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36例临床观察

韩小平;王守智

关键词:肝硬化,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分型对肝硬化不同证型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肝硬化36例,其中气滞湿阻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蕴结型以茵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以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气滞湿阻型2例,显效2例;湿热蕴结型3例,显效3例;脾肾阳虚型11例,显效8例,有效3例;肝肾阴虚型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总显效率达75%,总有效率100%.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测定维药阿育魏实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HPLC测定维药阿育魏实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阿育魏实种子经甲醇浸提并超声处理后用HPLC测定槲皮素的含量,通过槲皮素的含量来确定维药阿育魏实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采用Phenmenex Lnna 5NC<'(2)><,18>100色谱柱,甲醇-磷酸(40:60)为流动相,流速0.07mL·min<'-1>,检测波长360nm.结果:对照品槲皮的标准曲线为f(x)=6.15394x10<'-7>xx+0.0019293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8%,RSD=1.54%.结论:此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可以作为维药阿育魏实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祖里皮亚·塔来提;艾尼娃尔·艾克木;开丽曼·达吾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肿消方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ET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脑肿消方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TNF-α、ET的表达.结果:脑肿消方大、小剂量组和维脑路通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脑组织TNF-α、ET的表达,以脑肿消方大剂量组作用优.结论:脑肿消方对脑缺血大鼠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ET的表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减少其引发的一系列病理损害有关.

    作者:刘汉玉;王光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从湿论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在内与脏腑气血的功能调节息息相关,在外尤其与湿邪有密切关系.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有赖于脾气的敷布和气血的濡养.

    作者:苗欣荣;曲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芪茵颗粒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分析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干预效果.方法:6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六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易善复组、芪茵颗粒低、中、高剂量,每组10只.空白对照予以常规饲养,其余五组给予高脂乳剂持续喂养8周,随机抽取大鼠6只,确定造模成功.除空白组予以标准饲料喂养,并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日灌胃,其余五组均继续以高脂乳剂15mL/kg灌胃,并分别给予芪茵颗粒低、中、高剂量、易善复灌胃,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重、肝指数;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芪茵颗粒可降低NAFL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肝重、肝指数(P<0.05),改善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P<0.01).结论:芪茵颗粒可降低NAFL大鼠血清CHOL、TG、LDL-C的含量,升高HDL-C含量,改善肝脏脂肪变,从而达到治疗NAFL的目的.

    作者:郭峰;刘阳军;曾斌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化痰脉通片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成药化痰脉通片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方法: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诊断标准,筛选出60例MC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化痰脉通片,每次5片,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片,每次30mg,每日3次,连续服药3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14项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医临床症状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MMSE量表分值、中医临床症状积分、β-淀粉样蛋白浓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DL量表分值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在MMSE量表、ADL量表、血清β-淀粉样蛋白浓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化痰脉通片能改善MCI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积分、中医临床症状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的代谢功能,对延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莹;张杜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中风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中风一病日益成为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其发病率正在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中风后,由于疾病或早期护理不当导致的痉挛,则为后期的进一步康复训练及护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作者:王建萍;和非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为芪茵颗粒临床应用提供较好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作对照,观察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非酒精性大鼠脂肪肝造模成功<'[1]>.模型组瘦素(L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芪茵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易善复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芪茵颗粒可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脂肪肝作用.

    作者:郭红梅;曾斌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勒中芦丁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勒中芦丁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ODS-1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35℃,以甲醇-水-冰醋酸(40:57:3)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7nm,柱温35℃,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罗勒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芦丁在4~32μg/mL,γ=0.9999)范围内都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100.71%,RSD为0.2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可用于罗勒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作者:马雅斌;田英;于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肝宁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清肝宁神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清肝宁神汤和睡前服用舒乐安定,对照组单纯睡前服用舒乐安定,在治疗结束后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用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定副作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清肝宁神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是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优选治疗方案;清肝宁神汤对痰热内扰型失眠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马勇;刘远新;周海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退翳片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疏风清热,退翳明目中药复方退翳片对BALB/C小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角膜病变恢复情况及红细胞C3b受体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做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分别用退翳片或蒸馏水灌胃,定期进行角膜荧光着色,观察记录病变情况.灌胃21天后处死,小鼠取血,观察小鼠红细胞C3b受体活性表达.结果:退翳片能改善HSK小鼠的生存状况;退翳片可以促进角膜病变恢复;退翳片可以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增强抗病毒能力.结论:退翳片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何红霞;李全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梁世绍老中医运用大柴胡汤经验介绍

    梁世绍(1911~1995)是已故南宁市著名老中医,行医60余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他自小随父行医,熟读经典,解放后在多家大医院工作过.不论经方时方,均能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颇具匠心.

