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汐;刘文亚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规律(构效关系、代谢等)的综合性学科,既是一门专业课,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知识面广,内容很多,既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化学基础学科,又涉及到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生命科学的内容,也涉及到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尤其是要掌握大量的临床常用药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应用等.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记忆大量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弱点,记不清、记混的情况比较多见,而学好药物化学的关键就是记清楚药物的化学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清楚药物相应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再到鉴别、含量测定、药物制剂等.为此,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结构式的记忆.
作者:郭炬亮;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腺样体切除术主要有传统的盲目刮除、经鼻内镜电动负压切割切除术、经口腔直视下动力系统切除术、经鼻内镜透热疗法消融术等.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直视下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且多为经鼻腔入路,但此方法易损伤鼻腔粘膜.为探求更适合于儿童的方法,本文对 2002年9月~2004年12月76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敏;雍军;刘立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树脂(HEMA)包埋制片技术早期只用于电镜观察[1],目前在国内仅用于骨髓活检[2]、肾穿组织[3].我们试应用改进的树脂包理方法对临床活检、尸检等处理后的组织标本进行包埋、制片、染色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此项技术在形态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中可替代传统的石蜡包埋技术,具有广泛的临床诊断及基础医学研究应用前景.本文就改进的树脂包埋制片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韦新荣;南瑛;李玲;李依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198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确诊为血液病的住院病例41种7133例,为探讨其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郝建萍;余芳华;艾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预兆,约1/3的病例发展为脑梗死.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同治疗76例TIA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玲;李翠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56例乳腺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中(乳腺腺病和乳腺腺瘤各11例)MMP-9和PTEN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MMP-9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9.64%(39/56),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45.45%(10/22);PTEN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46.43%(26/56),在乳腺良性病变中为86.36%(19/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MMP-9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2)乳腺癌中存在PTE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作者:师晓莉;刘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我国,性病以往多见于青年人.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均寿命也随之提高,我国即将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带来各种老年疾病的明显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科性病门诊1999年5月~2001年5月先后接诊60岁以上的老年性病患者60例,均按照性病防治手册[1]指导,给予相关的临床和实验检查.为掌握和总结老年性病患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本文对60例老年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旗;闰爱琴;景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MRI诊断价值及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4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ACL撕裂的MRI表现及诊断准确性.结果:MRI诊断ACL撕裂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5.7% ,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94.7%.ACL撕裂组后交叉韧带(PCL)角为(100±5.9)°,明显小于正常组PCL角(120±8.9)° (P<0.05);ACL撕裂组PCL指数为2.64±0.27,明显小于正常组的3.12±0.31 (P<0.05). 结论:MR1是诊断ACL撕裂的理想检查方法,慢性损伤或ACL部分撕裂时,其诊断准确性降低.PCL角和PCL指数在诊断ACL撕裂时,其值越小,ACL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孔德伟;贾文霄;张克远;米日古丽·沙依提;王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术的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能. 方法:选择18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连续监测记录两组病人诱导前、唤醒试验前10 min、唤醒试验前5 min、唤醒时、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时、手术结束时各个时段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唤醒躁动例数、术中知晓例数及术后拔管时间.在上述各个时点采周围静脉血2 ml,测定外周血皮质醇、生长激素、内皮素浓度. 结果:A组在唤醒前5 min及唤醒时HR明显低于B组,B组唤醒时点MAP变化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唤醒时间及术中知晓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B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唤醒前5 min 、唤醒时较诱导前增高(P<0.05).A组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在唤醒时较诱导前增高(P<0.05).B组血浆生长激素浓度在唤醒前5 min较诱导前增高(P<0.05).A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在唤醒前10 min 、唤醒前5 min 、唤醒时明显低于B组(P<0.05).在唤醒前10 min 、加深麻醉后时点两组血浆内皮素浓度较诱导前减少(P<0.05). 结论:(1)脊柱畸形矫形术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调控性良好,病人清醒更快更完全,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且临床使用简单方便.(2)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明显减轻脊柱畸形矫形术行唤醒试验时较强的应激反应,能使病人更平稳渡过手术期,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徐桂萍;马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移床-运动追踪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移床技术的优势.方法:对3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移床-运动追踪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其中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5例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慢性下肢动脉闭塞31例,其中10例行数字减影(DSA)检查.10例可评价病例以DSA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6例病人均获得清晰图像,满意显示了下肢动脉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条下肢分为14段血管节段观察,15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420段动脉节段,显示可比动脉节段102 段.