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市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分析

覃顺节;莫鲜春

关键词:梅毒, 无偿献血者, 阳性率
摘要:目的 了解该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 对该市2002~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2~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总阳性率1.21%,男性阳性率1.37%,高于女性阳性率的0.93%(P<0.05).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大于或等于40~<55岁组阳性率高(1.55%),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阳性率以大于或等于30~<40岁组高(1.10%),不同年龄段间以大于或等于40~<55岁组阳性率高(1.35%).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咨询,使用金标试纸条初筛,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试剂,才能有效降低梅毒阳性率,保证血液安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Lp-PLA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7,P=0.000).血浆Lp-PLA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Lp-PL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金艳;张春和;刘景霞;肖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血脂、尿酸、丙氨酸转移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经B超和病理确诊代谢综合征(M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MS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MS合并NAFLD组TG (2.81±1.51)mmol/L,TC (5.61±0.83)mmol/L,GLU (6.98±1.71)mmol/L,UA男性(466±89)mmol/L,女性(395±78)mmol/L,ALT (44.6±9.5)U/L,其水平均高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 (1.01±0.21)mmol/L,LDL-C (3.44±0.70)mmol/L,ApoA1 (0.95±0.16)g/L,ApoB (1.32±0.18)g/L,其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合并NAFLD患者UA、ALT与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在进行血糖、血脂监测的同时应加强UA、ALT的监测.

    作者:翁改志;路军梅;唐耀庭;陈丽红;惠凌云;段英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楠竹叶乙醇提取液与水煮液的抑菌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取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及其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水煮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当提取液的浓度在100%和50%时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2.5%、3.13%、6.25%、12.5%、25%和12.5%、12.5%、25%、12.5%、6.25%、50%.结论 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与浓度有密切关系,而水煮液两种浓度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影响不大.且提取液浓度在50%时与水煮液浓度在100%时的抑菌效果差距不大.因此,楠竹叶的水煮液对G+和G-菌的感染均有辅助疗效的作用.

    作者:梁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生物学变异数据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任何人的检验结果都会随时间而变化,而在不同个体间结果的均值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数值.这种个体间的差异被称为个体间生物学变异,而由于个体的内环境稳态点不同导致的变异被称为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变异被描述为在内环境稳态下的随机波动,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看到这种波动.

    作者:曾蓉;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市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某市近1年来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有效地选择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1~12月在住院期间病原学检查的结果 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剂的敏感性.结果 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41.5%.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44.6%.革兰阴性菌中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除对阿米卡星、泰能和舒普深较为敏感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50.0%;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泰能、舒普深及头孢他啶敏感外,对其他耐药性都超过30.0%.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和力奈唑胺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耐药.结论 近1年某市常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且存在严重耐药性,提醒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剂.

    作者:朱丽莎;艾彪;王凤玲;艾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依靠临床症状、使用暗视野显微镜(blackfield microscopy,DFM)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有效方法.由于其自然病程存在潜伏期,直接查找病原体方法限用于发病早期,梅毒螺旋体体外培养尚未成功,所以血清学诊断是梅毒诊断(特别是晚期和潜伏期梅毒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马开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杀白细胞素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47株PVL基因阳性MRSA采用PCR法检测PVL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47株MRSA的PVL基因检出率为46.8%,PVL基因阳性、阴性MRSA对β-内酰胺类抗菌剂均100.0%耐药,PVL基因阳性MRSA对氨基糖苷类、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亚胺硫霉素等抗菌剂全部耐药,对盐酸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95.5%;PVL基因阴性MRSA对上述抗菌剂的耐药性虽比PVL基因阳性MRSA轻,但耐药率也在88.0%以上,2组间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在90.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PVL基因阳性MRSA在临床检出率已较高,耐药性严重并呈多重耐药特征,增加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

    作者:王凤玲;张金艳;李红岩;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肠道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分析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原菌.通常可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菌血症、伤寒与副伤寒[1].为了解沙门菌对抗菌剂的敏感情况,作者对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做药物敏感实验,为治疗由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红;陈士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粪便隐孢子虫染色技术探讨

    目的 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 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 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华文浩;王慧珠;焦炳欣;赵辉;李敏;张燕;李兴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市城区居民血清脂蛋白(a)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之间脂蛋白(a)[Lp(a)]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Lp(a)水平.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30~≤40岁年龄组与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30~≤4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40~≤5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50~≤60岁年龄组与男性大于60~≤7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研究结果 显示,不同年龄和性别组的血清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目前大部分文献和商品试剂盒将Lp(a)水平在300 mg/L以上定为病理性增高,该市研究结果 与文献有较大差别,建议各地区、各实验室建立各自的血清Lp(a)的参考值水平.

