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36例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曹元秀

关键词: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发病率, 现报道如下, 输卵管妊娠, 疗效显著, 急腹症, 妇产科
摘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近年来,由于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故受到人们日益关注.2001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36例异位妊娠,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弥漫性轴索损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对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死亡23例,占34.33%;植物生存或重残15例,占22.39%;中残14例,占20.9%;轻残5例,占7.46%;痊愈10例,占14.93%.结论主要以临床表现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作为诊断依据.冬眠低温治疗,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及脑细胞代谢活化剂,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残率、死亡率.

    作者:方振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症状的多样性和病因的复杂性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不确切,此文主要就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精神、心理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黄俊;陈小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过期流产60例临床观察

    过期流产是比较常见临床上治疗较困难的流产,传统上治疗多采用口服已烯雌酚和钳利术,时间较长,副作用大,易出现阴道出血.近几年来,我院妇产科采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1例,闭合性骨折48例,开放性骨折23例(按Gustiol分型:Ⅰ型18例,Ⅱ型5例).采用小切口复位的方法将骨折复位和置入髓内钉,对粉碎性骨折不要求完全解剖复位,而应尽量保护血运和相互靠拢.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断钉、感染、膝踝节功能受限、延迟愈合、不愈合.按Klemm功能分级标准全部达到优良水平.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治疗胫腓骨骨折稳定可靠,对骨折端干扰少,不需外固定,愈合快,无不愈合、延迟愈合等,效果满意.

    作者:梁皓华;周雪明;朱文雄;卓新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总结我院近14年来治疗的31例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仍以溃疡病居首位(54.8%),癌肿次之(25.8%).急诊手术20例,择期手术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16.1%).死亡2例(6.5%).结论老年人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并常合并其它疾病,如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马华兴;陈建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术4例,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右肾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胃空肠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息室化术+胆总管探查置T型管引流术3例.结果治愈1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另一类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处理非常重要;十二指肠息室化术是治疗重症十二指肠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作者:亚力坤;艾则孜;买买提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局部注射治疗2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7-14天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24个月观察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25例,瘤体缩小的2例,无效的1例,有效率97.2%.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疗法.

    作者:王玉珍;冯柏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防范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10月本组实施LC的230例病例进行总结,对其中4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病例进行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讨论.结果术中出血危险因素:胆囊动脉损伤;胆囊床出血;胆囊床深面肝中静脉重要分支损伤;处理对策:及时中转开腹;阻断肝门,缝扎胆囊动脉;胆囊床明胶海绵重叠捆扎填塞压迫,缝合固定.结论LC术中发生大出血,及时中转开腹,采取正确处理对策,对于安全完成手术是必要的.

    作者:罗晓明;黄兴乐;江源源;杨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颅脑损伤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典型重度颅脑损伤病例30例,GCS评分3~5分16例,6~8分9例,给予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30mg/次,2次/日,静脉滴注.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必存(依达拉奉)后,通过对临床表现的密切观察、ICP(颅内压)的密切监测及多次颅脑CT影像学结果综合对比,发现较以往传统甘露醇、甘油果糖等治疗其具有快速、稳定的效果,对阻止脑水肿及创伤性脑梗塞的进展、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积极效果.结论自由基清除剂对治疗颅脑损伤有积极的效果,为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喆;吕海欣;崔丙洲;贺艳阳;周武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和抑菌作用.方法75例深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另一组用磺胺嘧啶银糊.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深Ⅱ度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止痛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糊,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发生率与后者相似,但抑菌作用较差.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疗效并不比磺胺嘧啶银优,应慎重选用.

    作者:袁新建;杨喜明;薛宏斌;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及早有效的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高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将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酶诱导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思密达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明显.结论思密达明显增强了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缩短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间.

    作者:陈辉隆;谢少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膝关节结核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结核的诊断,拟定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例膝关节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6例发病1~3个月确诊,保守治疗9例,2例行滑膜切除,病灶清除,3例行病灶清除,膝关节加压融合术,无一例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性穿刺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越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晚期主要是尽快控制病情而行关节融合术.