与DSA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为 93.14%(95/102),MRA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移床-运动追踪MRA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可靠、无创、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周雁玲;贾文霄;王俭;杨利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充盈剂可发现和正确定位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对胃癌T分期的正确率为73%(41/56),判断浆膜侵犯的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9.0%、89.7%和82.0%.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显示率高.T分期对指导胃癌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汐;刘文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30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无瘤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02例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放射治疗后长期无瘤生存率,分析放射治疗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肿瘤直径≤3 cm和>3 cm的患者其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7%、87.04%(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11%、81.58%,1~3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24%、70.59%,≥4枚阳性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0%、40.00%.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4%和90.28%,未行放射治疗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15.62%(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是否行放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需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木妮热·木沙江;艾秀清;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成芳;贺春钰;陈惠;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教学性综合医院.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行为要求,加强护生管理、提高带教中的安全行为,一直以来是我院护理管理者所重视的问题.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重在如何培养和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失误的问题.本文从带教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防范护理差错,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柯爱红;魏林娜;林素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黄体酮属于天然孕激素类药物,它是在黄体期由黄体产生的黄体酮,亦可以通过胎盘和肾上腺产生,它是21-碳甾体激素[1],于1934年首次合成出售,有促进子宫及乳腺发育,并有防止流产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雌激素合用时可用于避孕.由于一些合成的孕激素在体内有过量雄激素样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用时首选生理性孕激素.特别适用于绝经前后妇女,因为生理性激素能持久为绝经后妇女作激素替代治疗.生理性黄体酮用于激素替代疗法(HRT),具有不抵消性激素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和心血管病降低的优点[2].黄体酮除了在妇科外,也应用于非妇产科疾病中,如输卵管结石、肾绞痛、胆总管结石与胆绞痛、前列腺增生症、食管癌等疾病的辅助治疗[3,4].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吾力;高晓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大内膜中层厚度(IMTmax)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60 mmHg 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为40~60 mmHg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0、0.217、0.247,P<0.05),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404, 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赖红梅;张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对三维适形放疗的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DCRT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行常规放疗(RT)的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2组均每周照射5次,每次照射2 Gy.结果:3DCRT组有效率(CR+PR)为87.5%,常规放疗组为5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1%和44.4%;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37.5%和61.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阿依古丽·卡力;张瑾熔;帕力达·阿皮孜;王海峰;许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8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在生后3~7 d内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损伤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 992.9±505.2)g.总的颅内出血(IVH)发生率35.2%(142/404),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并发症肺透明膜病(RDS)、呼吸暂停、呼吸衰竭、肺出血、低血糖、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贫血与脑损伤程度有关.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乐;李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钼靶和B超对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6例Ⅰ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 cm)的钼靶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灶直径≤1.0 cm 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 cm<病灶直径≤2.0 cm 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为79.45%. 结论:对临床疑为Ⅰ期乳腺癌的患者应结合钼靶与B超进行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Ⅰ期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薇;马斌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锁骨粉碎性骨折在锁骨骨折中较为常见,以往常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可出现断端固定不牢固,是骨折不愈及骨折畸形愈合的原因.我科2001年1月~2004年8月对1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峰;戴新武;张长生;孙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全面提高新疆医科大学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前提是我们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办学定位,并把这些顶层设计认真落实,体现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作者:李斌;马龙;王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