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
李军教授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自拟脑病常用药对的判定标准,总结颇具新意的治疗脑病的药对及其运用思路,具有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祁占宁;史嵩海;陈文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党参历代产地记载、植物形态描述以及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本草学研究,对甘肃地产党参的引种、质量、资源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甘肃为党参药材的道地产区,并对党参的资源和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李成义;魏学明;王明伟;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研读河间学派三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的著作,对其产科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对比,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朱星;王明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优选射干扶正口服液提取工艺的佳条件.方法:以方中君药射干的主要有效成分射干苷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对射干口服液进行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射干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即每次加水8倍,煎煮2次,第1次2小时,第2次1.5小时,醇沉浓度为50%.结论:优选出的射干口服液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
作者:王红丽;张晓明;焦正花;展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难产论述的梳理,指出古代医籍中难产的发生机理及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产科手法、按摩手法等对难产的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杜兰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本院确诊为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包括中药治疗(自拟通乳汤加减)、饮食治疗、中医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接受治疗的产妇1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胀乳感,痊愈42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可靠.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化肝煎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予以加味化肝煎;对照组33例,予以果胶铋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肝煎具有较好的清肝泻热,和胃止痛作用,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白涛;杨晋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刺血疗法治疗皮肤病的综述,发现刺血疗法治疗皮肤病疗效确定,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邓灵芝;张侬;王文;郑辉;孙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以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为标准,选取十二家中医骨伤科流派,对其正骨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曾伟清;陈锋;魏华;许明敏;邓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具体典型病案,分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诺;王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估通络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72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通络搽剂治疗组与正骨水对照组,2种药物均每日3次外搽患处,7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等基线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患者用药前后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络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作者:郑恒恒;赵道洲;张磊;李兴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临床针灸治疗的文献,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头颅CT、脑脊液性状、颅压、年龄等都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相关因素,针灸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有效干预措施,宜及早介入,分经论治.
作者:吴粮葶;李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整理汇总元胡的古代文献记载,现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等与止痛相关的文献,对元胡的镇痛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三黄膏等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硝硼散和养阴生肌散2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湿疹膏、止痛膏和玉红膏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三黄膏、青黛膏和铁箍膏的抑菌作用强,需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硝硼散和养阴生肌散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湿疹膏、止痛膏和玉红膏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三黄膏、青黛膏和铁箍膏则按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李晓东;李娟;郭朝晖;姜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确定梅花鹿角盘粉的抑菌和抑菌能力,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双纸片平皿扩散法,分别测量实验药品(梅花鹿角盘粉)与对照药品(抗菌素)抑菌圈的平均直径,依照标准进行比对,判定梅花鹿角盘粉的抑菌能力.结果:梅花鹿角盘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14.22±4.49)mm和(12.2±676)mm.青霉素分别为(26.22±3896)mm和(8.8±1.30)mm;链霉素分别为(13.0±4.242)mm和(18.8±5.59)mm.结论:梅花鹿角盘粉具有中等抑菌效力.
作者:肖宇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针术的练习,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坚持临床等方面探讨了针灸基本功的练习与实践.
作者:姜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应用放疗,12例患者应用化疗,3例患者应用放、化疗结合,3例保守治疗,同时均配合中药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患者上肢或头颈部肿胀、前胸部静脉扩张、胸闷憋气、颈静脉怒张及心悸的缓解率分别为88.9%、100%、83.3%、100%、100%.治疗总有效率为8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VCS能明显改善SVCS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疗效明确,其中中医特色疗效可能为增强侧支循环功能.
作者:冯宇;李绍旦;张印;王海明;李敏;曹科;叶宇飞;张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儿抽停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儿抽停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氟哌啶醇片进行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治疗后总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儿抽停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优于氟哌啶醇片的疗效.
作者:原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依现存文献及相关史志记载,对费氏生平进行考证,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赵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新农合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情况的调查,指出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新农合在新集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小病拖的问题基本解决,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是该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的不足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崔金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