,我们采用曲安奈德加2%利多卡因注射瘢痕疙瘩内及其底部,10d注射1次,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卢明谦;蔡志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用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对非O1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分型探讨

    1989年我们在作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同时,也把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株同时进行分型,结果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也可被某些型别的噬菌体裂解,为此我们将1986~2001年从各类标本中分离所得的284株非O1群霍乱弧菌和9株拟态弧菌用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噬菌体进行分型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贤芳;唐振柱;龚健;陈敏莉;余尚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中风胃肠动力障碍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风后胃肠动力障碍性便秘通便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西沙必利和加味大承气汤对中风后便秘的通便治疗效果,组间分析用率的显著性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患者首次大便和大便间隔天数分别平均提前3.81d和减少2.55d,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以西沙必利和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应用的通便效果好,比较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或加味大承气汤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沙必利和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应用是治疗脑中风胃肠动力障碍性便秘的有效方法.而且在通便治疗同时也可使异常的胃肠电图指标获得改善.

    作者:陈潮钦;卢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海南省2001年流动人口疟疾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流动人口在2001年患疟疾情况.方法将各市县对外来和本地流动人口进行登记,血检的上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由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流动人口尤其是外省民工骤增.使流动人口疟疾从2000年的774例上升到2001年853例.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贵州六省(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东方、五指山、昌江、万宁八市县,感染疟疾例数占外来人口疟疾感染病例的96.34%.结论加强海南省疟疾区的流动人口尤其是进入高、中疟区的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仍然是海南省疟疾防治的重点之一.

    作者:李才旭;蔡红林;朱其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