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超声定量评估肝脏肿瘤血供的应用研究

张鹏;方亚平

关键词:超声检查, 三维, 肿瘤, 肝, 血管, 微血管密度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在定量评估肝肿瘤血供方面的可靠性.方法 对80个肝脏实性占位病灶进行三维血流能量重建后,应用Vocal软件测量病灶的血流指数(VI)、血管指数(FI)及整体血流信号(VFI),了解其在不同病灶中的差异;9例原发性肝癌行免疫组化检查,其微血管密度(MVD)与VI、FI及VFI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VI、FI及VFI高于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肝脓肿及肝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灶的FI及VFI与病灶的MVD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2,r=0.8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VI与病灶的MVD的直线相关系数为r=0.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的FI和VFI可以作为定量评估其血供的一种方法.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真性腹主动脉瘤伴瘤内血栓形成、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患者男,64岁,近期腹部不适.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超声检查示:距腹腔动脉干起始处约45 cm处的腹主动脉明显扩张呈梭形,宽处约5.7 cm(图1),于瘤体血管后壁可见片状实质性低回声附着,大小约6.8 cm×4.3×0.9 cm,腹主动脉内壁可见散在斑块样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瘤体内瘤颈处血流略紊乱,呈湍流(图2),血栓附着处血流充盈缺损.

    作者:王琳;蔡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胎儿左心室横纹肌瘤1例

    患者女,28岁,孕27周,胎儿胎心律正常.超声检查:胎儿心脏位于脊柱左侧,四腔心可显示,房室连续一致,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正常.左心室内可见一团状强回声,大小约21 mm×20 mm,几乎充满左心室(图1、2),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尚正常.于收缩期二尖瓣左房侧探及少量返流信号.

    作者:李天刚;车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风湿性心脏病致病窦的超声和动态心电图表现1例

    患者男,57岁,心悸气短,四肢乏力,头晕目眩,活动后症状加重数年,晕眩、黑蒙、晕厥3个月.二维及M型超声表现为左房、右室增大,余房室腔大小、形态正常.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不厚,二者运动协调.二尖瓣前后叶增厚,以瓣尖明显,回声增强、粘连,开放受限、瓣口变窄,二维超声估测大开口面积约1.08 cm2(图1),关闭欠佳,主动脉瓣三叶增厚,开放尚可,关闭欠佳.三尖瓣不厚,开放正常、关闭欠佳.M型超声示二尖瓣双峰消失,呈城墙样,前后叶同向,左房内未见异常团状回声附着.

    作者:蒋亮;管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节育器异位入膀胱1例

    患者女,61岁,少量阴道流血伴尿血1 d.安节育器32年,绝经后一直未取出.盆腔CT示:子宫金属异物破入盆腔,伴膀胱后壁损伤及积血.超声检查:盆腔内可见一长约7 cm条索状金属样强回声穿过子宫及膀胱壁,其一端位于子宫后壁内,由左前方穿透子宫浆膜层,斜插入膀胱左侧壁,左侧壁浆膜层连续性尚可(图1),金属样强回声中段可见约0.8 cm×0 4 cm团状强回声(图2).超声诊断:节育器异位入膀胱.

    作者:乔娟;刘力嘉;杜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毛母质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毛母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毛母质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毛母质瘤均发生于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头颈部15例,呈椭圆形17例,内部见点状或斑片状强回声19例,内部见血流信号9例.结论 毛母质瘤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掌握其特点可以提高超声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邱珺;陈海燕;谢景来;王军;宋明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胎儿单脐动脉的超声诊断

    正常胎儿脐带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单脐动脉即胎儿仅有一条脐动脉,其与多种胎儿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双胎等因素有关,且病死率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杨伟清;金正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胎儿血管前置1例

    孕妇,31岁,孕2产0,孕30周,曾于孕3个月、5个月在外院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目前我院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6.9 cm,股骨:5.8 cm,腹围:24.9 cm,羊水指数:13 cm,胎盘I级,主胎盘位于宫腔后壁,子宫下段前壁见另一胎盘(副胎盘)回声,与后壁胎盘有一血管相连,该血管跨越宫颈内口(图1).超声诊断:单胎,晚期妊娠,副胎盘并血管前置可能.于妊娠38周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胎儿血管前置,出血100 ml,胎儿Apgar评分为10分.

    作者:颜苹;孙秋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单足内翻1例

    患者女,23岁,孕26周,孕1产0.超声检查:胎儿胎位为骶左前位,胎心:142次/min,律齐,胎动好,双顶径:68 mm,头围:240 mm,腹围:280 mm,股骨长:51 mm,胎盘:前壁Ⅰ级,羊水:55 mm,胎儿股骨、胫腓骨、肱骨及尺桡骨可见,双手呈握拳状,左足形态及大小正常,右足跟内旋,足底与胫腓骨同切面显示(图1),右下肢运动时此种姿势始终保持不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脐动脉2根,收缩压/舒张压:2.9,搏动指数:1 2.

