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哈萨克族和汉族体检人群尿酸水平的差异分析

刘漪

关键词:尿酸, 汉族, 哈萨克族,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哈萨克族和汉族健康体检人群尿酸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进行体检的共1100例哈萨克族和汉族人血液样本进行尿酸的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中,汉族尿酸水平高于哈萨克族(P=0.002);哈汉两民族分性别血尿酸水平的比较之中,汉族仍高于哈萨克族(P<0.001).结论 该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健康体检人群尿酸水平存在差异.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全息教学理论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全息性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解释部分与整体、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它的创立对生物学、医学的诸多方面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中国传统医学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在中医教学中将全息教学理论应用到其中,用全息的思维方式开展中医教学全过程,引入全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中医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作者:马建萍;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虚肝郁型黄体功能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90例肾阳虚夹肝郁型黄体功能不全(LPD)不孕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育子汤联合地屈孕酮片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门诊90例肾阳虚肝郁型LPD不孕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育子汤+地屈孕酮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地屈孕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中医症侯积分、HPS积分、孕酮值、优势卵泡大小、内膜厚度、怀孕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基础体温高温项评分(HPS)、黄体中期孕酮值、优势卵泡大小、内膜厚度、怀孕情况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育子汤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阳虚肝郁型LPD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地屈孕酮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史艳馨;魏玮;马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否”卦论“辛开苦降甘补”辨治胃痞

    《伤寒论》之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1]为其主证,“中焦虚弱、升降失调、寒热互结”为其病机,错综繁杂,后学者难辨难治,然如以说文字义及《易》理“否”卦为着眼点进行推敲,即可化繁为简.本文即照此法对痞证释义和辨治探讨和研究.痞证取《易经》“否”卦之象,“否”卦乃“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2],“否”即为闭塞之义.曾斌芳教授从“否”卦入手,取“辛开苦降甘补”法辨治胃痞,临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变化,应手多验.

    作者:孙洁;郭峰;郭红梅;王晓忠;曾斌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融合

    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中学到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梳理,将同级医院的开展情况、具体举措、可借鉴的方法带回医院,进行临床推广,旨在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彰显中医护理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知识面对和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间题的能力.

    作者:高园;张伟;孙玉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

    变应性鼻炎(AR)亦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AR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不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因此该病已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目前,西医治疗AR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尚为满意.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单采霞;高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验案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吕书勤主任医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验之临床,获效颇丰,兹以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验案展开讨论,以挖掘其中医临证经验.

    作者:刘述梅;吕书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对于中药学专业医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炮制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更好地掌握中药炮制工艺技术.为提高医学生的中药炮制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飨同道.

    作者:王莹;燕雪花;马红梅;兰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复方黄芩肺炎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黄芩肺炎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黄芩肺炎颗粒中柴胡、金银花、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复方黄芩肺炎颗粒中的柴胡、金银花、甘草薄层色谱图中,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黄芩苷在25.04μg/mL~125.2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稳定性试验RSD为0.98%(n=5),平均回收率为100.06%(n=9),RSD为1.49%(n=6),重复性试验RSD为0.43%(n=5),精密度试验RSD为0.74%(n=5).结论 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芩肺炎颗粒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克玲;潘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维吾尔药材无花果叶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维吾尔药材无花果叶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芦丁、补骨脂素、无花果叶药材作对照进行TLC鉴别.采用药典方法,测定9批不同产地无花果叶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70%乙醇浸出物、芦丁和补骨脂素的含量并制定限度.结果 对无花果叶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TLC定性鉴别方法,制定了无花果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0.0%、20.0%、8.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0%,芦丁和补骨脂素的含量均不得少于0.30%.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无花果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晨昊;王佳;冯春蕾;苏来曼·哈力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探讨

    探讨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从重要性上来说,培养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助于解决当前中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等诸多问题.而从现状分析,中药临床药学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空白阶段.目前国内已启动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期望填补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的缺乏的问题.从培养方向来看,当前急需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应有别于已有的临床中药学培养的人才:重点是要把握临床实践的方向,可强调中药临床药师要具备中医辨证能力,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和交流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和发挥临床与科研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范芳芳;李茜;胡兰;赵生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进展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中风”,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脑部疾病.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关系到患者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日常生活质量.为缓解肌张力的增高,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良异样运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康复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兹综述如下.

    作者:关兴荣;姜迎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0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目前,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比较多,本文收集了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指导临床”角度来进行分析,总结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所取得的疗效并提出展望.

    作者:孙立鹏;朱栩宏;李亚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拟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岁以下秋冬季腹泻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5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较,自拟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疗效显著,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菊锋;王喆;姜义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坐浴治疗肛周湿疹研究进展

    肛周湿疹是肛肠疾病的常见病,因其发病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病程较长、难以根治、复发率高而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中药坐浴是治疗肛周湿疹方法之一,由于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创面,简单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故近年来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的应用非常普遍,兹以综述.

    作者:敬鸥;朱莉;王军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进展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而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造成了患者在功能、美容、社交等方面的障碍.随着中医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大量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刘思;刘晓娜;马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哈萨克族和汉族体检人群尿酸水平的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哈萨克族和汉族健康体检人群尿酸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板房沟乡进行体检的共1100例哈萨克族和汉族人血液样本进行尿酸的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检人群中,汉族尿酸水平高于哈萨克族(P=0.002);哈汉两民族分性别血尿酸水平的比较之中,汉族仍高于哈萨克族(P<0.001).结论 该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健康体检人群尿酸水平存在差异.

    作者:刘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51名高职护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学校的教育方式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1名高职护生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 SCL-90因子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三项指标显著低于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恐惧高于SCL-90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职护生心理卫生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良好状态,但恐惧分值较高.医院在对待这类高职护生时应综合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同时结合学校的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和指导,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刘艳丽;聂文红;聂爱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玻璃酸钠联合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lte,SH)联合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方法 将60例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和踝关节腔内注射SH.对照组单纯注射SH.观察1疗程(5周),按照Kofoed评分标准,比较治疗3周、5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3周后,观察组Kofe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后,两组Kofoed评分与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组内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周后,两组Kofoed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联合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早中期创伤性踝关节炎与单纯注射SH比较,能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光宇;康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期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 将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7例,术后1年复发1例,无肛门功能受限、狭窄者.对照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31例,瘢痕程度影响局部功能8例,肛门狭窄7例,术后1年复发8例.两组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水肿、肛门狭窄、瘢痕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复发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 0.05).结论 外剥内扎合弧形皮瓣游离固定术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切除彻底,损伤小,愈合快,降低痔复发率,不损伤肛门功能.

    作者:李昆伦;李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综合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综合积分,经自身前后对照的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综合积分,经组间对照的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即时显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针刺组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高于药物组,无效率低于药物组.结论 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均有明显临床疗效,但针刺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吴家利;米勇;宋瑜;王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