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32例临床分析

张炜;李忠秀

关键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部分切除术, 化脓性心包炎, 血液回流, 心包疾病, 功能受限, 改善预后, 报告分析, 结核性, 诊治, 障碍, 心脏, 舒张, 收缩
摘要: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包疾病,多数由于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所致.该病可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限,引起全身血液回流障碍.及时诊治,及时行心包部分切除术可明显改善预后.现将我院自1990~2004年收治的32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报告分析如下.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心脏手术后呼吸衰竭

    目的:总结对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10例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当循环功能稳定后,拨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结果:8例顺利撤离呼吸机,两例患者由于并发肺部感染导致严重呼吸衰竭,重新接受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结论:心脏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的患者,能够平稳地接受由有创机械通气向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转换.

    作者:张大权;林振起;王齐国;宋云林;李剑;王晓利;雷静;拜合提亚尔;叶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方法:用CD117、CD34、SMA、Desmin、S-100、NSE蛋白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对GIST进行研究.结果: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25~76岁(平均55岁),男性15例,女性17例,主要发生在胃并常常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大多数病例在手术切除后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确诊.肿瘤大小从2.5~18 cm(平均为7.8 cm).镜下GIST的细胞形态组织学表现多种多样,但其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胞浆红染,核长梭形,核仁不明显,常呈栅栏或编织状排列;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一,胞浆较透亮,核周有空晕,核仁明显,常呈巢状排列;间质可见粘液样变、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4.4%和68.7%,Desmin4例表达,SMA10例表达,S-100和NSE不表达或呈灶状阳性.结论:GIST好发生在中老年,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排列方式可有编织状、栅栏状、弥漫片状、巢状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CD117和CD34阳性、Desmin少数局灶阳性、SMA部分阳性、S-100和NSE不表达或呈灶状阳性,肿瘤细胞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坏死或侵润性生长等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

    作者:谢荣庆;李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Barrett食管的内镜表现及临床分析

    Barrett食管(BE)特指食管末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食管鳞状细胞癌.由于BE位置结构的特殊性,临床上易漏诊、误诊.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26例BE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余叶;黄朝辉;何桂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对恶性肿瘤病理形态学影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临床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观察2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2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7例肝癌经介入治疗后,肿瘤组织萎缩,体积变小,肿瘤组织细胞不同程度退变、坏死,甚至完全消失.结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可以有不同的病理表现,病理诊断需结合治疗前活检.

    作者:祁保国;林善平;伍四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蒂的股外侧肌骨瓣转位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加骨外侧肌骨瓣移植术后预防股骨颈骨折晚期并发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自1995年5月~2003年9月间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蒂的股外侧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1~57岁,平均43岁,根据AO分型[1]:B1型12例,B2型18例,B3型5例,术后随访2~7年,平均3年4个月.结果:迟缓愈合1例,不愈合1例,不愈合率:2.8%,晚期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坏死率5.7%,依据创伤后髋关节Sanders评分[2]:优25例(71.42%)良好8例(22.85%)失败2例(5.7%).结论:①对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术治疗,除了良好复位、坚强固定以外,还应增加对股骨头、颈血运重建环节的处理;②本手术方法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满意.

    作者:黄擘;何博;陈继峰;盛文辉;刘臻;曹安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操作时,若不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性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作者:甄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高症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与处理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采用185例妊高症孕妇作为妊高症组,抽取本院同期无妊高症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妊高症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妊高症组宫内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孕妇.结论:妊高症病情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成正比.

