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超;马丽
目的:探讨经期性癫痫在月经周期苯妥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变化.方法:收集9例应用苯妥英的经期性癫痫,在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月经期和排卵期苯妥英血药浓度,并选择其中3例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月经期与排卵期的苯妥英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9.25±2.71)、(13.33±3.22)μg/ml(P<0.01);苯妥英月经期消除速率大于排卵期,月经期消除半衰期短于排卵期.结论:经期性癫痫月经期苯妥英血药浓度降低可能与其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作者:潘松青;卢祖能;吴丹红;罗顺德;张先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医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2年~2004年杭州地区22家医院提供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购药总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已呈减弱趋势;抗感染药购药金额均居首位,但占总金额百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国产药上升幅度较大,占近50%的市场份额.结论:抗恶性肿瘤药、心血管系统药、维生素类药购药金额呈增长趋势.
作者:徐丹;徐领城;周权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条件下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以2.2.15细胞株为试验对象,定量检测加入不同浓度甘草酸苷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结果:甘草酸苷浓度分别为800、400、200、100、50μg/ml时,对HBsAg抑制率依次为83.8%、71.0%、62.1%、52.0%、29.7%,表明其可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结论: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中未引起HBV复制活跃.
作者:蔺小红;席宏丽;徐小元;傅希贤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双黄连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更昔洛韦组和注射用双黄连(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种HCMV5d建立肝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10d后各组取眼眶血测定ALT、AST酶活性;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评价其坏死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ALT、AST活性正常,肝脏未见异常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感染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肝脏的病理损伤明显;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高、中剂量组肝脏ALT、AST活性显著降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而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感染模型组比较,更昔洛韦组ALT、AST活性显著降低;注射用双黄连高、中剂量组ALT、AST活性与更昔洛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对HCMV感染致肝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军;刘贵育;陈贵海;侯舒;王明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年~2004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有44例(占73%),首次用药发生者有50例(占83%),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盛朝晖;刘江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为形成更为合理的全营养混合液(TNA)配制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针对TNA配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结果与结论:改进TNA的组方模式,做到个体化用药;选择合适的剂型、规格,设计佳的配制方法;由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TNA的质量进行控制和提供咨询;监测患者的状况,适时调整TNA的处方配比等,可提高TNA的质量,促进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子昀;仇学宏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建立肤炎霜中盐酸赛庚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本品不经分离提取,将其中多组分组成的辅料假定为与主药盐酸赛庚啶并存的另一组分,均分别于286、25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然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并联立方程组,计算含量.结果:盐酸赛庚啶、辅料检测浓度分别在2.52~25.2、2.5022~25.02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盐酸赛庚啶平均回收率为98.61%(RSD=1.0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可靠,适合该制剂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元俊;周金生;卢玉兰;丁川;连劲龙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4%、54%,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P<0.05),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作者:郭建超;马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影响丙戊酸(VAP)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71例癫痫患者VAP血药浓度的同时检测血浆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相关血液指标.结果:VAP血药浓度与TP呈负相关关系(r=-0.1793);VAP>100μg/ml与VAP<100μg/ml患者的TP分别为(65.6±5.8)、(69.0±5.6)g/L(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AP血药浓度受血浆TP含量的影响,TP含量过低易诱发药物中毒.
作者:李国豪;李萍;雷秀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口腔是进食和呼吸的通道,有咀嚼、呼气、发音、味觉、表情等多种功能,因此口腔粘膜极易受到损伤.1复发性口疮概述复发性口疮又称口腔溃疡,是慢性口腔粘膜的小溃疡,深浅不等,为圆形或椭圆形损害,可反复和周期性复发.胃肠功能紊乱、体内缺乏锌铁、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肠道寄生虫、局部创伤等常诱发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多发生于唇、颊粘膜、舌缘或齿龈等处,直径约为0.5cm,单个或数个连成一片,外观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周围粘膜充血、水肿,局部有烧灼样疼痛,于进餐时加重.但其有自愈性,病程约为 7天~10天,严重者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系传统补气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与血管有关的疾病.目前,人们研究多的黄芪成分主要包括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现就黄芪对血管保护的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正光;徐晓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为医院药品采购计划的科学拟订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药品采购计划制订应考虑的6个因素,利用计算机建立医院药品采购计划模型.结果与结论:对医院药品采购计划,从人为的凭经验确定上升到由计算机控制的数学模型来确定,有利于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作者:贺思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为儿童个体化给药建立科学的评价依据.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利用氢化可的松探针测定544例健康儿童志愿者CYP3A酶活性.结果:健康儿童志愿者CYP3A酶活性取自然对数时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1.69±1.04,其中男性为1.63±0.99,女性为1.75±1.09.结论:CYP3A酶活性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健;朱晓东;卫敏刚;唐跃年;蒋樾廉;陈伦;刘海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制备复方地塞米松搽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氮酮为促透剂、乙醇为溶剂制备复方地塞米松搽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主药醋酸地塞米松和维生素 E的含量.结果:醋酸地塞米松、维生素 E检测浓度分别在 2~ 40μ g/ml、 80~ 800μ 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5%( RSD=0.82%)、 98.6%( RSD=0.59%).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刘广军;吴慧英;翁春梅;刘旻虹;丁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以凝胶法检查注射用头孢噻吩钠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噻吩钠分别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供试品阴性、阳性对照系列,以考察其大不干扰浓度;再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与样品制备成的供试液分别将细菌内毒素稀释成不同系列浓度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进行干扰性试验.结果:试验中注射用头孢噻吩钠的大不干扰浓度为6.68mg/ml;另将其稀释至浓度为1.67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本方法可代替热原检查中的家兔法以检查注射用头孢噻吩钠中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陈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制备复方莪术油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用适宜基质,将莪术油和维A酸分别用β-环糊精包裹制成水包油型乳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的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维A酸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8μg/m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7%.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制剂质量稳定性良好.
作者:田应彪;陈泽慧;匡菊香;杨艳;易文实;杨家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热分析法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与温度关系的方法.在药学领域中,热分析法是研究药物晶型、纯度、稳定性及其与辅料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此外,其在固体分散系统和脂质体中也有广泛应用.常用的热分析法较多,如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差示热分析法(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和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作者:陈永顺;杜士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索我国网络药店的监管思路.方法:介绍美国对网络药店的监督,分析其监管本质.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在注重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逐步放开、规范网上售药.
作者:陈永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经济学研究的内涵、意义与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ADR经济学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开展ADR经济学研究存在很大差距.可以从成本研究、用药安全性的成本-效益分析等角度探讨和测算ADR的经济成本.进行成本研究具体分为3步:定义ADR、评估ADR发生率、进行ADR成本测算.
作者:蒙志莹;顾海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8%、36%(P<0.05).治疗组无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占10%,程度轻;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占38%,消化道反应占44%,程度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可提高疗效,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减轻消化道反应程度.
作者:方晓华;杨振斌;高鹏;杨丰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