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措吉;王志秀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就我院1994年-2008年14年间收治的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切开引流术及坏死组织清除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治疗.10例辅以高压氧治疗.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的了解和深刻认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常群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一例首次高原热气球飞行从不同海拔高度(2 260m、3 300m、4 200m、4 850m)起飞前和起飞后(限定高度1000m)飞行员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观察对比选用不同海拔高度起飞,飞行员起飞前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以及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记录起飞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海拔2 26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0.04±14.2)次/min,(90.1±5.2) %;(85.03±1.04)次/min,(88.02±4.3)%.在海拔3 3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4.02±9.02)次/min,(87.08±4.1)%;(95.04±10.8)次/min,(86.02±5.4)%.在海拔4 2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7.04±13.67)次/min,(85.02±4.7)%;(110.08±19.01)次/min,(80.04±6.06)%.在海拔485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90.5±10.05)次/min,(80. 0±4.0)%;(151.0±9.0)次/min,(75.0±3.0)%.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作者:多杰;妥亚军;赵俊;张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病情程度、氟骨症X线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海西州3个县调查成人氟斑牙、氟骨症、尿氟以及检测砖茶氟、水氟水平.结果:氟斑牙患病率为28%;尿氟为(0.2~10.8)mg/L;砖茶氟均数为1.74mg/kg.结论:青海省海西州三县均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属轻病区.
作者:杜文琪;王玉梅;王兆芬;毛辉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胸部锐器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剖胸探查手术56例,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保守治疗33例.治愈85例,自动出院3例,转科治疗1例.结论:高海拔地区由于慢性缺氧,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胸部损伤产生血气胸后缺氧症状明显加重.对有明显血气胸和疑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应迅速行剖胸探查手术.
作者:杨才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m历时5天进入5 200m ,从进入海拔5 200m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1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1个剂量(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 ),连续5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第5天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FEV1、FEV1% 、MMEF、PEF和MVV.结果: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中,FVC[(3.84±0.66)L vs (3.32±0.54)L],FEV1[(3.78±0.62)L vs(3.25±0.58)L],MMEF[(6.36±1.80)L/s vs (5.11±1.23)L/s],PEF[(8.99±2.04)L/s vs (7.54±1.88)L/s],MVV[(142.30±17.73) L vs (124.34±21.34)L]显著增高(P<0.05);FEV1% [(97.86±6.06) L vs (95.82±7.53)L]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在高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提高移居者的肺通气功能.
作者:马广全;崔建华;王伟;李彬;哈振德;高亮;马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分析3 000例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1年8月-2008年8月共行LC手术3 000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腹腔出血再次行腹腔镜治疗痊愈,12例腹腔引流因出血延期拔出,3例术后并发胆漏行开腹手术痊愈,术中胆道损伤6例,其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横断伴胆总管缺损1例,肝门左右肝管交界处横断伴胆总管缺损1例,其余3例均为胆总管壁损伤,3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论:在西宁地区对胆囊结石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LC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军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西宁地区颅脑外伤相对于平原颅脑外伤的特点.方法: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地区85例及平原地区(上海:海拔4m)80例脑外伤病例伤情和预后特点.结果:西宁地区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平原地区明显为高;西宁地区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明显较平原地区为长.结论:西宁地区颅脑外伤伤情及预后特点较平原地区有其相对的特殊性,高原缺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左克俭;贺宇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多民族地区多胎妊娠减胎术应用及护理结果的观察分析,为提高该技术在高海拔地区的应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2008年间5例多胎妊娠患者实施减胎术的结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成功实施减胎术.结论:说明通过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和良好的护理,在高海拔地区也能实现多胎妊娠减胎术较高成功率.
作者:沈源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机车乘务人员眼底改变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在暗室中用检眼镜于小瞳孔下检查眼底,并将检查结果与受检者的血脂、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8名受检者中有31人眼底有改变,凡眼底有改变者,多同时存在血压、血脂和心电图异常(P<0.05)结论:高原地区眼底改变除与年龄及高原缺氧有关外,还与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及心电图异常有关,表明在高原地区上述改变可能存在共同因素.
