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一致性.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ER-2浓度;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织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有62例血清HER-2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4.7%,组织HER-2阴性的患者有96例血清HER-2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82.1%.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呈正相关(kappa=0.653,P<0.01).结论 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清HER-2浓度可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建魁;曾利军;左向华;陈祎霏;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黄媛;金欣;王淼;张伟;田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HBV感染者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探讨产生原因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放光免疫技术(CLIA)检测样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出少见模式患者,并对其肝功能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少见模式共38例,出现5种少见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以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多共25例,且肝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V患者出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复杂,而当病毒含量远高于抗体含量时,依然对肝功能造成损伤.
作者:陈川;代莉;漆丹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其血清水平与各种感染、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等情况发生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观察疗效的指标[1-2].笔者就hs-CRP与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泽彬;杨剑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贺州市孕妇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对178例来该院做孕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初筛阳性的孕妇进行基因检测,抽取静脉血采用PCR体外扩增结合DNA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β-地贫的临床诊断.结果 在178例地贫初筛阳性的孕妇中,检出β-地贫39人,检出率为21.91%;共检出均为杂合子的7种突变基因,前3种依次为:CD41-42(53.85%)、CD17(12.82%)、IVS-2-654(10.26%).结论 贺州市是β-地贫高发区,为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所有孕妇或婚检初筛阳性的人群必须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并建立β-地贫基因网络数据库.
作者:胡静云;陈善昌;陈栋;李华;陈强文;赖万强;彭小媚;龙丽娜;蔡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方法 各选取250例ITP患儿及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 250例ITP患儿的HP感染率(24.0%)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HP感染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8例急性ITP(aITP)患儿HP感染率为21.6%;102例慢性ITP(cITP)患儿HP感染率为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作者:徐静华;陈小琴;钟天鹰;陈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是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而课程的学时长短和相互间学时比例是保证人才培养计划完成的重要保证.我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与美国社区大学两年制医学检验教育在学生来源、人才培养层次、就业去向和从业岗位等有相似性和可比性.本文拟通过中美两国医学检验高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时比例以及专业课程间学时比例的比较,找出其共性、差异和差距,分析其成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作者:唐宜;尹红;甘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有创技术的开展,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普遍呈现出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的态势,多重耐药菌(MDRO)[1],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MDR)是指对下列5类抗菌药中3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5类抗菌药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泛耐药(PDR)是指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或对以上5类抗菌药物均耐药.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封闭抗体(BA)水平,观察应用淋巴细胞疗法后的受孕率与成功分娩率,为临床治疗自然流产积累数据.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86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BA水平,选择BA阴性者用分离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皮内注射免疫治疗,治疗结束后复查BA,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486例患者治疗前BA阳性率为12.1%(59/486),其中132例BA阴性者经淋巴细胞免疫治疗3次治疗后共转阳103例,治疗1、2、3、4次后的合计转阳率分别为7.5%、39.4%、74.2%和77.8%.经过免疫治疗后,BA转阳患者的受孕成功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100.0%和79.6%,4次治疗后BA维持阴性患者的受孕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75.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能使BA显著转阳,且能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成功分娩率,分娩后的母婴之间并未见明显不适或其他副作用.
作者:赵学峰;金书林;蔡甜;罗丽贞;区云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WARM试剂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应用,提高对需要输血的AIHA患者标本快速的处理能力.方法 用WARM试剂放散患者红细胞后进行自身吸收,通过对放散液、未处理血清和吸收后血清进行抗体筛查与鉴定及放散后的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实验,了解WARM试剂吸收和去除自身抗体的效果.结果 该患者放散后的红细胞DAT为±;放散液中未检出抗体特异性;经过自身吸收后的患者血清中检出有意义的IgG抗S抗体.结论 WARM 试剂对于温自身抗体的放散及放散后红细胞对自身抗体的吸收效果好,可用于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处理.