    作者:李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线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35例口服芪茵颗粒(由生黄芪、茵陈、苦丁茶等组成)1次19g,1日1剂;对照组35例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次2粒,1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肝脏影像学变化、肝功能(ALT,AST)、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变化.结果:芪茵颗粒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肝脏B超、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CHOL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阳军;郭峰;曾斌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试论肿瘤中西医临床决策的异同

    现代肿瘤临床决策的循证化趋势与中医肿瘤临床决策的经验性现实,需要医患双方尤其是医者全方位训练、提高,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帕提玛·阿布力米提;张洪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泄浊通痹方对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等情况的变化,研究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影响,据此探讨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76例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泄浊通痹方).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37%较对照组的65.36%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39.02%)则高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泄浊通痹方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有显著疗效.

    作者:庞菲;王先敏;马俊;王晓峰;姚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临床药师的定位和深入临床实践的方式

    纵观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结合-分离-结合的发展轨迹.医药结合是临床医学的核心,而临床药师则是实现这一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医药结合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付丽红;朱卫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单纯踝关节扭伤不同外固定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石膏靴外固定、宽胶布外固定及维吾尔医学特色外固定治疗踝部扭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踝部扭伤的480例,分维吾尔医学特色外固定、靴形石膏外固定、宽胶布外固定3组,观察肿胀消除时间.疼痛减轻程度,固定肢体末稍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和足趾运动作为踝部扭伤外固定治疗效果比较标准.结果:维吾尔医学特色外固定肿胀消除时问短、疼痛减轻程度好,固定肢体末梢血运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和足趾运动恢复快.结论:维吾尔医学特色固定治疗踝部扭伤的治疗效果优于石膏靴、宽胶布外固定组.

    作者:张富强;塔伊尔·努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CT征象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颅脑CT的相关性,重点研究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颅内血肿部位、量化问的关系,为维吾尔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出血患者166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放射科医生填写CT征象(颅内血肿部位、大小等),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年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出血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急性脑出血患者异常体液分型呈异常黑胆质型多,异常粘液质型次之,异常血液质型再次的分布规律;急性脑出血维医分型异常黑胆质型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出血量的增加在分布中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提示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效的指标.

    作者:王华强;阿提卡·吾布力哈斯木;李风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丹剂类药物分析

    祖国医药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门派繁多.丹剂类药,也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给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炼丹一名,原来是指用金石一类药物,炼制丹药以治疾病.

    作者:吴军;曾西北;阿比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肿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脂酶A2表达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肿消围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细胞Ca2+浓度、脑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表达的变化,并与Ca2+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脑肿消可使缺血后脑组织中PLA2活性表达水平、Ca2+含量、脑含水量降低,进而减轻脑水肿.其保护作用与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相似.结论:脑肿消抑制PLA2活性、降低细胞Ca2+、减轻脑水含量,终减轻脑水肿的病理改变.

    作者:宋娟;王光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期望能发现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部分潜在危险因素,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三家中医医院的11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147例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136,95%CL=1.056~1.223),性别(OR=2.768,95%CL=1.631~8.063),文化程度低(文盲),体重(OR=1.210,95%CL=1.090~1.345),干燥的气候环境(OR=102.780,95%CL=11.022~958.466),职业运动锻炼(OR=4948.380,95%CL=24.185~1012460.746),喝奶茶(OR=11.080,95%CL=2.458~49.950),盘腿坐(OR=5.099,95%CL=0.785~33.107).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高(大专以上OR=0.010,95%CL=0.001~0.083)和低强度的运动习惯(OR=0.524,0.290~0.948).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受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干燥的气候环境,职业运动锻炼,低强度的运动习惯,喝奶茶等的影响.

    作者:孙国梁;吕发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