    作者:魏建威;朱爱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Lp(a)]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已确诊脑梗死患者76例分别测定hs-CRP、DD和Lp(a),同时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胶乳免疫浊度法测定DD,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结果 脑梗死患者测定的hs-CRP、DD和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DD和Lp(a)水平在脑梗死患者中均显著升高,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hs-CRP、DD和Lp(a)的检测对了解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英;杨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细菌群体感应及其研究进展

    细菌利用信号分子感知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细胞群体密度的变化,并且信号分子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群体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信号分子将启动菌体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改变和协调细胞之间的行为,呈现某种生理特性,从而实现单个细菌无法完成的某些生理功能[1].

    作者:郭静;李慕岩;孙朋;刘涛;王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有效肝脏血流量与TBA、PA等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88例肝癌患者经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EHBF,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EHBF随着ICGR15的升高显著降低,当ICGR15>40%时,EHBF仅为ICGR15(0%~≤10%)时的26.15%.EHBF与ICGR15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EHBF=1.259-0.270×ICGR15,r=-0.716,P<0.001).随着ICGR15的升高,ALB、PA显著降低,TBIL、TBA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各指标变化均与ICGR15和EHBF显著相关.结论 PDD法具有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EHBF对评估肝储备功能、把握手术方式和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TBA、PA、ALB、TBIL、PT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判断预后.

    作者:李昆;王超;张玉君;郑平;王槐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测定80例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60例因胸痛入院但后确诊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胸痛发作3 h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过绘制ACB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B明显降低,为(49.75±10.25)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间A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CK-MB水平分别为(1.24±0.67)ng/mL、(35.14±9.37)U/L,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3.6 U/mL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1.27%、86.58%、84.19%和82.57%.结论 缺血修饰清蛋白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爱华;王尚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主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1].其主要表现为周围动脉的闭塞,约30%发生在髂动脉,70%位于股、腘以及远动脉,单纯小腿动脉病变者仅占15%.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10%~30%患者于半年内死亡,25%~35%的患者需高位截肢[2].

    作者:邢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北京基因型结核杆菌播散致病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基因型结核杆菌是结核杆菌的一个独特遗传谱系,全球广泛分布,并在许多地区占优势,已达全球分离结核杆菌的13%,在东亚超过50%,并常和结核多耐药耐多药相关.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研究显示北京基因型结核杆菌对世界结核杆菌的流行和结核多耐药耐多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运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肺炎链球菌重组PrtA蛋白克隆与表达的相关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Prt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具有活性的重组PrtA融合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PrtA)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 片段,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应用RT-RCR方法 扩增得到PrtA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pMD18-T-PrtA,然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经双酶切、PCR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a-PrtA.将含有pET-30a-PrtA的重组菌,经终浓度为0.6 mmol/L的IPTG诱导后,重组PrtA蛋白获得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检测表达的重组PrtA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 所获PrtA基因与GenBank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不同浓度的IPTG均能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且IPTG终浓度为0.6 mmol/L时,目的 蛋白的表达量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通过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在IPTG诱导6 h的重组菌蛋白中检测到一条大小约为40×103的特异性清晰条带,与预期结果 相符,表明表达的蛋白为肺炎链球菌重组PrtA蛋白.结论 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PrtA,为进一步研究以PrtA蛋白作为免疫原预防和治疗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奠定基础.

    作者:卢杰;王忠伟;计红;马越;李昶;姜世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二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应对医疗市场变化的思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对的医疗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社会对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程度、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社会公认医疗纠纷发生率不断上升,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

    作者:万俊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输血科人员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输血医学已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集中运用医学和技术手段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如何安全有效地输给患者,达到临床要求效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输血治疗是临床上非常重要但风险很高的一种治疗手段,尤其体现在外伤性大出血、产后出血、慢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及手术过程中,所以,针对输血科新职工、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培训目标是在接触输血相关工作的初期进行良好的教育,以使其尽快掌握输血科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高尚的工作素质.

    作者:周金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为食物过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9种特异性IgE、14种特异性IgG,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别.特异性IgE总阳性率73.1%,以虾、蟹(35.1%)、牛奶(32.1%)、腰果(23.1%)为主,其中,虾、蟹、腰果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牛奶则降低.特异性IgG总阳性率82.1%,以鸡蛋(40.3%)、牛奶(38.1%)、蟹(38.1%)为主,其中虾、蟹、牛肉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牛奶、鸡蛋则降低.虾、蟹、牛奶、牛肉的特异性IgE、IgG检测结果 符合性相当好.结论 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是防治食物过敏的重要手段.

    作者:毕超;梁艳华;黎小东;张莉;宋卫忠;吴德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