    作者:潘海斌;詹子睿;罗奎章;黄华;欧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探索B超导向肾穿刺活检术在临床诊疗效果中的分析

    目的总结探索肾穿活检的技术,协助提高各种肾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疗的部分肾病患者,使用美国LOGIQ400型B超导向定位进行肾脏组织穿刺,观察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288例肾穿活检术观察对象患者,男186例,女102例,1次2针穿刺成功284例,占98.61%,1次3针穿刺成功4例,占1.39%;肾周血肿5例,肉眼血尿3例;病理诊断纠正临床误诊、漏诊患者132例,占45.38%.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例(含Ⅰ、Ⅱ型)三种病误诊、漏诊患者95例为多,占误诊、漏诊病例的71.96%.结论B超导向肾穿活检技术快捷、安全、并发症少,能协助临床研究、诊断疾病,提高效疗.

    作者:陈雪松;何立全;侯佩英;梁志勇;许勇芝;黄萍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简易骶管麻醉-751例成功率及并发症

    目的回顾性总结751例不同年龄组小儿简易骶管麻醉(PCA)之成功率、并发症及量效关系.方法在基础麻醉下,三种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或罗哌卡因,分别0.75~1.25ml/kg(含肾上腺素1:200,000)容积注入骶管腔内.结果成功率为97%,起效时间和阻滞范围分别与局麻药性质、容积相关.然而相同的公斤体重容积在不同的个体中其阻滞范围存在差异,无一例发生局麻药中毒,10例存在呼吸抑制,其余SpO2维持在98%±1%,术中亦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基础麻醉下行简易骶管麻醉是操作简单,较为安全,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脐以下手术的小儿麻醉方法.

    作者:陈剑;刘才堂;杨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内固定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小颌畸形

    目的探讨内固定式牵引成骨技术在小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国产内固定式牵引器牵引成骨治疗小颌畸形,其中3例为关节强直致小颌畸形,1例为半侧颜面萎缩,1例为肿瘤切除骨移植失败后形成小颌畸形.结果5例患者均达到了小颌矫正的良好效果.全部病例无感染、成骨不良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可成功地用于矫治小颌畸形,对于关节强直患者可在关节成形术的同时进行牵引成骨.

    作者:秦霞南;李金荣;龙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全宫切除术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全宫切除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69例子宫增大如孕6~14周、活动、估计无粘连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无生殖道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66例手术成功,子宫平均重330g,手术时间为(70.6±27.1)min,术中出血量(81±33.5)ml,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5天,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27.1h,无一例大出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切除大子宫是安全有效的.TVH手术时间短、腹部无疤痕、康复迅速.

    作者:卢少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培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培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11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成2组:培氟沙星治疗组60例,0.4g,2次/d,静点;左氧氟沙星治疗组57例,0.3g,2次/d,静点,疗程均为7~14d.结果培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7.7%,痊愈率分别为76.8%和77.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培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仿.

    作者:李卫群;刘郴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组)和对照组(肠溶阿司匹林)各52例,两组疗效均为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量及血脂检测.结果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脑血流量也有明显差异,但血脂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CS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l infarction AMI)40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奥扎格雷,N=40)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40),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病人血浆TXB2和6-Keto-PGF1a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的血浆TXB2明显增高,而6-Keto-PGF1a明显减低,6-Keto-PGF1a/TXB2(K/T)降低;治疗后TXB2明显降低,而6-Keto-PGF1a明显增高,K/T增高.且奥扎格雷治疗组K/T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用奥扎格雷治疗ACS病人,能明显降低血浆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a含量,增高K/T.

    作者:罗小岚;赵水平;赵延恕;周宏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3例小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情况,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6年收治的33例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血培养菌株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33例败血症中,男21例,女12例,<3月13例(39.39%),~6月6例(18.18%),~12月3例(9%),~3岁7例(21.21%),~6岁3例(9%),>6岁1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多合并呼吸道症状.检出革兰氏阳性菌20株,革兰氏阴性菌菌13株,细菌种类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1.51%),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前者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性几乎达100%,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后者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包括泰能)耐药.33例治愈29例(87.87%).结论小儿败血症以男性小婴儿多见,病原菌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因此应加强细菌病原学研究.

    作者:马廷和;王峰;周彬;蔡桂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