    作者:刘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34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重症药物中毒的抢救,特别是对服药过量,经洗胃及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采用血液灌流抢救可取得理想效果.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对34例中、重度药物中毒病人进行了42次的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敏;祁健;王锡玲;卢晖;姚健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对住院154例少数民族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24小时内应用12联心电图监测,分析其结果.结果:154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异常者114例,占74%;异常心电图组中38例在患急性脑出血前有冠心病,左心室乳厚、心律失常等器质性心脏病,占异常心电图组的33%.结论:急性脑出血可导致心肌损害,急性脑出血后常规做心电图检查是必要的,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古丽松;玛依拉;魏予新;林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克拉玛依市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市≥15岁的常住居民4 487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16.11%,男性(27.08%)>女性(15.67%).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患者年龄构成以25~45岁为多,呈现年轻化趋势;年收入2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下者患病率高于其它收入水平者,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民族间患病率无差异;与高血压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年龄、吸烟、过度饮酒和存在高血压家族史.此次新检出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41.39%,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占调查人群的3/4,患者中以1级和2级高血压为主,并且随高血压分级增高,心血管事件也增多.结论:克拉玛依市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1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庞大,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因此必须加强全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加强早期筛检和早期诊断,降低本市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对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的危险性进行分级、分层管理,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镇;李行;李国平;候蜀芳;冯刚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对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的体会

    目的:提高无偿献血的工作质量,以发展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方法:根据以往的采血经验,总结静脉穿刺体会,选择合适的静脉,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同时做好献血者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穿刺一针率达99%.结论:做好静脉穿刺是采血工作的重要环节,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对扩大和稳定献血队伍,保证无偿献血的招募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

    目的:观察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69例四肢骨折不剥离肌膜而在骨膜外行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复查显示:3周有少量骨痂20例,占28.8%,4周有明显骨痂35例,占50%,8周后全部病例均有大量骨痂,1年后全部拆除钢板.结论:四肢骨折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损伤少,不破坏骨的血运,是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不连的好方法.

    作者:莫扬帆;莫永灼;贾世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7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诊断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病症之一.本文收集1999年8月~2005年10月间在我院CT检查47例该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意在提高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和诊断.

    作者:桂东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总结自2004年7月~2005年10月,我科为41例神经外科病人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结果:41例均成功.手术时间1~10min.1例术后第4天出现出血,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出现术后气道痉挛,经气道解痉后缓解.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速度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神经外科需要气管切开病人均可行此操作.

    作者:景海涛;向东明;刘艳;肖东;李义亮;石晓卉;安尼瓦尔;美克拉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甲-庚型肝炎可能原因分析

    临床上有些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经常多次病原学检查不能明确甲、乙、丙、丁、戊、庚嗜肝病毒的感染,对此种病例的可能致病原因进行分析,便于更准确诊断疾病、及时治疗、判断预后.

    作者:苏桂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2.5mg/d~20mg/d)和美托洛尔(12.5mg/d~200mg/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根据症状、体征、心脏B超、再住院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51.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减少.结论: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单易行,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

    作者:张存新;张彦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动态心图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7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与日常活动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7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生心肌缺血681次,其中无痛性心肌缺血为558例,占81.9%,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23例,占18%.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无创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应对无痛性心肌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张琼;冷淑英;石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分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4例(33%),其中发病2天内死亡2例(16.6%),发病1周内死亡2例(16.6%).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祁兰;徐海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体会和思考

    临床检验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不完全独立的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专业特点.临床检验科是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科室.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实习期间,医院检验科对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是教学中关键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实习生实习质量的优劣,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作风.

    作者:曹文疆;张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海南省国营加来农场12所学校学生HBsAg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国营加来农场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A检测.结果:检测学生2 692人,HBsAg阳性139人,感染率5.16%,不同单位学生的HBsAg感染率在2.06~13.24%之间,三个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农场中心学校的学生,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9.35,P<0.00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6.61%和3.64%,男性高于女性,(χ2=12.08,P<0.005),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χ2=25.26,P<0.005);中学生感染率10.15%高于平均水平的5.16%,且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对学生乙肝的免疫水平和HBsAg携带率进行监测,推广乙肝疫苗的使用,加强免疫,降低HBsAg感染率.

    作者:王力锋;符厚福;陈林松;刘峻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