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陈扬(综述);胡大春(审校)

关键词:基因型, 交叉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致病菌,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但随着人们对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能水解β-内酰胺环,表现为对青霉素的耐药。人们又研究出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1]。1959年甲氧西林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但时隔2年,英国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 RSA )[2]。 M RSA 感染几乎遍及全球,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菌株的分型及同源性分析是控制该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目前,医院感染中常用的细菌分型法有表型和基因型2大类,血清型、噬菌体分型、抗菌谱型等传统的分型方法均属于表型法。由于表型涉及基因产物(而不是全部基因)的表达,加之细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很易改变其表达性状,因而表型分型分辨率低,现已少用;另一类是基因分型法,近年来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于M RS A的分型研究,为M RS A的分型提供了有用的工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基因分型方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院妇产科就诊的育龄妇女的病历资料,从中选择EM患者58例,非EM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法分析NLR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 患者平均NLR高于非EM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诊断E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CI):0.62~0.79]。当NLR取值为3.32时,NLR的诊断敏感性为76%(95% CI:65%~84%),特异性为60%(95% CI:45%~73%)。结论 NLR对EM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亚男;李岩;李莹莹;乔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的带教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越来越离不开检验医学,而传统的检验医学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分子生物学检验已成为检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检验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为核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遗传突变以及胎儿血型检测等[1-2]。PCR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对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检验专业实习生应接受系统、严格的训练,并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这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带教体会。

    作者:许媛;方莉;赵维皎;廖涛;黄义山;赵明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 IC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 )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并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 n=102)和剖宫产组( n=44)。临产组中,将产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选择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同期健康的非妊娠妇女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后24 h出血总量,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质量浓度。血浆D-D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评价采用非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分析。结果血浆D-D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临产组、产后出血组、DI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血浆 D-D 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81 m g/L (平均1.33 mg/L)、1.07~2.27 mg/L(平均1.37 m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组妇女血浆D-D质量浓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45 mg/L(95% CI:0.30~0.48)、<2.75 mg/L(95% CI:2.00~3.00)。临产组产妇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与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r=0.319,P=0.170),而二者在产后出血组、DIC组产妇中呈中等相关(r分别为0.470、0.643, P分别为0.048、0.024)。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显示,其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 CI:0.715~0.983);临界值不低于3.0 m g/L时,可获预测佳敏感性(91.7%)及特异性(66.7%)。结论 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DI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应制定专门的参考范围。

    作者:郑君;张春花;林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BS mRNA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组织胱硫醚β合酶(CB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SD(Sprague Daw-ley)大鼠和SHR各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其大脑皮层、小脑、延髓、下丘脑、海马组织CBS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SHR下丘脑、海马、小脑、大脑皮层及延髓组织的 CB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01、0.09±0.03、0.36±0.06、0.07±0.01及0.39±0.02,显著低于SD大鼠(P<0.05)。real-time PCR检测,SD大鼠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脑皮层、海马、延髓、下丘脑、小脑。SHR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下丘脑、延髓、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SHR脑组织 CBS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SD大鼠(P<0.05)。结论 SHR脑组织中CBS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中枢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作者:郭雅琼;张笠;汪湄;刘媛;宁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先天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 M A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所致。钴胺素代谢缺陷可同时导致辅酶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合成障碍,引起体内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故称为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酸碱失衡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重型患者病死率高[1]。本科于2012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佳;管利荣;魏丽蓉;余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条形码技术在病房采血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完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已经日趋成熟,并被医疗机构广泛采用[1]。通过条形码技术[2],实现了检验科L IS系统与 H IS系统很好地对接,使患者信息、标本信息、检验结果等数据能多方共享,本院自2012年6月升级了L IS系统,实现了住院标本采集和检验的条码化,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东;潘长虹;田丽丽;范久波;董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术对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FCM)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CM检测32例NHL及30例非 NHL患者。结果32例NHL患者中,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CM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8.1%、46.9%及84.4%。30例非NHL患者中,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FCM 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80.0%及83.3%。结论 FCM提高了淋巴结活检样本的淋巴瘤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家逸;陈峻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铁、血清镁参考区间建立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铁、血清镁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 )多中心酶学研究的筛选标准募集18~<80岁健康者722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罗氏检测试剂盒对血清铁、镁进行检测。结果2种方法、城市与农村人群、各年龄段人群铁、镁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结果合为一组。男、女性铁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按性别进行分组,即,男:10.05~36.21 mmol/L ,女:6.19~30.87 mmol/L ;男、女性镁检测结果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其合为一组,参考区间为0.74~1.06 mmol/L。结论西北地区健康人群铁、镁95%参考区间窄于国内检测结果的95%参考区间。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红白血病(M 6)引起血型抗原减弱1例

