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韩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 生脉注射液, 围生期心肌病, 抗凝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随访3至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 D-D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减少抗凝药物用量后出血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效纠正血浆高凝状态和预防血栓形成,且不会增强出血倾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12年每天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随机抽取25%,共19108张。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11.5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占31.74%,均符合规定;用药不合理处方207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数的10.87%;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占不合理处方数的53.30%,超药品说明书用量或用药频次应用抗菌药物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9.79%,抗菌药物遴选不合理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1.17%。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任重而道远,有关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督查力度。

    作者:崔岚;班立丽;戴志凌;尹芳;马莎;颜铭;韦玮;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比较研究

    目的:优化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以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总含量与挥发油收率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结果广藿香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4 h,蒸馏提取4 h;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稳定可靠。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适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建立的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易于操作、重复性好,适用于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控制;5个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药材在挥发油收率、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总含量等的差异均较大。

    作者:牟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54例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5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对症治疗和辛伐他汀调脂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1个月后对比冠心病疗效与血脂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分别为(5.17±0.95)mmol/L和(5.65±0.90)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1.84±0.45)mmol/L和(2.07±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39±0.54)mmol/L和(2.59±0.4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左室收缩末径为(43.4±4.6)mm,低于对照组的(45.5±4.9)mm;左室射血分数为(49.1±6.3)%,高于对照组的(46.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冠心病治疗显效率为61.11%,总有效率为96.30%,均高于对照组的41.18%和86.27%(χ2=4.173,P=0.04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1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P=0.684)。结论辛伐他汀调脂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进一步调节血脂水平,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齐建军;吉永利;刘树芬;曾新;赵光磊;代桂英;付士玉;史国义;王利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6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酚麻美敏片(泰诺)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经期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的前2个周期,对照组患者经期体温在较观察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 P<0.05),治疗第3个周期时两组患者经期体温无明显差异( P>0.05)。随访第1个月时,两组患者经期平均体温无明显差异( P>0.05),从第2个月起,观察组患者经期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随访第1个月时,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0.05);第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治愈率无明显差异( P>0.05);第3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用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疗效确切、稳定,使用过程安全,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非;潘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肌苷氯化钠注射液内控质量标准的制订

    目的:建立肌苷氯化钠注射液内控质量标准。方法依据该制剂法定质量标准,选择性状、鉴别、pH、肌苷含量作为内控质量检验项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肌苷含量的测定进行比较性试验。结果该制剂中肌苷的2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代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含量。结论该制剂内控质量标准简单、快速、准确,适合于注射液半成品的检验。

    作者:王丽军;刘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对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随访3至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 D-D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中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减少抗凝药物用量后出血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有效纠正血浆高凝状态和预防血栓形成,且不会增强出血倾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韩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海南省广金钱草种子的繁育技术和质量标准

    目的:研究海南省广金钱草的种子繁育技术。方法进行广金钱草种子调查采样、种子育苗、大田种植、种子采收、种子质量鉴定和种子贮存等研究。结果掌握了海南省广金钱草的种子调查采样、种子育苗、大田种植、种子采收、种子质量鉴定和种子贮存等技术。结论海南省广金钱草种子繁育技术由种子调查采样、种子育苗、大田种植、种子采收、种子质量鉴定和种子贮存等技术组成。

    作者:杨春雨;甘炳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核酸制药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目的:研究适合国内小核酸制药产业的发展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小核酸产业状况、国内外小核酸发展模式和企业专利技术特点,确定适合国内产业的发展模式。结果在对现有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国内小核酸产业发展的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产业创新联盟是生物医药领域多主体共同参与链式发展模式的主要形式。结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链式发展模式是国内小核酸产业发展较优的选择。

    作者:寿晶晶;刘姝晶;陈燕;孙全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茵陈蒿汤颗粒剂与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茵陈蒿汤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茵陈蒿汤颗粒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乙肝病毒DNA ( HBV-DNA )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或 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临床总有效率和证候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茵陈蒿汤颗粒剂及其汤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均具有保护肝脏、增加胆汁排泄的功效,且疗效相当,但颗粒剂较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伟豪;吴婵娟;田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苦瓜中提取的植物胰岛素研究进展

