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及早诊断慢性单纯性胆囊炎

胡永铭

关键词:慢性单纯性胆囊炎, 胆囊收缩功能试验,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运用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对超声图像改变不明显的早期单纯性胆囊炎做出诊断:方法25例经腹超声显示肌囊正常高值或略大,壁厚≤3mm,胆囊张力大的病例,用脂餐或20%甘露醇125ml:口服后30分、60分及1个十小时,分别探测胆囊大小及容积的变化,进行胆囊收缩功能试验;结果胆囊收缩功能不良20例,一般5例,手术证实15例,余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对胆囊改变不明显的慢性单纯性胆囊炎进行胆囊收缩功能试验,以明确诊断,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佳治疗时机及方式提供依据.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242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242例,发病小年龄20岁,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38.5岁,如表.

    作者:吴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如何防范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医疗纠纷

    为杜绝或尽可能减少院前急救过程中产生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应注重出车速度、抢救技术及完善的抢救设备,还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并注意语言、态度及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等.可行之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蒙玉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颌窦囊肿的CT检查价值

    目的探讨上颌窦囊肿的CT检查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囊肿平片与CT平扫诊断意义,并与手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平片与CT轴位加冠状位平扫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4.1%(53/63);定位与定量诊断正确率为100%.CT扫描对囊肿分型、鉴别诊断、治疗方针的制定均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平片与CT平扫对上颌窦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是制定手术方案不可缺少的依据.

    作者:邢增宝;王澄泉;陈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结局.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1:164,妊娠合并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8.10%、15.19%、12.66%、8.86%,恶性肿瘤3例,占3.95%;行肿物剔出术68例,占89.47%,附件切除术6例,占7.89%,无一例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成熟囊性畸胎瘤多见,不同孕期卵巢良性肿瘤处理不同,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处理等同非孕期.

    作者:范雪梅;唐家龄;薛素华;张秀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是指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这样一组具有气道阻塞的疾病.

    作者:符金梅;卜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护理程序在肿瘤晚期病人临终关怀中的实施

    为了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尽可能使病人无憾地离开人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数例肿瘤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一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琼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260例术后护理

    我在医院进修近4年来对2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其中的186例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卢广华;郭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疗效

    我科于1999年4月至2001年10月治疗的49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伴有高血压者45例,现分析血液透析对其高血压的疗效.

    作者:俎玉焕;梁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33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5年~2001年七年共收住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病人1330例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作者:张发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18例的护理

    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肾病18例,现谈谈护理中的体会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

    目的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表现.方法5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MPP,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平片或/和CT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结果常见的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影21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18例为含气支气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等.肺纹理增粗、模糊并网状影11例.47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影像表现.3例影像正常.结论MPP的影像表现多样性,需结合血清学确诊.

    作者:陈文清;邢增宝;刘光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盆关节紊乱与颈椎病的联系

    骨盆关节紊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改变的疾病.多发于中年妇女.因此症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常常被患者及医生所忽略.

    作者:李红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GF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癌细胞DNA倍型的关系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近年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能参与其调控,转化生长因子a(TGFa)与癌肿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据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各级分化的胰腺癌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述,并探讨其表达与胰腺细胞DNA倍型的相关性.

    作者:符业祥;宋尔卫;陈积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在我院应用概况

    自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到现在,其技术的应用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我院自1996年开始使用术后PCA技术.目前我院使用的是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WZ-6523C-4型PCA药泵.

    作者:陈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现对我科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收住院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玲;王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尿道气化加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150例报告)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TUEVA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BPH患者1.50例.结果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45min.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3~5天拔除导尿管,排尿均通畅.96例随访3个月,IPSS由术前21.5±3.5下降至术后9±2.1(P<0.01),QOL由术前5.0±0.85下降至术后1.5±0.15(P<0.01),大尿流率MFR(ml/s)由术前平均(7.8±4.2)ml/s上升至术后17.0±5.3ml/s(P<0.01),平均尿流率AFR(ml/s)由术前3.8±2.1升至术后9.6±2.2(P<0.01),B超复查残余尿(RU)由术前(100±20.5)ml下降至术后(20.0±13.6)ml(P<0.01).尿道狭窄3例,性功能减退13例,无尿失禁.结论TUEVAP加TURP是联合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朝晖;关志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探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作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受到妇女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给妇女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着重就重妊高征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许琳;许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强地松与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对照观察

    目的评价强地松与平阳霉素及鱼油酸钠治疗要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口服强地松与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分别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共102例.随访6个月~1年.采用卡方检验处理资料.结果强地松治疗组治愈率41%,总有效率63%.平阳霉素组患者治愈率75%,总有效率86%.结论两种方法中,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要幼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佳,并且并发症低、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王涛;孙劲东;郑长泰;廖天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与综合护理

    我院自1998年6月--2001年2月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对30例正常人(A组)和35例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者(B组)及32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C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并将所得数值在各组间作对照分析.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各项收缩压指标(24h SBP、d SBP及n SBP)均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项舒张压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A组比较,C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3)与B组比较,C组夜间血压明显偏高,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日间血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明显偏高,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偏高对脑血管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者:钟书辉;龙登毅;张勇;金水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