    血型是由人体第9号染色体长臂血型基因控制,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在某些白血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ABO 血型抗原减弱。笔者在进行血型鉴定时发现1例急性红白血病(M 6)患者的正、反定型不符,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珍;魏寿忠;林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杜氏肌营养不良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占男性活婴的1/3500。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萎缩,进行性无力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走路呈鸭形步态,3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一般3~5岁隐袭发病,9~12岁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多于20岁左右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1]。现阶段对D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DMD的发生主要在于防止患儿的出生,阻断缺陷基因的传递。因此,产前诊断及母体携带者筛查是预防DMD发生的有效手段[2]。目前,DMD 的分子诊断方法多样且各有优、缺点,本文就DMD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晶(综述);贺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江苏地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CDKAL1、CDKN2A-CDKN2B、TCF7L2及 HHEX-IDE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及多重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185例无GDM 倾向的健康孕妇(对照组)及176例GDM孕妇(GDM 组)CDKAL1、CDKN2A-CDKN2B、TCF7L2及 HHEX-IDE的SNP位点基因分型,并对所有SNP位点进行连续不平衡分析。结果比较GDM 组和对照组孕妇的等位基因频率,CDKAL1(rs7754840)的等位基因C为GDM的一个危险因素。CC型携带者患 GDM 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1.73倍[ P<0.01,OR=1.73,95% C I:1.28~2.33]。CDK N2A-CDK N2B(rs10811661)、TCF7L2(rs7903146)及 H HEX-IDE(rs1111875)检测位点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CDKAL1(rs7754840)、CDKN2A-CDKN2B(rs10811661)、TCF7L2(rs7903146)及 HHEX-IDE(rs1111875)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遗传平衡法则。结论 CDKAL1(rs7754840)与江苏地区GDM 易感密切相关。

    作者:胡晓菡;郑洁;张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肾功能不全对应用N T-ProBN P诊断心力衰竭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应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GFR :≥90 mL/min)和肾功能不全组(GFR :<90 mL/min)。根据GFR的降低程度将肾功能不全组再分为轻度组(GFR :60~<90 mL/min)、中度组(GFR :30~<60 mL/min)及重度组(GFR :<30 mL/min)。采集空腹静脉未抗凝血,分离血清。采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Beckman 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血糖和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仪检查测定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肾功能不全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组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EF、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正常组、中度肾功能不全组与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P<0.01);不同肾功能组患者E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EF值和LogNT-proB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0.54,P<0.01);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的 EF值与 LogNT-proBNP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0.36,P>0.05)。结论应用血清NT-proBNP水平诊断心力衰竭必须考虑肾功能的影响,当患者肾功能处于中、重度损伤时,会严重影响NT-proBNP对心力衰竭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江涛;王昌富;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组人胱抑素C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探讨重组人胱抑素C(Cys C)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编码蛋白的特性设计Cys C编码基因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并将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兔血清重组人Cys C及其多克隆抗体。结果制备的重组人Cys C纯度达90%以上,抗重组人Cys C抗体具有很好的结合效价和特异性。结论制备的重组人Cys C及其抗体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张宏斌;武婕;王雅丽;周霞;王捷;杨太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异位妊娠组,5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就诊当天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48 h后再次检测血清β-HCG。计算48 h β-HCG比值。分别采用串联法及并联法对受检者进行诊断。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血清β-HCG比值、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β-HCG 48 h比值的诊断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7],其次为孕酮(AUC为0.84)。根据ROC曲线特性,选择1.91为β-HCG 48 h比值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此时敏感性为84.91%,特异性为94.35%;选择孕酮8.46 ng/m L 为异位妊娠的诊断临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2%和76.32%。串联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应降低;而并联法检测,则可显著提高检测敏感性。结论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联合检测可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宗小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 gyrA和 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 gyrA和 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 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 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 );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 rA和 p arC基因突变位点。

    作者:曾慧;周万青;张之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及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64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 ,检测血清骨钙素、三酰甘油(TG)、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糖、胰岛素浓度。结果 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而TG、胆固醇、ALT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受检者血糖、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钙素、TG、胆固醇、ALT检测有助于NAF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D64指数在儿童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68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n=133)及非感染组(n=35)。分别采用Beckman公司和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并计算CD64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析CD64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Beckman公司及BD公司的CD64试剂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6.16±29.21、28.11±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种试剂检测的CD64指数分别为4.98±3.09、4.89±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患儿CD64指数(7.06±4.2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93±0.79)( P<0.01)。当CD64指数截点为3.37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2%、82.9%。结论 CD64指数可作为儿童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苏晓霁;卓佳佳;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对儿童常见病心肌损伤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及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质量(CK-MBmass)在儿童常见疾病心肌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将45例败血症、54例急性胃肠炎、5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急性肺炎儿童作为败血症组、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及肺炎组,将同期6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儿童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Roche 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hs-cTnT及CK-MBmass检测试剂盒检测hs-cTnT及CK-MBmass。hs-cTnT>22.32 pg/mL为阳性,CK-MBmass>5.04 ng/mL为阳性。结果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对照组及败血症组儿童血清hs-cTnT、CK-MBmass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hs-cTnT、CK-MBmass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儿童血清hs-cTnT、CK-MBmass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P<0.05)。败血症组儿童hs-cTnT、CK-MBmass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败血症组儿童血清CK-MBmass阳性率高于hs-cTnT阳性率(P<0.05)。结论 hs-cTnT评估儿童常见疾病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K-MBmass ,败血症儿童应及时监测血清hs-cTnT ,以判断有无心肌损伤。

    作者:胡孝彬;向小节;黄维园;方华;李光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罕见豚鼠耳炎奴卡菌的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罕见豚鼠耳炎奴卡菌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形态、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与16S r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株,使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临床分离的奴卡菌被鉴定为豚鼠耳炎奴卡菌,其对哌拉西林、红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依替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敏感。结论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可用以鉴定豚鼠耳炎奴卡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张薇;彭国钧;刘佳;胡红焱;梁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两种质量规范在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在生物化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该室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进行σ水平、质量目标指数(QGI)、优先改进措施及性能评定等指标的比较。结果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性能评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2者σ值分级及优先改进措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12)。结论行业标准WS/T403-2012比国家标准GB/T20470-2006更严格。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