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玲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发病机理,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而进行了本研究.方法测定临床诊断为RV肠炎44例患儿及正常对照大便的双糖.结果 RV肠炎大便中的双糖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RV肠炎的发病是以RV损伤小肠绒毛为主,影响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同时小肠粘膜上皮内的双糖酶活性减退,致肠内乳糖及其他双糖吸收障碍,肠道内双糖增多,渗透压升高,水分渗出,导致水样性腹泻. 提示在临床治疗RV肠炎时,能否合理调节饮食,给予适当的消化酶,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目的.
作者:李建军;刘作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男性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9例男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2例健康男性( 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并采用Child-Pugh分级法将上述病例分为A级组( 19例)、B级组(28例)和C级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3、 T4明显低于对照组,r T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组Child-Pugh记分与r T3浓度呈正相关(r=0.45,p<0.01),与T3、T4浓度无明确相关,肝硬化组FSH、LH和PR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和E2低于对照组.Child-Pugh记分与T水平呈负相关(r=-0.53,p<0.0l), 与 PRL浓度呈正相关(r=0.37,p<0.01),与FSH、LH和E2无明确相关.结论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异常的主要原因,r T3、PRL和T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荣;舒乔;陈积;谢英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于2001年6月-2003年7月共收治5例肠粘连病人,全部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赖云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在肝癌及肝硬化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Array 360特定蛋白仪,利用散射比浊法对60例肝癌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健康人员对照血清CP进行测定.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CP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P的含量则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都非常显著(P<0.0 1).检测血清中CP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癌、肝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静;翁义锐;林寿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87-20 02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7例;其中肾上腺瘤者21例(78%);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 (22%),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术后肾上腺瘤者21例,血钾均恢复正常,19例血压恢复正常,2例仍高,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血钾恢复正常5例,血压4例降到正常.结论原醛症定性诊断主要靠症状和生化测定,定位靠B超、CT,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荆志涛;刘近坤;高先华;高文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6例急性期和18例缓解期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紫癜性肾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8 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8有助于监测紫癜性肾炎的进展.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李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阻滞为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139例,分成两组,试验组(n=76),用镇痛复合液根据部位不同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以痛点为穿刺点,行扇形浸润注射,结合干热敷、适度制动、局部按摩等理疗.5~10天后,根据疼痛缓解情况,VAS降低≥5的病人无需进一步治疗,VAS降低<5的病人进行第二次治疗.对照组(n=63):组成与实验组相似.接受NSAIDs类药物治疗, 理疗措施同实验组.结果试验组效果优良率1周80%,2周92.1%,2周有效率10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优良率1周30%,2周57.1%,2周有效率76.1%,15例(23.8%)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浸润阻滞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高,未见明显的治疗并发症, 病程缩短,病人乐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方法.
作者:田国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 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颈髓异常节段C3-4 3例,C4-5 2例 ,C3-5 1例,C5-6 2例,其中合并原有病变:椎管狭窄2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 ,无病变2例.结论 MRI能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细微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黎君翔;林明侠;符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98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了正确的出院指导.经随访其中87例恢复较理想,11例再次复发.现将道如下:
作者:刘喜梅;李慧;王桂芳;范卫玲;纪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几303例,转运病种前三例分别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共占72.9%)其中274例治愈出院占90.4%,死亡7例,占2.31%.结论先稳定病情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新生儿科专业医务人员全程参与,途中及时救治,与基层医院良好的业务合作必不可少.
作者:王道红;李异明;黄辉文;张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重要急症,如何处置是儿科门诊护士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报告采用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踝后侧皮肤缺损的结果. 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缺损大小沿足内侧轴线设计皮瓣,首先解剖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再游离深支的内侧支及伴行静脉,沿舟状骨骨膜及胫后肌腱浅层切取皮瓣.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6cm×6cm-7cm×9cm,随访2-4年,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薄而柔软,特别适用于修复踝关节后侧的皮肤缺损.
作者:马心赤;柴益民;林崇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配合国家中药饮片实行文号管理,统一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照<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988年版,卫生部药政局编),目前我们对我省中药炮制饮片现状进行了调查,我省目前饮片炮制基本上按<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程>进行,然而还有我省炮制的特色,现将我省特色的中药饮片炮制与全国中药炮制的方法比较如下:
作者:张辉;周毓惠;陈国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年5月-2003年1月使用黄芪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烈;李东霞;陈小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程度与年龄、肢体瘫痪的关系,寻求佳的心理支持.方法对182例住院患者经CT或MR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和一个月后或出院前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调查.结果 182例老年人脑卒中住院患者中伴发抑郁症者92例,占50.54%,结论脑卒中肢体瘫痪更易伴发抑郁症,正确运用心理支持对治疗抑郁症,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陈泽英;王兰花;李伟;许晋川;谢生转;王蛟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 .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苏卫红;隆习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本组平均病程为2.6年,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为脑内CA的主要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为由窦状扩张的畸形血管构成,其内无脑组织;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类圆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MRI T1W以等信号为主,T2W以高信号多见,部分可见瘤周环形低信号,无占位效应,无血管流空效应;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脑内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效果较好.MR I是诊断脑内CA的敏感的方法.
作者:刘小丘;袁贤瑞;姜维喜;赵建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422例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97例患者发生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MOF中90.72%为复治肺结核,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100% ,所有病例出现呼吸衰竭,95%出现心衰,肺性脑病占60%.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随受损器官数目的增多而增高,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并发MOF的诱因.
作者:朱惠敏;钟菊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口服我院制剂室生产的益胃舒胶囊,对照组85例口服氨苄青霉素胶囊、甲氰咪呱,灭滴灵等.均服7天观察临床疗效,两周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有效率32 %;对照组显效率41.17%,有效率35.3%.两组显效率对比P<0.05,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胃性的疗效肯定,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贵明;叶清流;谭勇;冯云波;肖秀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原因分析1.1 留置导尿会削弱宿主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使其易于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对尿路上皮造成机械性损伤,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等途径细菌进入尿路,促进病原菌的定植.
作者:文丽云;李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