    动物来源的胰岛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需注射给药,使用不便且有不良后果。植物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缓慢持久、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研发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研究了从苦瓜中大量制备植物胰岛素的方法,且口服植物胰岛素制剂已初步研制成功,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丽英;刘素芬;孟惠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百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强心、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百令胶囊,以60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百分比(FEV1%)、FEV1/FVC、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水平,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介素8(IL-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3.002,P=0.00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χ2=3.016,P=0.08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1%和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结论百令胶囊佐治COPD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道炎性与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与血液氧合,联合西药能进一步增强疗效。

    作者:吕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抗生素联合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改善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湿罗音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头孢呋辛钠联合雾化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炎性反应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参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会诊164例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会诊效果。方法对2013年医院临床药师参与儿科会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164例患儿会诊记录单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会诊目的、感染部位、微生物标本检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会诊意见采纳程度及会诊效果等。结果164例患儿中,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142例,占86.59%;会诊意见被临床全部采纳149例,占90.85%,部分采纳12例,占7.32%;呼吸系统感染112例,占68.29%;微生物检测阳性病例52例,阳性率为32.70%;会诊用药以单一用药为主142例,占86.59%;在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的159例病例中,经验用药140例(88.05%),针对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用药19例(11.95%);会诊意见被采纳的病例中,治疗有效率占91.30%。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诊意见采纳率和治疗有效率均较高。

    作者:王华飞;贾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临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DVT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DVT组),选取同期行上述关节置换术术后无下肢DVT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DVT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探求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是否异常、手术类型、置换关节数、假体类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械抗凝类型等指标构成差异显著( 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年龄60岁以上、手术类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凝血指标异常、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未使用下肢血液循环泵)等指标是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高龄、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类型、糖尿病、假体类型、术后物理抗凝类型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术前辅助检查与评估、术后监测与积极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预防下肢DVT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作者:尹向辉;张庆恩;张雪松;张艳蕊;孙健;戴士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修事指南》研究

    《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炙专著,由清代张编撰。全书共1卷,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炮炙论上,总论炮制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炮炙论下,总论各种炮制方法的作用;第三部分分论232种药物的炮制。该书主要内容参考了《本草纲目》中药物炮制的部分,药物选择以源自《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主;炮制方法以雷和李时珍的记载方法为主;药物编写排序按照临床用药习惯。《修事指南》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学术价值不高,不能作为清代炮制的代表作。

    作者:曹臣;杨磊;刘绍贵;张志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011年至2012年成都地区医院神经系统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医院神经系统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成都地区18家医院2011年至2012年神经系统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神经系统药销售金额达56055.86万元,较2011年的48512.31万元有增加。主要包括新一代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中枢神经兴奋药等。结论神经系统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都地区医院所应用神经系统药结合了患者的疾病及经济条件,充分体现了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樊新星;孙山;胡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人参健脾丸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人参健脾丸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 Eclipse XDB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ELSD检测条件,漂移管温度40℃,增益4。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465~7.3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8.48%,RSD为0.64%( 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人参健脾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健;胡幸;吕紫璇;张传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婴镇惊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保婴镇惊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大黄素、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0.0412~0.6180μg ( r=0.999999)和0.0906~1.3590μg( r=0.99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2%和98.12%,RSD分别为1.16%和0.9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保婴镇惊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巩长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43例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6例流行性感冒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体温总有效率和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90.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和72.09%( P<0.05);治疗组的感冒痊愈平均时间和退热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动态浊度法测定阿奇霉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阿奇霉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通过测定供试液中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进行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并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内毒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3125~2.0 EU/mL ( r=-0.9989);样品在2.5 g/L及以下质量浓度时,对试验无干扰,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可定量测定。结论动态浊度法可用于阿奇霉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作者:张娟;祝清芬;范治云;魏霞;史国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