作者:王芳;毛伟;李小红;黄霞;谭茜茜;程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90例CHD确诊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hs-CR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测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CH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SAP、UAP、AMI依次降低),但SAP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和SAP组,UAP组高于SAP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IRI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检测对CHD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晓芳;黄建英;张胜利;李敬田;孟祥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D64、CD14在急性单核细胞相关的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CD45/SSC散点图设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CD64、CD14及其他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CD64在AML上的表达情况为:M0(0.0%)、M1(0.0%)、M2(10.5%)、M3(46.2%)、M4(78.6%)、M5(100.0%),其中弱阳性、阳性表达可以出现在各型AML中,唯独强阳性表达出现在M5中(P<0.01).CD14在AML上的表达情况为M4(57.1%)、M5(77.8%),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CD64对诊断AML的灵敏度优于CD14,CD14的特异度优于CD64,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AML M4/M5型的检出率及其与其他AML 亚型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贤;夏永泉;张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该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统计的3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标本类型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共285株(84.1%);其次为脓液及伤口分泌物,共34株(10.0%).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共158株(46.6%),其次为ICU,共114株(33.6%).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且产生了多重耐药菌株,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和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永州地区住院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方法 选择3 454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3 454例患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0.17%,其中抗-E 3例、抗-C 1例、抗-c 1例、抗-JKa 1例,DAT阳性35例,阳性率为1.01%,其中IgG型抗体18例、C3型抗体7例、IgG+C3型抗体10例.结论 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桑雪斌;廖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常见风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他自身抗体.结果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除肌炎/皮肌炎(PM/DM)灵敏度为50%外,其他风湿病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灵敏度在80%或80%以上,而特异度在60%以上.早期风湿病病例易稳定控制,控制稳定率在70%以上,而晚期风湿病病例不易控制,控制稳定率在20%以下,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并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对常见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选择佳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傅林金;金容香;张永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常量)和Micro(微量)2种标本检测模式,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某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53例无溶血、黄疸、脂血的血凝标本,分别运用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进行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较好,可互为使用.
作者:王金乐;张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健全的血糖仪质量保证体系,定期进行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检验科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保证临床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抽取高、中、低水平5个不同浓度的肝素抗凝血用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各测定3次,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71台血糖仪中除2台雅培血糖仪准确性比对结果不合格外,其余69台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的比对结果合格,合格率达97.2%.71台血糖仪重复测定不同水平血糖时,共有11台血糖仪的重复性不合格,合格率为84.5%.结论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切实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是血糖仪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备条件.
作者:叶竟妍;朱晔;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检测试剂的研制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1],但是输注1单位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的风险分别是1∶2 000和1∶20 000,比病毒感染高出250倍.这意味着,细菌污染是目前输血医学传染因素中导致死亡的大单一因素[2],因此认为输血传播感染(TTIs)引起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细菌性感染[3].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在输血医学上是一个为时甚久的问题,尤其是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细菌污染,是输血传播疾病的大的致命感染风险,目前还没有可充分应对的通用方法.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对血小板制品的筛检[4] .本文将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红;陈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该院疑似阴道炎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情况,探讨唾液酸酶法检测阴道分泌物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 861例疑似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唾液酸酶法和常规检测法进行检测,以常规检测法作为参比方法,分析唾液酸酶法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5 861 例标本采用常规检测法,单纯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为31.6%,真菌阳性率为 19.7%,滴虫阳性率为1.5%.唾液酸酶法对单纯BV的阳性检出率为32.0%,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98.1%,与常规检测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简便、快捷、准确,可更快捷诊断,从而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
作者:彭芬;刘行超;曾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Uppergold U2金标斑点法读数仪(U2/HCG-DOT)是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适用于床边即时检测的仪器,可开展血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HCG、尿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项目的定量检测[1-2].本科室自2009年使用U2/HCG-DOT开展尿HCG定量检测以来,应用良好,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润袁敏;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红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GB)结果不同时对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并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以帮助临床建立准确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的方案.方法 建立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或全血C反应蛋白的方法,选取不同HCT分布HGB结果的全血样本分别进行血浆和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不同HGB及HCT情况下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校正分析.结果 经过校正公式对全血标本中高、低值HGB及HCT样本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建立了准确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结果的方案.结论 基于HCT和HGB的校正公式可有效纠正全血C反应蛋白测定过程中HCT和HGB不同而导致的干扰,保证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方便临床应用.
作者:裴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