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分析

王霞;尼加提·热合木;刘玉武

关键词:病理学,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 病理改变
摘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ronchiolkis obll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有程度不同的机化性肺炎为病理表现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为一少见疾病.其特征病理表现为: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内出现成纤维细胞栓(fibroblastic plugs或称Masson小体),并有肉芽组织机化,其他病变包括肺泡腔内泡沫细胞、散在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肺泡壁慢性炎症[1].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某油田公司2 477名有毒有害作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按照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规定要求的体检项目,2007年1~10月间,新疆泽普石油基地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油田公司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员工2 47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和结果评价,现将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强;努尔曼·库尔班;赵伟;漆红革;张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成人腮腺炎合并脑炎1例护理体会

    200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腮腺炎合并脑炎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继红;李雪莉;向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64例分析

    目的 了解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现状,提高对AD的诊断认识.方法 收集2001年以来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住院患者64例,对被误诊的64例AD患者的误诊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AD患者临床症状多样.疼痛症状发生率高(85.1%),以胸背痛居首,腹痛为其次.误诊疾病达12种.前5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26例(40.63%)、急腹症11例(17.19%)、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4.69%)、尿路结石3例(4.69%)、风心病例3例(4.69%).结论 AD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具备特异性.AD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对胸痛、周围动脉阻塞征象,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应提防AD的可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蔚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并掌握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选择该乡历年来有黑热病报告的1,4,18和20村,开展黑热病流行现况调查.结果 4个行政村共调查2 045人,患病率为0.44%(9/2 045).单抗抑制ELISA方法共检测1 853人,阳性率17.27%(320/1 85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 480人,阳性率为33.85%(501/1 480).结论 通过调查,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形势依然严重,流行趋势没有改变,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遏止黑热病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窦海平;张松;高春代;朱常忠;凯赛尔;伍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患关系紧张因素及预教育影响问卷调查

    护患关系是医疗护理人际关系中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并在护理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护士的医德、诊疗知识、诊疗技术及护理水平等临床技能是关键因素,但医护患沟通不容忽视.

    作者:陈艳;琪琪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居室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关系的调查

    目的 了解居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问卷收集50例儿童哮喘患者及50例非哮喘儿童对照相关信息.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危险因素包括:被动吸烟(OR=3.55)、室内装修(OR=1.89)、家族过敏史(OR=3.43)以及个体过敏史(OR=4.93).条件logisfic多元回归分析中,被动吸烟、室内装修、家族过敏史和个体过敏史进入了终模型,OR值分别为3.37,1.74,3.50.4.59.结论 儿童哮喘的高发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主要的是室内小环境污染(呼吸带水平)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避免室内过度装修,被动吸烟,可以降低室内污染程度,终达到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 .

    作者:晓开提·依不拉音;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尽快完善新疆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进一步推动以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并为制定新疆慢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北一社区和北二社区581名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率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54.2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1.11%,女性患病率为48.89%,男女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不合理膳食等是社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3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体格检查以及慢性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对探索建立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红;张云君;方萍;帕丽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8例合并矽肺胆囊疾患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目的 探讨矽肺病人胆囊疾患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78例各期矽肺急慢性胆囊疾患病人外科处理总结分析.结果 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66例,急诊开腹大部胆囊切除6例,急诊胆囊造瘘术6例.术后并发症7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56%.结论 加强矽肺病人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降低矽肺病人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厚谊;张培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鼠疫血清抗体谱的研究进展(摘要)

    目的 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鼠疫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其血清抗体谱.方法 用制备好的蛋白芯片和未知的血清进行杂交后荧光检测并数据分析.结果 发现具有抗原性,免疫原性的相关蛋白.结论 通过分析血清抗体谱而得到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作为潜在的候选疫苗组;得到新的可以用于鼠疫菌诊断的抗原,作为目前血清学检测的辅助诊断抗原;通过对系列血清抗体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种属间抗体谱的区别的分析,加深对鼠疫菌致病机制的认识.

    作者:周青;宋志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预防与控制的思考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媒介白蛉传播的一种慢性地方性寄生虫传染病.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区之一.喀什地区地域广阔,由于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存在着人源型黑热病和荒漠型黑热病(自然疫源性黑热病)两种.荒漠型黑热病为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范围广,传播媒介和保存宿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

    作者:凯赛尔;朱常忠;伍卫平;窦海平;高春代;童苏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流行性出血热1例误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3大主症,并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5期临床经过的急性传染病.

