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苏燕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主要是因为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病原体易侵入而发生感染.以往我院采取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均需2~3个疗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复杂的因素疾病,包括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疾病,而以周围神经病多见.临床以手足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多见.
作者:胡晓灵;张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选择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住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46例,总有效率91.3%;胺碘酮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单纯中药组炙甘草汤治疗30例,总有效率63.3%.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在预防消除房颤,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杰;侯月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CAG病人126例,随机分为2组:胃复春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治疗开始两组均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或痢特灵、甲硝唑)、胶体果胶铋、吗丁啉口服2周停药.继之,胃复春组:胃复春4片,1日3次口服,3个月1疗程.对照组:黏膜保护剂或/及抗酸药磷酸铝+吗丁啉口服2周停药.采用t检验及x2检验比较两组病理组织学改善率、积分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从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方面,胃复春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改善率胃复春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胃复春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复春在改善CAG胃黏膜萎缩程度,对CAG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有逆转作用.
作者:杨莉莉;杨薇薇;姚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8年10月~2003年12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既往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史(咽炎、扁桃体炎等);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体征;伴有ESR、ASO增高史或现时增高;有急性风湿热史.
作者:苏仁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阿维A治疗银屑病疗效高、见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多.我们于2001年4月~2004年10月应用复方土茯苓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总结如下.
作者:陈国权;刘道清;王旭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是由于多种慢性疾病造成肾单位严重毁损,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群.
作者:蔡静芬;高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疆农村合作医疗始于五十年代末期,至1978年底,全区已有97%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给当时缺医少药的广大农牧民解决了很大问题.
作者:王芃;米·斯日尔格愣;瞿群;居来提;阿依古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笔者在临证中,以达原饮加味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用槟榔、厚朴、知母、芍药、黄芩、草果、甘草、威灵仙、土茯苓,每获良效.
作者:张莉;于云华;安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物治疗是祛除病邪、清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衰的病理现象.
作者:胡西百合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癌由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滞痰凝,热毒血瘀,交阻于胃而成,一般以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甚至呕血、便血,消瘦,上腹肿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
作者:张洪亮;雷君;王登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笔者自2002年以来,运用抗心律失常新药步长稳心颗粒观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疗效,探索疗效高,副作用少,适应症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李玉玺;段义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坐式、牵引下的推拿及TDP照射治疗颈椎病9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理均来自门诊病人)91例中,男37例,女54例;年龄小22岁,大63岁,平均年龄45.5岁,其中30岁以下2例,30~40岁28例,40~50岁40例,50~59岁17例,60岁以上4例;病程短3天,长15年.
作者:白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仙人掌,性味苦寒,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白矾,性味酸涩,寒,有毒,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之功效.两药合用,取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用其治愈脂瘤的病例,未曾见报道.
作者:刘玉;张文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肢端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临床多见于中年以上、糖尿病控制不满意或病程较长的患者.以往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人群的增多和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文献报道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各界的关注.
作者:郭军;王魁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痛苦大,致残率高,常规治疗效果差,早期如不很好控制,病情加重很难逆转.我们从2000~2004年,采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高辉;席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古往今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诸多方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尚难尽人意.
作者:古洁乃特;王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3~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130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宏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皮肤性病领域不断扩大,新病种逐年增加,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效果,是授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准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改革,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红霞;刘朝霞;丰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良性新生物.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巾、浴盆而传染,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从1998~2003年共治疗3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作者:刘宏旭;王慧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