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开胸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高虹;赵丹丹

关键词:循证护理, 开胸手术, 肺部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开胸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防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21±3.86)d,总医疗费用为(38 984.34±295.18)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4±4.77)d和(44 437.65±324.1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t=81.5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98±0.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3,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作者:连晓明;覃舒扬;莫金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回顾分析

    目的 了解吡咯类抗真菌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年至2012年国内公开发行的有关吡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医药期刊178篇共240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涉及8种吡咯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骨骼肌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结论 应高度重视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韦凤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注册护士的离职意愿和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离职意愿总分为17.25分,68.37%的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中的语言攻击、威胁、性袭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和明显损伤的躯体攻击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场所暴力频次越高,离职意愿越高.结论 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呈显著相关.因此,预防和有效的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可降低护士的离职倾向,稳定护士队伍.

    作者:白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显像图特征,以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识别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结果 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5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在超声显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各项超声指标,可以提高TMC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郭亦爱;邓连桂;王晓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QC活动在减少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QC活动实现降低血透患者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方法 成立以“降低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研究课题的QC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调查、要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效果检验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5例设为QC组.2010年1~12月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血管通路的知晓情况、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QC组患者对血管通路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86.5%上升到94.6%,血管瘤形成由0.14%下降到0.02%,血管狭窄由0.09%下降到0.03%,内瘘堵塞由0.05%下降到0.02%,感染由0.05%下降到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QC活动,能降低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尹银定;黄美莲;古慧莲;叶婷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匹多莫德治疗婴幼儿复发性鹅口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对婴幼儿复发性鹅口疮的疗效.方法 选取66例复发性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2.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后,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内黏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治疗6d后观察两组疗效,1个月后再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复发率3%低于对照组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有效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海谊;江铭;杨栓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椎病中疼痛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颈椎病中疼痛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深入了解其病变.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颈椎病中疼痛患者48例为试验组.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选择成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31.78±32.06) pg/ml vs (108.85±41.48) pg/ml;(1.64±0.49) mol/ml vs(1.14±0.40) mol/ml;(0.40±0.17) pg/ml vs (0.19±0.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病中疼痛患者炎症反应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含量高于正常组,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在颈椎病中疼痛患者椎间盘退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邓北强;牟杨;赵义刚;邓文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顺德地区7527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受检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7 527例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观察.结果 检出支原体感染阳性者2 982例,总阳性率为39.62%,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中单纯Uu感染2 439例,占阳性人数的81.79%,单纯Mh感染73例,占2.45%,Uu+Mh混合感染470例,占15.76%.单纯Uu感染显著高于单纯Mh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P<0.05).男女性患者均以21~40岁年龄段感染为严重.单纯Uu感染时,交沙霉素、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较高,单纯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时,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结论 单纯Uu、单纯Mla及Uu+Mh混合感染时的耐药率不同,建议临床医生应考虑本地区耐药株的流行情况,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严艺;陈进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将评分0~2分的患者作为转归良好者,将评分3~6分的患者作为转归不良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程度,观察治疗后7d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溶栓远期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患者中,75例完成终研究,转归良好者36例(48.0%),转归不良者39例(52.0%);血管再通良好者48例(64.0%),23例(30.7%)7 d内出现颅内出血.单变量分析:基线血糖值(P=0.001),NIHSS评分(P=0.847),血管再通情况(P=0.002),有症状颅内出血均可影响远期转归(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糖水平较低(P=0.033)和血管再通良好(P=0.006)是远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线血糖值和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是影响其远期转归的预测因素.

    作者:胡锦全;李贞艳;张跃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纤支镜肺灌洗及振动排痰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培;张红梅;方敏;郑红梅;盛春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Apo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Apo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校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并采用1∶1匹配设计选取10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分析ApoA5基因-1131T>C和56C>G两个SN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ApoA5-1131T>C CC基因型携带者的TG、HDL-C、ApoA1的水平明显高于TC、TT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oA5 56C>G各基因型之间MS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ApoA5-1131T>C TC基因型携带者比CC基因型携带者更容易发生MS,风险分别上升1.415倍,而TT型基因携带者发生MS的风险为CC型的0.302倍(P<0.05).结论ApoA5-1131T>C的基因多态性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MS发病率,而ApoA5 56C>G的基因多态性与MS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作者:王海英;周太梅;冯霞;江兴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作者: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妊娠前后全程使用华法令抗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结果 31例患者中,孕早期瓣膜功能不全1例,孕晚期出现一过性血尿1例,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3例,心律不齐1例.1例因胎儿脑积水予引产,顺产5例,剖宫产25例.早产3例,足月产27例.产后出血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在妊娠期间全程服用小剂量华法令<5 mg/d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珞;徐霞;郑志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肿瘤标记物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常用的筛选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但PSA特异性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大量研究转向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标志物,已取得不少成果.目前认为前列腺癌抗原3基因、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TMPRSS2-ERG融合基因和微精原蛋白-β等肿瘤标记物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亚型、尿液中的生物学标记物(前列腺癌抗原3基因,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TMPRSS2-ERG融合基因和微精原蛋白-β)和其他新型的血清和尿液中的标志物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作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吸虫并右侧胸水一例

    在海口,肺吸虫比较少见,而以胸痛、血性胸水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是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以胸水为表现的肺吸虫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3岁,公务员,海南人,因“右侧胸痛2个月余”于2007年9月6日入院,无明显诱因起病,病程中伴有活动后气促,呈阵发性闷痛,与呼吸及体位改变无明显关联,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咯血、盗汗、午后低热及消瘦.

    作者:齐见旭;李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并通过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心率、动脉血气分析[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白细胞(WBC)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中度吸入性损伤70例,14例病情稳定,3周内治愈拔除气管套管,56例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抢救37例成功,19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率为72.9%;重度吸入性损伤22例,2例病情稳定,20例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9例成功,11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败血症,5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率为50.0%.患者治疗后心率、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后WBC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玉国;范智凌;曾庆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与明胶海绵联合应用预防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与明胶海绵联合应用预防下颌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均采用翻瓣去骨法拔除下颌前倾低位阻生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将浸有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的明胶海绵填塞入拔牙创后严密缝合;对照组则不填塞拔牙创仅严密缝合.比较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有1例发生干槽症,发病率为2%;对照组有10例发病,发病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浸有甲硝唑地塞米松糊剂的明胶海绵填塞入拔牙创内能有效减少阻生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尿沉渣分析仪在腹膜透析液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于腹膜透析液常规细胞检测的方法,并使之具有快速可行、结果 准确、操作简便的特点.方法 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分别对101例腹膜透析液标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和细胞总数计数,并与采用镜检法检测相应标本所得的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腹膜透析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总细胞的计数与显微镜目测法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于腹膜透析液常规细胞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于日常工作常规检测.

    作者:徐礼杭;叶火铨;胡雯烨;蔡汝满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对帕金森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探讨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不稳等.目前,尚无阻止或逆转帕金森病理过程的治疗方法,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各种治疗方法中仍以药物治疗为有效,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笔者作为临床药师深入神经内科,为帕金森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帕金森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点进行总结.

    作者:梁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与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组(40例),8周为一个疗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接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脂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比较,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组(70.00%)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55.00%),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P<0.05),治疗后血脂指标的水平变化中,除HDL-C外,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伟民;周有华;赵汉儒;李汉成;黄国定;刘南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