    作者:李兆武;李亚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现场灭蛉效果的评价

    目的 了解当地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种类及评价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大灭)2种杀虫剂对白蛉的防制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捕捉和诱蚊灯捕蛉,指标为捕捉白蛉只数/人工小时.结果 白蛉种类调查居民家的白蛉以长管白蛉占优势;户外以吴氏白蛉为主;用2.5%可湿性溴氰菊酯和大灭进行现场喷洒灭蛉可使白蛉数量比对照区降低3.89倍和11.11倍.结论 通过连续考核证明,2种杀虫剂均可以削平白蛉密度的季节高峰,大灭的灭蛉持效期要高于溴氰菊酯,可以取代溴氰菊酯.

    作者:张松;凯塞尔;伍卫平;付青;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斯康德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脑出血患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7~1998年收治的70岁以上的脑出血患者39例并与当年的50~60岁的脑出血患者5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0岁以上的脑出血病例组中高血压、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表现低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发病的病例多于对照组,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以多脏器功能哀竭为主.结论 70岁以上患者发生脑血管病,治疗抢救时除常规脱水止血治疗外,防止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环节.

    作者:哈丽旦·肉孜;哈斯叶提·肉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NA干扰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身防御反应,是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特异基因关闭或基因沉默现象[1].

    作者:徐倩;俞峰;柳建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涂阴病人的诊治与管理

    目的 探讨涂阴肺结核病人相关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减少新的传染源及耐药的产生.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2-2007年涂阴病人(初、复治病人),通过痰涂片检查、X线动态观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菌阴病人临床症状多以咳嗽咳痰、乏力盗汗为主,但症状相对较轻,约20%的病人为无症状,在体检时发现.结论 咳嗽咳痰≥3周时进行痰检,对涂阴病人培养,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结果;咳嗽咳痰≥3周阳性检出率23%,涂阴培阳率13%.

    作者:于静;姚劲;齐麟;安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990~2007年新疆百日咳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新疆百日咳的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和降低百日咳发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新疆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描述.结果 1990~2007年新疆共报告百日咳病例6 0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9/10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96~3.44/10万之间.监测数据显示,1990~2007年中1990,1996,2004,2007年的发病率均在3/10万以上;南部地区高发,春夏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80%左右的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和保持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管理.

    作者:戴述齐;宁静;勾艾莉;关静;谢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新疆精伊霍铁路沿线啮齿动物调查

    目的 了解精伊霍铁路啮齿动物种类及构成,为精伊霍铁路的疾病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现场采集标本并鉴定.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16种.结论 该地区啮齿动物具有一定流行病学意义,应加强监测工作.

    作者:刘全英;王建民;李学明;闫新波;王力民;周涌江;王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4~2007年阿勒泰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目的 对阿勒泰地区2004~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8 9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2.07/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占44.33%,肺结核占该类传染病总数的96.66%,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猩红热存在常年散发;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占37.38%,乙肝、丙肝呈逐年上升;肠道传染病占13.58%,其中,69.78%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30.49/10万~44.14/10万波动,甲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自然医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以布病发病为主.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阿勒泰地区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和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马妮娜·哈吉曼;哈布德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秩和比法在评价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秩和比法应用.方法 应用秩和比法对降氟改水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秩和比法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结论 秩和比法可以作为评价地方病防治工作质量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余要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3年新疆3县、市带绦虫/囊虫病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和掌握新疆带绦虫/囊虫病的分布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新疆北部3个县(市)的4个农村点、2个城市点进行随机整群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虫卵和血清检测囊虫病抗体.结果 问卷调查4 477份;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检出绦虫卵阳性者4人,感染率为0.16%(4/2 448);静脉采血1 087人,(ELASA)抗体阳性者2人,阳性率0.18%(2/1 087).6~10岁、21~25岁、26~30岁、70岁以上者均有绦虫病感染.囊虫病抗体阳性者主要在26~40岁之间.结论 带绦虫感染率汉族显著高于其他民族,医务人员、教师、家庭妇女、农民均有感染;囊虫病患者主要是汉族和回族,囊虫病以农民为主,其他民族和职业无感染.绦虫/囊虫病的感染与生活习惯、个人卫生有关.同时应积极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

    作者:程风清;董强;张立荣;付连昌;依玛木;刘艳;李宝山;童苏祥;张文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