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谢学建;蒋凤
目的:分析经分离纯化的附子多糖的单糖组分。方法单糖经α-萘胺衍生化以后,用硼砂作电泳介质,实现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标准的α-萘胺衍生单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谱图。将附子多糖水解成单糖,用相同的方法实施电泳,得到多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谱图。结果佳试验条件,运行缓冲液为75 mmol/L、pH=10.5的硼砂水溶液,分离电压为20 kV,进样压力为0.5 psi,进样时间为15 s,柱温为25℃。通过与标准谱图对照分析,附子多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能有效分析附子多糖中单糖组分,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
作者:付昆;叶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保障全胃肠外营养液( TPN )临床配置的安全。方法分析TPN配置中处方审核、调剂核对、配置时快速审方、留样、人员等管理流程。结果 TPN配置的安全管理,实现了TPN医嘱的组方合理性监测及配置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促进了TPN配置管理的科学化、准确化和效率化。结论肠外营养液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确保TPN的配置安全、有效。
作者:庄建荣;陈清;黄虹虹;甘惠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及二甲双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指数(BMI),血清促黄体生成素( LH )、促卵泡素(FSH)、LH/FSH、睾酮(T),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80例肥胖型PCOS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恢复规则月经44例,妊娠2例,多毛明显缓解14例,痤疮明显缓解40例;治疗后BMI,LH,T及FINS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FSH及FP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可使部分患者恢复月经,改善多毛及痤疮症状,降低T及LH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患者满意度评定(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的应用,让患者评价药房药师的工作,从药师方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介绍CSR量表及其应用的限制性因素,阐述CSR量表的设计、应用及评价,结合我国医疗实际,讨论其在医院药房中应用于患者同药师交流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CSR量表的应用,除了能反映患者的满意度外,还能用于分析药师的技术水平和个人沟通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在医院药房中应用CSR量表。结论 CSR量表在我国医院药房中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使其具有可行性。
作者:谭广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输液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输液流程,观察组采用指定护士对患者从做皮试到输液结束进行全程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投诉护士的服务态度,观察组无一例投诉。结论护士的药学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晏琴;高树芹;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愈骨胶囊的薄层色谱( TLC )鉴别方法。方法对处方中血竭、大黄、三七、骨碎补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新建没药的薄层鉴别方法。结果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血竭、大黄、三七、没药药材及大黄素、三七皂苷R1、柚皮苷,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均无干扰,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腾龙;谭亚亚;孙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就诊的病毒感染喘息婴幼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6%(χ2=9.025,P=0.029﹤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及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3.940,5.341,P=0.000﹤0.01)。观察组的吸氧、激素及雾化使用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486,4.731,4.444,P=0.034,0.030,0.035﹤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仅 P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670,14.420,P=0.000,0.000﹤0.01)。观察组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99,P=0.000﹤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更快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明月;黄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 HCV )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感染病毒后,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也可伴有低热或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中抗-HCV及HCV-RNA阳性。如果HCV-RNA阳性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均应规范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若能引入蛋白酶抑制剂则可获得更佳的疗效。该文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秀池;肖召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7月至12月儿科门诊的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儿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处方数及不合理处方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1%,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为87.98%,以头孢菌素类为主;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0.10%,其中选药指征不明确或无用药指征表现突出。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不合理之处,要求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掌握各类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保证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丁玲;贺小艳;李小亚;胡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重度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重度稳定COP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圣乔治呼吸间歇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SGR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重度稳定COPD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作者:姚国滟;杨兴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者1,男,77岁,因“脑梗死复发”于2013年5月4日上午9:40入院,遵医嘱于10:15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c12120702,规格为每瓶100 mL含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氯化钠0.9 g)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约2 min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同时伴有高热、寒战。体格检查示体温40.0℃,血压170/90 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闻及广泛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率110次/分,无杂音。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硝酸甘油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降压,密切观察。15:30测体温降至37.2℃,血压140/85 mmHg,心率100次/分,病情缓解。
作者:王立娟;隋海山;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医院2013年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结果 ADR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唐荣;孟祥林;刘佳;梁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成年人急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哮喘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给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大呼气峰流速( PEF )和肺功能指标( FEV1%)。结果治疗后,两组都取得了不错的控制效果( P﹤0.05),观察组的控制率达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症状评分、PEF及肺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患者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治疗后的昼间各指标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 P﹥0.05),夜间的各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成年人急性哮喘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汪海涛;凌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剔除原有感染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同时实施干预管理。结果监测患者415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7例,使用率6.51%;用药天数1~7 d,平均1.78 d;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青霉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拉定。结论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比较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选取不正确等情况,需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了解,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王怡苹;秦侃;汪永宏;范鲁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8例,随机分成3组,各36例。3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常规给药160 mg/d、高剂量给药320 mg/d和小剂量联合用药(缬沙坦80 mg/d+依那普利10 mg/d),均持续治疗24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量血压和检测肾功能,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用药方式在降低血压和24 h蛋白尿定量方面均有效,而血清肌酐方面,缬沙坦常规用药组不降反升( 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面,小剂量联合用药和缬沙坦高剂量用药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用药( P﹤0.05)。结论伴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可选择小剂量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均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测定小儿腹泻凝胶膏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小儿腹泻凝胶膏中加入80%乙醇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osmosil 5 C18-MS-Ⅱ柱(250 mm ×4.6 mm,5μm ),乙腈-水(51:4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样量分别在0.089~0.89μg和0.077~0.7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80%和99.87%,RSD为0.88%和1.27%。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腹泻凝胶膏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秦海军;张毅;马玲;陈师农;任燕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TAC方案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前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进行辅助化疗后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应用TAC方案,对照组应用CEF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 P﹤0.05);治疗组保乳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9%( P﹤0.05);两组患者对两种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使用TAC方案的消化系统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与使用CE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毒性、心脏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方面TAC方案不良反应高于CEF方案( P﹤0.05),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对于Ⅱ期、Ⅲ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TAC方案,相对于CEF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的远期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赵倩;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2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27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进食情况并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杜庆云;左浩然;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侯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介绍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在数据库检索“环孢素”“环孢素A”“作用机制”“外用制剂”等关键词,查阅近10年的研究文献,并就环孢素A滴眼液的研究历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环孢素A滴眼液的上市药物为RestasisTM;其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抑制、抗细胞凋亡、增加杯状细胞密度和黏蛋白分泌水平及增加眼泪流量等;其临床长期用药安全有效,无全身性不良反应,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的不适症状。结论环孢素A滴眼液外用制剂治疗干眼症,具有多种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可以长期使用。
作者:曾洁;周渝姣;张传宝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