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李耐三
1方剂组成及用法组成:熟地、鹿角胶、,青黛、皂角刺各30g,白芥子15g,蜂房、姜炭各3g,麻黄、肉桂、生甘草、附片、甲珠、桃仁、莪术、桔梗、柴湖、大力各10g.煎法:1剂煎2次,先用冷水500mL浸泡,以文火煎煮,水开后煎30~40分钟,煮至200mL左右,倒入容器内;第2次再加水300mL,煮至100mL弃渣倒出.将2次所煎药液混合备用.服法: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服150mL.
作者:张惠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厌食症是指小儿除外其它急慢性疾病的较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或减退,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多见于1~6岁儿童,近年来,本病逐渐增多,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我科自1996~1999年间,利用自拟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金国;吴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大脑多发性或重要部位的梗塞、出血引起皮质结构及其连系部位的损害所致,据日本国统计,血管性痴呆占老年人痴呆的50%,而我国的统计,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还略高于日本.该病属于疑难病证,各地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治疗措施.本人随师沈宝藩教授临证学习多年,现将我师诊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整理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方集解>之龙胆泻肝汤是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良方,主治病证范围极广,上至头目、下达二阴,无所不及.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多科病证,效果颇佳,介绍如下.1 季节性鼻血吴×,男,19岁,2000年3月20日来诊.患者自幼喜流鼻血,每于春秋两季稍有不慎必发数次,严重时不能自止,需医院五官科处理.时逢高三下期,家长唯恐复发影响升学考试,乃就诊中医.患者喜食辛辣厚味,长期便秘,每周1~2次,口干鼻燥喜冷饮,舌红尖边有芒刺、苔薄黄少津.证为肝火灼肺,肺窍燥热,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山栀子、大黄、泽泻、黄芩各10g,生地、白茅根各20g,牛膝、桑白皮、丹皮各15g,甘草3g.服药5剂,诸证消除,至高考结束,鼻血未发.
作者:吴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从1998年1月~1999年1月用自拟调经止痛汤治疗痛经5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慧;朱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中仅由2味药黄芪、当归组成,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与当归合用,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血两旺.两药相伍,共同发挥补气生血活血作用,主治劳卷内伤、气弱血虚之证.临床应用广泛,实验研究资料丰富,特别是免疫调节作用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现根据研究者主要观察的指标对象,将该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危建安;谢琪;黄兆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吹药发展史中医喉科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伤寒论>中治咽喉病提出用苦酒汤;<金匮要略>中的皂夹末吹鼻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均有吹药记载,如:治牙痛、口禁不开用附子、黄连、矾石三味为末吹口.此后,喉科吹药逐步发展,<圣济总录>在咽喉口齿病的治疗上广泛地使用了吹药,提出了许多吹药方.到了清明吹药更加成熟与普及.在<口齿类要>中记载着喉科吹药的配制、运用已有了较高的水平.清代尤乘<尤氏喉科秘书>及张宗良<喉科指掌>等均公开了一些吹药的秘方及配制,使吹药方大大增加;晚清郑梅间<重楼玉钥>记载吹药方28个.说明清代吹药已成为喉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此后李纪方<百喉全生集>也提出治白喉须内治与吹药并存;当代喉科名医张赞臣治疗喉痹使用内服药均配合吹药等等.
作者:李彦华;严为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材的灰分检查是对药材纯度检查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高温将药材炽灼至完全灰分,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分残留.由于一般中药材的灰分含量通常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其数值若高于它的正常范围,则必定有其它无机物污染或掺杂.对于组织中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则需用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消除药材本身的影响因素,从而更精确地指示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杂质.
作者:张彩凤;顾一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鉴别和测定伊犁小檗果实中的绿原酸.方法:鉴别采用薄层层析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9:90: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4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5.0~25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5.9%,RSD=2.83%(n=3).结论: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作者:王书俊;孟洁;华尼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壮医熨浴疗法治疗痹病有良好效果,但其疗效机理尚未十分清楚[1].为了了解壮医熨浴疗法对痹病的作用机理,我们在临床中对50例用熨浴疗法治疗的痹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曾振东;韦金育;吕琳;李萍;李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膀胱胀满而又无尿意,或不能自解,或会阴疼痛反射使尿道括约肌痉挛,排尿困难;用腹部放置热水袋,或刺激膀胱肌肉收缩均无效.笔者采用针刺、艾灸法治疗本症31例,效果较佳.介绍如下.
作者:吴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糖尿病Ⅱ型患者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3岁;病程3月~10年,平均病程7.8年.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8mmol/L,或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
作者:肖艳;王钒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对中医耳鼻喉科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中医耳鼻喉科统编教材难以适应现代化中医教育,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应重视临床教学,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用性,要避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现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作者:忻耀杰;刘福官;张剑华;何建英;李春芳;张韬;汪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发于四肢,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常造成肢体远端的缺血坏死.笔者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余例,其中有坏疽约占70%,采用内服中药、外用膏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杨秀红;李新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腧穴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定位问题.本文就在教学 示教与指导学生点穴操作中遇到的定位疑点,归纳为5点:①关于定位描述中的方位问题;②关于穴 位与穴位连线的问题;③关于骨度分寸中存在的问题;④关于特殊形体特殊定位问题;⑤关于其它 一些未描述清楚的定位问题.文中就此5方面进行了分析答疑,旨在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 力及动手能力.
作者:尹改珍;宝冉;马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对雷公藤、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的4年随访,认为对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用单种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是有效的,仅28%病例需要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为异质性,治疗方法将依据个体反应更改;雷公藤比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更有效.
作者:姚海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排卵汤是卢祥之主编的<名中医治病绝招续编>中赵松泉大夫的临床验方.赵氏在临床上治由于气滞血瘀导致冲任功能失调而不孕者,临床病理或化验证实为不排卵或卵巢功能不良者.我们采用排卵汤结合辨证加减药物治疗功能性不孕者2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继发性不孕者14例,原发性不孕者7例;年龄大者34岁,小者25岁.2 诊断标准已婚女子与健康丈夫同居3年以上,或曾生育或流产后1年以上均未避孕而不受孕者,经临床病理或化验证实为不排卵或卵巢功能不良.
作者:乐玄斋;张文军;唐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中医皮肤科10余年来,充分利用硫化氢泉、低渗泉、微温泉,加入适量煮沸半小时后的甘草药液,对银屑病病人进行药浴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姜光萍;李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病例来自儿科、针灸科门诊.其中男6例,女34例;年龄5~11岁.40例均拍腰骶正位片以排除隐性脊柱裂、腰椎损伤,做尿检以排除尿路感染,男性做生殖器检查,以排除包茎病变.患者病程2年以上,每夜遗尿1~3次,个别患者上课亦见遗尿.
作者:吴明达;吴致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VBA即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是微软公司提供的在VB应用程序中集成的开发程序,是微软公司的一款优秀的开发编程软件,将VB的可视性控件提供给用户,简便高效地为用户开发程序提供方便.
作者:孟庆伟;隋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