作者:陈延君;张生林;王亚明;冯德君;姚毅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自行车运动员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1个国家和地区141名年龄17岁~35岁、男性自行车运动员(1~3)天内,从海拔40m~60m地区急进至海拔2 265m~3 780m地区赛前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结论:急进高海拔地区参赛运动员赛前心电图异常达70.3% ,偶有运动员在到达即日可有轻微高原反应,但比赛过程对运动员无明显影响.
作者:唐桂波;应春花;张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 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 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作者: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卓君联;陆保革;徐小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 OSAS分为两组,研究组:OSAS合并高血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检测夜间7小时的血压波动及睡眠监测等,比较各组的血压及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的高血压数据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高血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别两者(P<0.05).结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的顽固性高血压与非OSAS导致的夜间血压具有显著的差别两者,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吉建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睡前室内弥散给氧机体运动心率、恢复心率的变化,进一步观察改善局部氧环境对机体负荷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300m处建立富氧室,自身对照,第一次实验为正常睡眠后的翌日晨测试,第二次实验为进入富氧室3h后入睡的第1d、2d、3d翌日晨测试,机体负荷能力试验采用踏阶梯运动.首先检测富氧前及富氧后静息状态下的心率,然后进行踏阶梯运动,时间为5min,运动终止后,记录心率(HRM),接着连续记录第3min及第5min的恢复心率(HRR),算得心率变化值HRD=HRM-HRR.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静息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运动心率富氧后比富氧前明显降低(P<0.01);3min及5min心率恢复速度富氧后较富氧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睡前室内弥散给氧可增加机体负荷强度,缩短体力恢复时间,从而提高劳动能力及纯劳动时间比率.
作者:张如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肠内微量喂养(MEN)联合部分静脉营养(PPN)治疗早产低体重儿的疗效分析.方法:将72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MEN联合PPN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一般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每日体重增加均值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15.78±7.17)g,平均住院时间(10.66±3.23)d;而对照组分别为(8.37±6.62)g,平均住院时间(14.61±5.32)d,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MEN联合PPN在保证早产低体重儿的能量供应同时可以缩短静脉内营养时间,提高后期喂养耐受性及生存质量,并避免了全胃肠外营养导致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彦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高度2 260m以上)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对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连枷胸患者,分为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并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早期呼吸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尤为明显,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值有显著差别(P<0. 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法治疗连枷胸能获得早期呼吸功能的明显改善;②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改善,可保证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明显降低由低氧血症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马胡赛;韩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期证明,高压氧预适应是提高高原移居者习服高原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高压氧在高原军事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防治高原急(慢)性疾病、改善机体生理功能、降低高原病发病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高压氧可以提高机体在缺氧时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使组织细胞氧含量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明显增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功能.同时,高压氧可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缺氧和增强了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作者:王宏运;崔建华;金湘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O)也即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高原肺水肿(HAPE)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NO的产生、作用、调节;内源性NO减少与HAPE的关系;外源性NO对HAPE的作用; NO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启示等4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舒勤;朱京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已经走过了20年, 特别是近5年来, 战斗在这一特殊学科领域的同道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国高原地区的经济建设、军事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保障高原人群的健康,开展学术活动和配合临床科研工作, 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吴天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总结本地区结核病的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932例结核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地区结核病发病以肺结核中的继发性为主.青壮年为主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牧区结核病362例占38.84%, 西宁地区310例占33.26%,农业区240例占 25.75%,结核性脑膜炎以牧区藏族为主.结论:结核病在青海高原地区农牧区发病率高,我省少数民族是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主要人群,应提高对这一人群结核病的宣传工作和预防工作.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防治意义.方法:70例股骨骨折患者行股骨X光片观察,应用法国产UBIS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的骨密度和骨强度与70名正常青年(20~50)岁比较.结果:70例患者的骨密度、骨强度值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潜在病因,非暴力外伤即可发生骨折,早期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预防骨折的关键.
作者:高文魁;李智钢;邓永忠;王德元;高翠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