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56例的护理

洪秀凤

关键词:胰腺炎/护理, 胰腺炎/治疗, 人类
摘要:我科2006-01/2008-02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6例,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要求[1],通过引用当今新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护理体会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输液室安全用药的规范化管理体会

    我院输液室每日输液、肌肉注射及静脉推注大约200~350人次.每天接触10种以上的药物,为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应对能力,对用药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规范划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金玉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手部屈肌腱损伤56例96指的护理

    目的:总结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456例96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练习指导和康复护理.结果:术后O.5 a随访,按TAM评定,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6%.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功能练习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作者:邓军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消旋卡多曲.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77.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对患儿的恢复有明显效果,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胡茗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痔疮手术78例的术后护理

    我院2006-06/2008-01收治痔疮手术患者78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44例,年龄16~68(平均37)岁.外痔37例,内痔28例,混合痔13例.

    作者:王金欣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做好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体会

    作为临床教学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实习生,进行分层带教,不但使带教工作体现出个性化、人性化,而且更有利于向临床护理输送优秀的护理人才.体会如下.

    作者:刘春红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分析

    对我院收治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悦悦;蒋鸿儒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人性化护理对重危患者的积极作用探讨

    重危患者一般都会(视其心理素质而异)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五个阶段,这五个心理变化周期都有其特点,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这五个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适当予以心理护理,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还是从生命伦理学角度都更具人性化,这对于推动护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海云;彭书芹;王敏;吕晓菲;张耀华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妊娠剧吐54例的护理

    妊娠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症状,多在12周前自然消失,一般不需特殊护理,只有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者,称为妊娠剧吐[1].我院2005-05/2008-06共收治妊娠剧吐患者54例.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段小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男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国内部分省市9所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结论为,患者对男护士有一定的需求,护理岗位需要男护士.男护士充满朝气,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给以女性为主体的护士队伍带来了新的活力.重视男护生的培养是当今护理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2004年开始接收男护生实习,通过实施有效的带教,使学生情绪稳定,学习热情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完成了临床实习,成为合格而紧俏的护理人才.

    作者:宋祥金;陈根秀;杨小丽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生的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生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品质和综合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多年的带教管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调查

    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肾病综合征的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莉;杨洁;孙脊峰;杜德伟;史芸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CT增强扫描1159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过敏反应的处理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159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出现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副反应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有轻、中度不良反应者79例,重度反应I例,无1例死亡.结论: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大大减少CT增强扫描时副反应的发生,检查前严格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检查安全顺利的完成.

    作者:陈士花;立宁;杨建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清洗、灭菌与管理

    口腔诊疗器械已成为医源性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便捷高效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以及建立健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督管理机制等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紧迫问题.本文就口腔诊疗器械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消毒、清洗、灭菌、管理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叶文忠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更是备受关注.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护生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中间环节,是护生把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作者:王勤;马为云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22G套管针与3M敷贴在神经内科膀胱冲洗中应用39例及护理

    我科2007-10/2008-06共为39例保留导尿患者应用22G套管针留置于双腔导尿管加3M敷贴固定,使得膀胱冲洗衔接紧密,过程密闭,降低了泌尿系统感染,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瑾;孙淑君;朱莉;吴文娟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保护穿刺的静脉,减少液体外渗的机率,便于肢体活动,同时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也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为输血、输液患者外出检查,适时静脉给药提供了方便,并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根据临床实践,本人现将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芊芊;钟文波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2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人性化护理要点.方法:对2004~01/2007-12对本院住院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手术前后的人性化护理及孕期心理、生理等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均顺利渡过孕期,母儿平安.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比较棘手的合并症,进行正确的医疗,及时、细心、准确地护理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是母婴安全的关键.

    作者:李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围产期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围产期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76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n=38)和对照组(n=38),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健康检查和宣教外,接受自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健康检查和宣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进行产前、产后跟踪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减轻得快.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围产期产妇心理健康有正性作用.

    作者:吴佩雁;施少霞;林以环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选择及保护措施

    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选择及保护措施体会如下.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及血管特点的评估1.1 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种器官疾病,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不良,输液过程中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均较高;此外,老年患者由于慢性病多病程长,思想顾虑多,常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作者:宫娣 刊期: 2008年第32期

  • 妇科失血性休克34例的急救手术管理

    妇科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出血等)导致循环血量不足,组织器官低灌注致代谢紊乱和功能严重障碍所致.是妇科急诊中常见的危重症,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尽量保证此类患者在手术室的急救手术这一环节的安全.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从平时做起,从细微着手,建立了一系列急救手术的规范化流程与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总结如下.

    作者:付东英 刊期: 2008年第3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