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诊治分析

韩世权

关键词:肠肿瘤/诊断, 人类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肠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诊断小肠肿瘤3例,诊断为其他疾病而剖腹探查9例,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2例,小肠节段性切除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旁路手术2例.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率低,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肿瘤的首选方法.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感染切口早期二次缝合168例分析

    我院1 998-01/2008-01所遇各种腹部切口的感染168例,全部采用早期二次缝合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建忠;杨旭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纤维结合蛋白治疗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结合蛋白(简称FN)在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治疗组54例54眼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患用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不用FN滴眼液)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4%,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有效率100%.结论:FN滴眼液可增强角膜弹性,促进角膜再生,加速角膜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对减轻角膜云翳的形成和视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正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电子肠镜下射频治疗结直肠大息肉42例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大息肉射频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绵阳立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LDRF-50型射频治疗仪,经电子结肠镜活检孔对≥2 cm结直肠息肉共42颗,行射频烧灼,使息肉组织脱水、干燥和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结果:复查有3例于3~6个月时在原部位发现管状腺瘤及增生性息肉,再次治疗,随访2 a无复发或癌变.结论:结直肠大息肉行射频治疗是操作易于掌握、安全有效、经济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万宁;汪敏;林丽立;黄艳芳;罗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以人为本创建诚信医院的做法和体会

    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1].因而,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各级医院研究的重大课题.我院本着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强化人性化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诚信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周瑞萍;韩文凤;李殿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超声检查对选择腹腔镜卵巢手术适应证的诊断58例分析

    我院2000-03/2007-12施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58例,现将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TVS)诊断与腹腔镜卵巢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仁富;陈松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鼻窦内窥镜术中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分析

    2001.05/2007-01我科共施行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1 25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2例,占0.16%,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55岁.因脓涕鼻阻3 a入院.鼻窦CT扫描示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黏膜增厚,双上颌窦见液平面,查体双鼻黏膜慢性充血,诊断:鼻窦炎(Ⅰ型2期).

    作者:乔胜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2006/2007年我院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原体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引起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6-01/2007-12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的病原体种类及其体外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2 a中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共146例,尿培养中共培养出致病菌168株,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作者:赵雪松;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结合病理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143例分析

    现将我院2006-01/2007-12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143例在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9~62岁,其中≤30岁66例,30~50岁55例,50岁以上22例,平均34.3岁.

    作者:朱丽霞;李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无效血小板输注1例分析

    血小板输注常可改善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但笔者却遇见无效血小板输注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2岁.因牙龈出血1个月,月经过多半个月,发热5 d为主诉,于2006-01-27住院.

    作者:曾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原发性痛风误诊48例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8/2007-09误诊的48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7例,风湿性关节炎11例,急性化脓性关节炎5例,蜂窝组织炎4例,丹毒1例.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对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全面分析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姜一真;朱万坤;钟建庭;王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跟骨骨折68例的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系统处理方案.方法:对68例72足跟骨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采用皮肤处理、影像学检查;术后伤口处理、功能康复等处理方法;按照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1]对其进行评分.结果:72足中伤口一期愈合64足,愈合率88.9%;功能评分,平均评分86.6,优良率80.6%.结论: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俊岭;袁福禄;石国君;杨宗宇;李晓明;李国桑;韩广普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6例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6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结果:既往慢性病数量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0.558),发生功能失常的器官数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0.834).结论: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MODS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意义重大.

    作者:李静;齐爱华;童兴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病灶部位:膝部14例,体部6例,同时累及膝部体部14例,压部29例,弥漫性累及6例.位于前4/5部位者以较大病灶多见,常合并额叶梗死灶,而位于后1/5病灶以腔隙性病灶为多,常合并枕叶病灶.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能障碍较多见.MRI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胼胝体梗死并不少见,压部腔隙性病灶多见,多合并脑内梗死灶,临床表现复杂.

    作者:郝咏刚;胡文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现代医院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建设探讨

    对现代医院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建设探讨如下.1 现代医院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新要求新时期的图书馆馆员除了要有高尚的情操,爱岗敬业精神,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信息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之外还要有熟练的信息检索能力、精深信息加工能力及完善的信息服务能力.

    作者:赵玉君;赵建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以低钙抽搐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分析

    对以低钙抽搐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6岁.因发作性抽搐4 a、频发加重3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 a,未正规治疗.患者4 a前开始反复出现四肢抽搐,呈鹰爪样,全身发紧僵硬,每次3 min左右,平均4个月发作1次,且劳累后好发,发作前有双下肢乏力.

    作者:胡伟;唐荣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诊治分析

    我科1998/2005年共诊治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疗效满意,分析如卞.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5~68岁.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分别为颌下间隙12例,眶下间隙10例,嚼肌间隙2例,颊间隙7例,颌面部多间隙4例.

    作者:佟易宏;齐艳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双途径治疗卵巢癌52例分析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02/2007-03晚期卵巢癌患者52例,以多西紫杉醇静脉滴注及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对其疗效与副作用加以分析.结果:CR 11例,PR 26例,NC 14例,PD 1例,有效率71.2%.结论:采用双途径给药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少.

    作者:赵德喜;姚金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食管上段癌误诊1例分析

    对我科收治食管上段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1岁.主因颈前疼痛、吞咽呛咳5个月于2008-01-11人院.2007-07患者无诱因自觉吞咽时咽喉部不适,咽固体食物明显,偶有轻度疼痛,触及气管右侧(甲状软骨右下方)有疼痛感,就诊于当地医院.

    作者:岳淑敏;王坤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碘伏在急性冠周炎冲洗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碘伏在急性局限性冠周炎冲洗过程中提高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由同一医师完成随机分组的A(对照组)、B(试验组)两组作为对比.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提高了2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碘伏与双氧水混合液冲洗冠周,两者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李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间探讨

    目的:探讨AMI患者PCI佳时机.方法:选择95例AMI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6 h内行PCI者血管再通率高,放射性缺损面积小.结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6 h内行PCI为佳手术时机.

    作者:李树龙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