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报告

吐尔孙·乌甫尔;艾尔肯·米吉提

关键词:维吾尔药,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黄褐斑
摘要:目的:观察维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治疗组(63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3次/d;对照组(57例)用口服维生素c、E.治疗时间均为60天,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73%和14.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好,且副作用少.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监督抽验发现的假劣药品质量分析

    为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做好药品市场的监管工作,使假劣药品的查处靶向性更强,更进一步加大对假劣药品的打击力度,笔者针对本所近年来监督抽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按照药品的分类进行了统计,对部分假劣药品进行了质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供有关部门在今后的药品抽验工作中作为参考.

    作者:张彩凤;哈力比亚提;张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陈可冀治学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暨清宫医药老年医学研究成就初步探讨

    陈可冀(1930-)教授,福建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全国政协七、八、九届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协三、四、五届常委,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顾问,人事部中国博士后专家组管委会成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作者:李永强;柯岗;秦毅;宁建武;陈阳;马丽;李兴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针对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改革了新的培养方式,实践经验表明.针对性的专业训练、科研训练和外语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帆;田树革;何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紫癜性肾炎中医治疗经验介绍

    笔者自2004~2006年间对紫癜性肾炎患者,采用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治疗的经验献于同道.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巩乃斯山区蒙医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对其可持续管理的建议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新药的开发,也关系到资源产地社区人民的生计、经济收入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巩乃斯山区分布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蒙医们白采的药用植物中,大概2,3出自于这个山区.本文主要论述了巩乃斯山区蒙医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不可持续现象及对其可持续管理的建议.

    作者:刘君琳;安熙强;姜湘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化痰脉通片加速条件下稳定性考察

    目的:初步探索化痰脉通片的稳定性,同时对直接接触该药品的包装材料在贮藏中对该药的质量有无影响作考察.为临床用药安全及药品的有效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加速稳定性实验的要求,放置于相对湿度为75%的密封玻璃器皿中,再置温度为40℃±2℃的恒温培养箱中,于0月,1月,2月,3月,6月分别取样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化痰脉通片在外观性状、鉴别、崩解时限、卫生学等方面都没有显著性交化.符合该药质量标准的要求,表明该药在实验期间内是稳定的.

    作者:李郁;王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体会

    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病案信息来源于临床,关乎医院发展的命脉.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无论是临床、教学还是科研工作都不同程度地与病案发生联系.

    作者:阿依努尔·铁;单晓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古人处方遣药之巧妙举隅

    历代名医名方,能广为流传备受后人推崇,究其原因,古人在药物的组方配伍、剂量大小、动静结合等方面有非常独特之处.

    作者:安玲芬;雒其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归脾汤合阿胶治疗脏躁

    笔者临证时紧扣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之症,以该方合阿胶治疗脏躁证,每获良效.

    作者:于云华;苏建春;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针刀为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5例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床头持续牵引、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治疗方案.方法:随机将纳入的89例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针刀松解、床头持续牵引、功能锻炼.对照组加用针灸及软组织内封闭,分别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配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为主综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红;杜力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辨病辨证优势互补——浅谈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的治疗方法,而是医学研究领域不同方法论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

    作者:王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推拿疗法[1]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属外治法之一.是医生以双手在患者体表部位运用不同的手法,如[2]推、揉、掐、按、运等从而使人体气血流畅,经络疏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疗法运用于小儿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分别在四肢部、躯干部取相应的穴位用来治疗小儿常见内科、外科疾患.儿科推拿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保健.

    作者:胡沛铎;郭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旋覆花苦豆子合剂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经方旋覆花汤加维吾尔药苦豆子--旋覆花苦豆子合剂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0%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旋覆花汤、苦豆子煎剂和旋覆花苦豆子合剂用药6周后观察其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ALT和透明质酸的影响.结果:三者均能减轻CCL4引起的肝坏死病变,降低ALT和透明质酸.结论:三者都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旋覆花汤与苦豆子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红;王存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联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BP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TuEVP治疗,观察组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和生存质量(QOL)调查问卷评分及剩余尿(Ru)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TUEVP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强;王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天灸血清对模型大鼠血糖和体重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天灸血清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值和体重的影响.方法:40只(180±20)g 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0只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天灸血清组(C组)、电针组(D组).干预3个周期,观察天灸血清对血糖值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C组和D组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②与B组相比,C组和D组的体重指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C组和D组之问相比.(P<0.05).结论:①天灸血清和电针均具有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的作用和减缓模型大鼠体重减轻趋势;②天失血清与电针有相似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犇;林清;宋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刺中渚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腰痛

    笔者在治疗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腰痛时,常采用重刺中渚穴,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程文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历代中医临证处方用药范围的变迁

    方剂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某些成就与特点,其中所涉及的中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导致这种发展变化有几方面的原因;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清代和现代医家医案中的处方.以了解两个时期临证处方用药范围的特点.

    作者:刘欢;辜琨;周铭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的并发症,我国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而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

    作者:潘晓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金氏肾炎丸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根据金氏肾炎丸药品质量标准,对金氏肾炎丸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和显微鉴别,结合水分、装量、溶散时限及微生物限度等检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该制剂稳定性好,有效期可定为2年.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阎海燕;张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枝蒿化学成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又称岩蒿,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草具特异芳香[1].菊科(Compositae)植物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以全草人药,主要分布于新疆,中亚、欧州等地亦有分布,新疆主要沿天山山脉及阿尔泰山脉等地,一般生长在海拔1600~3000m的亚高山草原、针叶林开阔地.

    作者:梁永红;佟瑞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