    作者:文成勇;黄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肌超声造影结合腺苷负荷测量心肌血流储备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造声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评价心肌微血管血流储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及1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3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和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注射超声造影剂过程中及注射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注射腺苷过程中不良反应表现:胸闷27例(65.9%),心悸及头晕8例(19.5%),呼吸困难7例(17.1%),无症状8例(19.5%).症状均轻微,且停药后很快恢复,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检查者.结论 心肌超声造影结合腺苷作为一种诊断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利霞;袁志英;穆玉明;许永华;关丽娜;王春梅;唐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附脐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在门静脉高压临床分型的意义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高压附脐静脉开放和腹壁静脉曲张门腔之间侧支循环进行研究,确定门脉高压分型.方法 超声检查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3例布加综合征及6例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血栓3组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腹壁静脉曲张门腔之间侧支循环吻合情况及血流方向.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腹壁静脉曲张在脐以上血流流向头端,而脐以下血流流向腹端.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组,血流均流向上胸端.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血栓未见脐静脉开放及腹壁静脉曲张.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附脐静脉开放和腹壁静脉曲张门腔之间侧支循环的情况,可明确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为肝前、肝内及肝后门静脉高压分型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对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勇刚;王迎;何文献;李锐;朱淑兰;林巧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超声已经成为乳腺疾病主要检查手段,三维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也得到了普及.二维超声只能提供断面信息,而三维超声能够从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灶特征.本研究通过实时三维技术构建冠状平面,为临床诊断乳腺肿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作者:吕斌;张维;肖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脾脏炎性假瘤1例

    患者女,59岁,左侧背部发胀.体格检查:无发热,无腹痛,体重无明显下降,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脾脏肋下未及,血常规及各项生化结果正常,无传染病史,1个月前洗澡时曾经滑倒一次,但无明显不适.

    作者:沈波;万学军;马桂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维超声定量评估肝脏肿瘤血供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在定量评估肝肿瘤血供方面的可靠性.方法 对80个肝脏实性占位病灶进行三维血流能量重建后,应用Vocal软件测量病灶的血流指数(VI)、血管指数(FI)及整体血流信号(VFI),了解其在不同病灶中的差异;9例原发性肝癌行免疫组化检查,其微血管密度(MVD)与VI、FI及VFI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VI、FI及VFI高于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肝脓肿及肝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灶的FI及VFI与病灶的MVD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2,r=0.8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VI与病灶的MVD的直线相关系数为r=0.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的FI和VFI可以作为定量评估其血供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鹏;方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小鼠颊癌颈部淋巴结超声造影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造影剂对移植颊癌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建立小鼠颊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后,经原发灶局部注入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以谐波显像方式观察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增强显像效果,同时进行回声强度的比较.结果 造影前,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61%(17/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50%(6/12);造影后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82%(23/28),炎性淋巴结检出率为75%(9/12).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原发灶和淋巴结的回声强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表面活性剂类超声微泡能够经原发灶注入,进入淋巴道,实现显著的淋巴结超声显像增强效果.

    作者:庞谅;邱丽华;高志;李攀;徐鹏;骆德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价值

    目的 分析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超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率.方法 9例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共11个肾,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引产7例,并对引产胎儿进行泌尿系解剖病理分析.结果 9例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表现为肾脏形态失常,多发大小不等囊肿;病理标本显示肾脏多发大小不等囊肿,肾蒂及集合系统发育不良.结论 胎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具有特异的超声特点,产前可明确诊断.

    作者:巨学明;马雄涛;王家刚;郑芝祥;王少洪;朱红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7例,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总静脉内,再通过溶栓导管注入稀释的超声造影剂,观察导管头端的准确位置及调整导管进入的深度,使导管头端达下腔静脉内再经X线静脉造影检查置管的位置.而后以100~150万U/疗程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每3天再次行导管超声造影,观察溶栓导管侧孔处溢出造影剂在血管内分布状况以判断溶栓的效果.结果 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时间较长,溶栓导管无法置入;35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置入溶栓导管,与X线造影对照,超声造影准确指导调节34例患者溶栓导管放至适当的位置.35例患者溶栓治疗平均时间7 d,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指导调节溶栓导管的放置位置,且能准确评价溶栓治疗效果.

    作者:朱贤胜;王莎莎;王俊;彭小波;贺冬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肠系膜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患者男,38岁,偶感有左侧腹部闷胀不适.超声检查:患者脾脏与左肾之间探及大小约11.2 cm×6.0 cm的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囊壁尚光滑,囊内可见数条纤细带状强回声分隔,透声性尚可(图1);囊内条带状分隔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侧腹膜后巨大囊性占位,考虑为淋巴管瘤.

    作者:李霞;李亚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颈外静脉分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应用超声确定颈外静脉分型的效果.方法 拟进行颈外静脉PICC的患者(观察组)409例,穿刺前超声确定血管分型,测量血管内径、内膜、血液速度、动静脉距离,并观察周围淋巴结等情况;拟进行颈外静脉PICC的患者(对照组)386例,穿刺前常规肉眼观察、手触摸血管行PIC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外静脉一次置管成功率由89.9%提升至98.3%,合并症发生率静脉炎由6.0%降至1.2%,血栓由10.1%降至2.0%,导管异位率由3.9%降至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血管超声确定颈外静脉分型后置入PICC,可有效地降低PICC合并症的发病率.

    作者:郭彩霞;黄小亮;郭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靶向超声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兔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剂SonoVue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靶向转染兔损伤动脉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及程度.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VEGF165.建立兔髂外动脉的球囊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损伤后血管腔内注射携带VEGF基因质粒的造影剂并接受超声辐照的为实验组,损伤后无任何干预为对照组.2周后超声检测髂外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完成后将兔处死取损伤处血管,HE染色计算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化了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明显减低,且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结论 靶向超声介导VEGF基因转染损伤的动脉管壁2周即可有效改善局部血管的内皮功能,有效增强VEGF的表达,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携基因靶向超声可以为早期改善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并由此防治再狭窄提供新途径.

    作者:马小五;张平洋;王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技术对203个子宫肌瘤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血流分级,以探讨B-flow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凯英;吴静;杨振华;林玉涓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