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郭晶;范宝成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订相关防护管理措施,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通过实践观察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结果与结论 加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完善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岗前相关知识教育,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等,可减少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作者:王平;陈玉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1例.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连用3~5 d.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63%和98.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7%和65.43%.结论 应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效程短、见效快、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升华;邵小松;陈辉;章晔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检测柏子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方法 将样品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甲醇洗脱,以甲醇/乙腈-0.1 mmol乙酸铵为流动相,经反相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 ×4.6 mm,5μm),用电喷雾正离子二级离子监测扫描模式(MRM)检测.结果 黄曲霉毒素G2和B2质量浓度在0.03~3.2 ng/mL范围内、黄曲霉毒素B1和G1在0.1~1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为0.1 ng/mL,定量限(LOQ)为0.2 ng/mL.3个质量浓度(0.25,1.0,5.0 ng/mL)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4.1%-96.8%,脚为7.7%~13.4%.结论 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定性定量测定柏予仁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
作者:杨晶;栾国华;杨润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该文分析了对薄层色谱有较大影响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探讨解决方案,并举例说明.薄层色谱的影响因素较多,但薄层色谱法仍是中药分析中广泛应用的经典方法.随着薄层板、点样技术、展开技术、检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薄层色谱的规范化,操作仪器化程度的提高,加之其简单、便捷、经济、灵敏、高效,薄层色谱法必将在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检验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李向军;王超;王永;安军永;王世华;李晓燕;秦拢;王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中甲硝唑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77 nm,测定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中甲硝唑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甲硝唑的质量浓度在4.22~20.10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0%,RSD为0.55%(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中甲硝唑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韦广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控制抗凝清脂口服液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党参、丹酚酸B.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党参对照药材溶液、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抗凝清脂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王晓玲;段伊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飞龙掌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飞龙掌血药材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以十八硅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测定波长221 mm,流速1.0mL/min.结果 分析了10批不同时间不同产地的道地飞龙掌血药材,建立了飞龙掌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立了5个共有峰.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飞龙掌血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亮;郭晶;范宝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综述近年来致体重增加的多种药物,详细分析具体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机制,并介绍了一些应对措施.
作者:林玉仙;万小瑾;姜集苗;方敏;王淑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产妇安颗粒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疗效.方法 将38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10U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产妇安颗粒1袋/次,3次/d,共7 d.结果 治疗组子宫复旧、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妇安颗粒对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缩短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宏宇;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药物政策的制定过程.方法 采用移植公共政策学中政策制定理论的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 通过结合我国药物政策制定的现状,对药物政策的议程建立、方案规划和政策合法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勾勒出了我国药物政策的制定过程.
作者:游述华;黄泰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药师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为基础的临床药学实践方法.方法 从药师的知识准备、对血药浓度的准确测定和结果解释等方法、案例分析予以详细阐述.结果 药师通过用药咨询,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影响移植患者血药浓度的不良因素.结论 系统地开展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监测,为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可获得满意的免疫抑制治疗效果.
作者:黄阳;杨昌云;冯少青;庞素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全天麻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择粉碎度、泡腾剂、黏合剂、润湿剂,并考察颗粒成品率及溶化性.结果 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天麻极细粉含水率小于6%,泡腾剂用量38.5%,黏合剂用量2.5%,润湿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结论 优选工艺制备的样品各项指标的检测均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合格,质量稳定.
作者:马虹;毛大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制备小承气合剂并观察其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煎煮制备工艺制备小承气合剂,并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传统保持禁食直至术后首次排气,治疗组通过胃管鼻饲小承气合剂,每日2次.直至术后首次排便后停止.结果 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承气合剂配方合理、质量可靠,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可促进术后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且安全可行.
作者:阙汀贤;董功航;熊琼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内部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 流程优化后,工作时间明显缩短,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药学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者:卢智;郭丹;焦培艳;史想新;王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测定羚贝止咳糖浆中橙皮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检测波长为28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橙皮苷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84.0~84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1.75%.RSD为0.32%(n=6).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定羚贝止咳糖浆的质量.
作者:胡安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新生化颗粒联合硝呋太尔片治疗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新生化颗粒12 g、每日2次,硝呋太尔片0.2 g、每日3次,共7 d;对照组口服安络血片5mg、每日3次,共7 d.观察两组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总量小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持续天数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生化颗粒联合硝呋太尔片可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为完善我国药品广告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美国药品广告监管模式,借鉴美国的监管经验及优势.结果与结论 我国可通过明确分工、发展行业自律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对药品广告的监管.
作者:李延敏;陈蕾;张欣涛;白玉萍;黄志禄;杨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肺热平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6:54: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20℃.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002~0.500 8μ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1.45%,RSD为1.28%(n=6).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小儿肺热平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10mg/次,谷维素10mg/次,均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 g)/次,3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兰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到的16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的药物品种共46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8种80例,占49.38%),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排第2位(4种41例,占25.3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53例,占94.44%);主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71.60%;属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121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1例;报告人以护士多(93.83%),药剂师少(仅0.62%).结论 应关注和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邢英华;许国庆;詹云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