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司裕;黎立;周泓宇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 中医, 运动康复,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78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药膏外敷联合踝关节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托固定、早期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作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月后的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结果 ①VAS疼痛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OFAS踝-后足评分: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治疗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治疗1周后,对照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月后,两组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肩周炎中医研究概况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漏肩风或冻结肩,属于中医“痹证”、“肩痹”病证范畴,以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如失治拖延日久可致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此病症属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中医领域对肩周炎疾病做了大量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对其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申燚梅;魏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院中医学类实习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将来的服务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病人,故其自身心理健康与否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13至2016年在院实习的中医类学生实习前、中、后期使用SCL-90、SDS及SAS量表进行阶段性心理健康测评及干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实习前期学生各种心理症状问题表现为严重,而抑郁症状与强迫症状是实习生三个阶段中存在的主要心理症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多部门联合,并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保障实习学习的顺利完成.

    作者:谢丽媛;潘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多让主任医师治疗痛经证的临床经验

    痛经证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经期少腹隐痛、绞痛.王多让主任医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王老结合其五十余年临床辨治经验,将调经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宫、瘀阻胞官、气血两虚四种证型进行辨治,验之临床,获效颇丰.

    作者:庞春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56例慢性湿疹所致经久难退性皮损的经络分布规律调查

    目的 观察慢性湿疹所致经久难退性皮损在经络的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对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56例慢性湿疹所致经久难退性皮损患者的病例临床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经久难退性皮损在经络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就经络而言,慢性湿疹经久难退性皮损在手阳明大肠经的分布多(占64.22%),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②就部位而言,经久难退性皮损在头、颈部、上肢分布居多.结论 慢性湿疹所致经久难退性皮损分布以阳经及其头、颈、上肢居多.其原因可能是阳经转枢气化功能异常有关,阳经津血不足则局部润泽微环境障碍.

    作者:侯婷婷;周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辅助检查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肝硬化属于中医的“胁痛”、“黄疽”、“积聚”、“鼓胀”等病症范畴.中医对于本病的临床辨治颇具特色.近年来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辅助检查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予综述.

    作者:赵文芳;王宁;曾斌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分型辨治乳腺增生病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分型辨治效果,探索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诊疗规律.方法 对昌吉州呼图壁县中医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中医干预辨证治疗的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痰瘀互结型三种分型的中医辨治疗效,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肝郁气滞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满意度为91.30%;冲任失调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满意度为91.67%;痰瘀互结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治疗满意度为88.23%.各分型的中医辨治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分型辨治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病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痰瘀互结型三种证型进行分型辨治相对合理、易于掌握、适合推广.

    作者:杨成爱;朱方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崩漏的研究现况

    目的 总结现代医家对崩漏的理论研究、临床辨治现况.方法 结合闫宏宇老师对崩漏病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床经验,查阅已出版或发表的现代中医妇科医家的专著、论文、医话、医案,进行整理、思辨和总结.结果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上常见的崩漏治则治法有六:①塞流、澄源、复旧;②辨证分型治疗;③按照年龄分期治疗;④中药人工周期治疗;⑤针灸治疗;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崩漏,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梦婕;闫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杰主任医师运用青蒿鳖甲汤验案举隅

    名老中医王杰老师业医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50余载,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善于化裁经方纯中医辨治内、妇、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效如桴鼓.笔者有幸拜学于王老门下,临诊言教,侍诊抄方,受益匪浅.兹撰此文,总结王老运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异病同治的典型验案,以飨同道.

    作者:郑霞;葛新春;秦建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性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而老年期患者机体正气不足,皮肤的屏障保护、代谢及免疫功能下降,湿疹常表现出多样性皮疹,患处瘙痒剧烈,迁延难愈,严重的影响老年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通过对近年来老年性湿疹中医文献的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老年性湿疹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比较优势,兹从病证诊断、病因病机、临床辨治等几个方面对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景芸;罗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药证直诀》肺系疾病临证特点浅析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著,该书为我国现存早的儿科学专著,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对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通过对《小儿药证直决》的学习研究,从释义“肺主喘”、虚实辨证、肺与他脏关系三个方面探讨钱乙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经验.

    作者:于筠;程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此病症好发于10 ~ 40岁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且致残率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有研究成果见诸于报道.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文献报道的研究,发现温针灸在AS的治疗上有“简便廉效”的特色优势,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兹对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乐;米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缓解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且术后腹胀的住院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多下床活动、床上翻身等方法缓解术后腹胀.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观察两组首次排气的时间和排气后腹胀缓解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缓解率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能快速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腹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杰;韩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干预性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和研究类型的系统评价

    目的 本文以大陆地区影响因子高、排名居前的《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三种中文医学核心期刊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发表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文献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病干预性临床研究文献的研究类型和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三大数据库收录的《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三个中文医学核心期刊在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发表的有干预措施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PICO指标分类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检索出题录674条,去除重复题录后为500条.通过全文筛选,排除4篇动物实验、47篇个案分析、17篇现状调查、351篇理论短文及报告简讯、16篇专家共识.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其中随机对照研究32篇,队列研究2篇,病例对照研究10篇,结局指标共有20个,试验随访超过1年的文献有5篇.结论 大陆地区的三种核心期刊报道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文献存在着研究设计的规范性、治疗策略的前沿性、结局指标的制定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提高.

    作者:马建军;许红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新进展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基础,亦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文搜集整理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和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文献,初步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析总结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常用药物和方法,并归纳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动态.

    作者:张亚琼;邓德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火针临床的研究进展

    《黄帝内经》中早记载了火针疗法,火针被称为“燔针”“粹针”,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对皮肤科、外科、神经科、骨科等科许多病症效果显著.

    作者:李常佳;马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78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药膏外敷联合踝关节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石膏托固定、早期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作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月后的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结果 ①VAS疼痛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OFAS踝-后足评分: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治疗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治疗1周后,对照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月后,两组的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司裕;黎立;周泓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何复东主任医师溢脉与更年期综合征辨治

    更年期综合征为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引发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性激素波动或减少,从而导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同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之综合病证.溢脉,亦称上鱼际脉,为刘绍武老师临证所总结,此脉象所主之病机为情志障碍、阴阳失调,所主之证候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高度相似.何复东主任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溢脉灵活运用与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辨治之中,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撰文以推广.

    作者:糟玉琴;杜樱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此于阿尔茨海默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难治病症.其患者中晚期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本病尤其是非运动症状的控制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与中医对于帕金森病发病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密不可分.

    作者:陈军虎;刘远新;王新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以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临床上表现为脊柱和外周关节炎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和肾等多系统损害,具有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有研究成果见诸于报道.研究表明中医针药联合治疗AS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兹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人手,对近几年火针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进行总结.

    作者:逯璐;米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

    针灸疗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因其具有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近年来研究证实,通过针刺、电针、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及其他针灸综合疗法对局部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兹撰此文以总结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现况,经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尤其是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倩;刘智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