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误诊为高原肺水肿4例并尸检病理分析

逯金海;卜凤珍

关键词:高原, 胰腺炎, 猝死, 肺水肿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猝死者的临床病理改变.方法:对误诊病例进行尸检,对全身系统脏器做病理组织观察.结果:死者表现全身多脏器损害,胰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及坏死;胰腺外脏器表现为淤血、水肿,其中以肺水肿为明显.结论:低容量休克、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是猝死的重要原因.高原缺氧对促进胰腺组织坏死有一定的作用.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富氧水抗低氧效果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探讨富氧水抗低氧效果,为部队快速适应高原提供有效的给氧方法.方法:采用高原现场观察资料,参考以往历史资料.结果:富氧水可清除机体在低氧状态下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氧饱和度,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具有抗缺氧、抗疲劳能力.结论:富氧水制备简单,经济实惠、便于携行,无异味和毒副作用,为部队快速适应高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供氧途径.

    作者:王宏运;王怀国;崔建华;张西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超声诊断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TCD对于西宁地区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 观察, 并于CT 进行比较, 以探讨西宁地区TCD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首次发病住院患者于24 h 内进行床旁TCD 检查及CT检查,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卒中组TCD检测结果,病侧MCAVm降低、 ACAVm升高, 分别与自身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TCD和CT两种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χ2=39.208,P<0.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 异常率高于CT, 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祁钰;李萍;张富阁;陈嘉龙;张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355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时机及方法.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分娩的2 807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的355例,进行产前、产后、药物及气管插管复苏.结果:新生儿产前宫内用药组与未用药组在产后的窒息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气管插管复苏效果显著.结论: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气管插管指征适当放宽为宜,及早复苏,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近、远期并发症.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重度妊娠高血压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环境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方法:观察我院产科收治的生活在3 000m以上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治疗结果.结论:高原地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高原寒冷、低氧、及缺乏产前检查有关.

    作者:杨爱萍;王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室内空气弥散给氧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空气弥散给氧对SaO2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300m地区建立富氧室,第一次实验为不进入富氧室,第二次实验为进入富氧室第1天、2天、3天后,两次实验均做踏阶梯运动.首先检测富氧前及富氧后静息状态下的SaO2和心率,然后进行负荷运动实验,时间为5min,运动终止后,记录SaO2和心率(HRM),接着连续记录第3min及第5min的恢复心率(HRR),算得心率变化值(HRD)=HRM-HRR.结果:负荷运动终止后,第1天、2天、3天的SaO2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心率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3min及5min恢复心率速度富氧后比富氧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富氧室可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劳动能力,促进高原习服.

    作者:陆保革;郭志坚;黄慧群;于文莹;马宝林;王生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环境对高原地区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影响分析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12例高原日光性皮炎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112例患者的观察、分析,研究本病在高原地区的发病特点.方法:对112例门诊患者的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局部外涂二氧化钛乳或炉甘石洗剂,严重者应用皮质类固醇乳膏.结果:11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高原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以室内工作者多于室外工作者,高海拔地区人群多于低海拔地区人群.

    作者:蔡生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研究

    目的:调查西宁地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科研以及文教卫生、部分在西宁地区的企业员工中代谢综合症(MS)的患病率.方法:共调查1 599人(男1001人、女598人),年龄(20~83)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Ⅲ)防治指南所提出的建议,同时也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MS的定义中以体质指数(BMI)统计肥胖的患病率.结果:MS患病率在男性中、老年组中接近或>20%.结论:MS已是中、老年人中多见的代谢异常,及时治疗MS对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等的防治十分重要.

    作者:黄景玲;更登;刘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庆大霉素致急性肺水肿2例报告

    庆大霉素注射引起的严重反应屡见报道,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荨疹及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引起死亡:但雾化吸入致急性肺水肿尚未见报道,我院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8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人群中血清的水平及变化进行检测及分析比较.结果: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组,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西宁地区COPD患者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明显升高,治疗后进入缓解期则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介素-8在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症有密切关系,采用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其动态变化,对指导COPD的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秀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平原地区资料相比较,探讨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中核素心肌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核素心肌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根据充盈缺损部位确定缺血或梗塞部位.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经右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时判断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结果: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77.8%,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77.8%.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童有福;刘品发;佘海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发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肺动脉栓塞的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肺栓塞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患者由于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治愈10例(占76.92%),好转2 例(15.38%) ,死亡1例(7.69%).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造成的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另一比较重要诱因,早期预防和发现DVT形成及发现后及时规范的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边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西宁地区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西宁地区糖尿病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1例患者,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分离、浓缩制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将其与凝血酶-钙剂按一定比例(10:1)(V/V)混合凝固形成APG,然后用双通注射器将APG均匀喷洒至溃疡表面或注射至深部窦道内.结果: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溃疡愈合率为63.6 %(7/11),总有效率为84.6% (9/11);APG治疗后前3周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快(P<0.05);APG对窦道治愈率为90.0% (10/1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PG用于治疗西宁地区糖尿病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魏春梅;罗银花;雷登芳;曹敏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915例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15例,取足跟血用日本京都GT-1640血糖仪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3例,占新生儿的6.78%.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 ②出生72小时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③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别;④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易出现低血糖.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小时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低血糖.

    作者:钟元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交通卫生检疫工作概况

    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鼠疫流行学特点及危害的概述,对近年来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的基本情况加以总结,并对进一步做好鼠疫防控对策提出了一些思考 .

    作者:李子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来自西宁地区(海拔2 260m)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天.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第14天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9±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9.3)分(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促进西宁地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冶学兰;陈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慢性肺心病一例报告

    目的:提高高原地区肺血管性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一例高原地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慢性肺心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有严重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胸部CT明确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压致肺动脉狭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压致肺动脉狭窄长期作用可引起肺血管性慢性肺心病,在高原地区应注意与慢性高原病鉴别.

    作者:王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心脏病107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的特殊类型.方法:总结分析1962年-1986年发生在喀喇昆仑山的107例高原心脏病患者.结果:4例在患病期间发生过昏厥; 11例进入海拔5 000m以上地区3个月内患病,其中10例有明显的心衰表现,作者称其为亚急性高山病症候群;25例被诊断为蒙赫氏病.结论:喀喇昆仑山海拔5 000m以上地区发生的高原心脏病与青藏高原上发生的高原心脏病有所不同.

    作者:张西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硬肿症30例治疗与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与分析.方法:常采用复温、保暖、吸氧、抗感染,保证充足的热卡等综合治疗措施,再加上恒温水浴法治疗在高原地区30例新生儿硬肿症.结果:本组30例患儿有26例治愈存活,治愈率86.7%.结论:此方法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适合高原地区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作者:齐国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