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霞;罗家有
目的: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进行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治疗组临床采用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作为对照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 例,给予依巴斯汀10mg,一日一次,儿童用量酌减.对照组42 例给予氯雷他定10mg,一日一次,儿童用量酌减,两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9%.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
作者:金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儿四岁,男性,在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诊断为孤独症,ABC 量表评分76 分,临床表现为不与人沟通,说话不看人,有简单的语言,多动,喜欢爬高,喜欢抖动双手.临床检测:脑MRI 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异常信号,双侧侧脑室体后部脑室旁白质为著.串联质朴、气象质谱正常,脑电图正常,总IGE1030,免疫球蛋白IGA0.17,IGG4.6.食物不耐受检测显示牛奶、鸡蛋高度不耐受,黄豆、虾中度不耐受.
作者:王霞;张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 例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10 例.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B 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紫癜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 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的人数明显少于A 组.结论: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突然而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可以导致躯体或心理疾患,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分别从社会、职业、个人因素方面总结和讨论心理压力的来源,并应用系统措施来有效降低特定人群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丁婷;李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军;李海燕;沈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老年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老年人应进行系统的护理.能够预防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促进老年病人的病情尽快康复.
作者:李来红;姚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四川省广安市无偿献血现状及出路.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四川省广安市2003~2010 年无偿献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广安市无偿献血总人数由2003 年的初建增加到2010 年的12 万人次,无偿献血比例由2003 年7%上升到2010 年的100%;成分输血由2003 年的5%提高到2010 年的95%,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容量复苏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应用分析.方法将51 例低血容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5例)立即予以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后再输入其他液体,对照组(n=13 例)不用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其他液体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输注后30min,60min,90min 以及120min 时的HR,MAP 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输注后5min 其MAP 开始稳定,MAP 在其30min,60min,90min,120min 较输注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可迅速恢复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够较快纠正休克.
作者:赵晓蓉;贾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即时应用口服避孕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2011 年间收治的86 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 (妈富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个月发现,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再次妊娠,对照组7 例患者发生再次妊娠,再次妊娠发生率为16.3%,两组间再次妊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即时口服短效避孕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保证正常的月经周期,同时能够有效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术后再次妊娠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鲍生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高职高专护理学中,外科护理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对高职高专护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但需把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操作技术.然而,在当前外科护理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笔者探索了相关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佳;李香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6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70 例(72.6%),随着合并的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呈增加的趋势.急性期死亡14 例(14.58%),均为住院后死亡.死亡时间在发病后12h~22 d;结论急诊抢救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永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90 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 例,观察组(硝普钠治疗组)60 例,分析临床数据资料.结果:观察组HR、RR、MAP、PH、SaO2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磷酸肌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作者:王刚;王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以辛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statins)属于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显著的多靶器官效应性.本文从对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降低痴呆和帕金森病风险、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让同行朋友们对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罗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73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操作及护理要点.结果:73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中一次穿刺成功68 例,失败5 例,成功率 93.2%.其中2 例因血管模糊、滑未穿刺成功,1 例因退针芯时将外套管一起退出,1 例因刺入血管后壁未送管成功.1 例并发导管堵塞.结论:彻底消毒,妥善固定,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证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使用的关键.
作者:王贤美;熊丽霞;张美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 例26 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对1例胸9 椎体血管瘤、1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经皮骨水泥充填术,术前行CT、MR 检查,术中在C 臂X 线机定位下,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注入病灶.结果:28 个手术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4 小时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绎志;杨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包括了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治,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主要是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快速转运,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质量,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就必须了解院前急救事件的特点和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关键因素,而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与疾病相关的因素分析为此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为此,本文对我院院前急救2464 例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如何做好院前急救进行分析探讨.目的 为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和现场急救处理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疾病成功率.现将我院2011 全年120院前急救2464 例病谱报告如下.
作者:刘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袋式输液器是临床常用一次性设备,绝大多数用过之后被当成垃圾丢弃,本文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总结了袋式输液器的二次利用方法和价值,在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性医用设备的合理化利用.
作者:韦邦燕;陈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泌尿系统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 年4 月至2010 年4 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核患者36 例,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18 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8 例采取内科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8 例中,成功治愈16 例,2 例仍存在尿频、尿痛继续治疗.对照组成功治愈12 例,其他病情均存在反复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俊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2010 年1 月至 2011 年5 月我院共对88 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病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该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多数患者没有再次出现呕血等症状,大便的隐血试验也表现为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老年患者若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状况,病情便十分危险,病死率极高,必须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作者:李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其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如何治疗NAFLD已经成为众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者:薛蕾;宓余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