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军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0.10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 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效果理想.
作者:李明祥;刘士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青霉素钠(钾)中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80:2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至2.5)-乙腈(75:25)为流动相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g/mL,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各色谱峰峰形正常,保留时间适中,主成分峰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对产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准确监控.
作者:王润彪;张菁;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D-二聚体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2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00例)进行比较.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1.2 mg/L的患者,观察组为125例(53.65%),对照组为11例(5.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继发纤溶亢进,使得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
作者:胡震字;俞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宁清泰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色谱柱为Luna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3 ℃,载气流量2.6 mL/min.结果 黄芪甲苷的回收率为98.66%,RSD=1.54%(n=6).结论 HPLC-ELSD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宁清泰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洁;李成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范与控制医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药学服务中风险因素,以分类方法阐述了组织与个人的风险控制策略.结果 与结论提高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从事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人员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朱祝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为考察指标,以乳化剂用量、水相(未加单糖浆)pH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优的制备工艺是7mL乳化剂司盘-80和14 g西黄蓍胶,水相(未加单糖浆)pH=4,乳化温度85℃.结论 按佳工艺制备的多效胃镜乳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作者:于西全;肖华;晏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感染、解痉、止咳、平喘等全身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剂+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3 d后观察患儿咳嗽、喘息等缓解情况.结果 在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日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α-1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方便.
作者:廖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含量的荧光扫描法.方法 用10%的硫酸乙醇溶液将胆酸增荧光后确立其荧光扫描法,并对复方氨酚烷胺片中的胆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增荧光后,胆酸的佳激发波长为385 nm;胆酸的点样量在0.03~0.15μ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0%,RSD为1.46%(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质量控制,并为其他含胆酸制剂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李向军;韩桂茹;吴广;王玉峰;叶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对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口服卡培他滨2 500mg/(m2·d),分早晚两次餐后服用,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2.11%,稳定44.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骨髓抑制、恶心、食欲差、皮肤色素沉着及腹泻.结论 卡培他滨时中晚期消化道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少.
作者:刘锦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结果 以229 nm和236 nm分别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测定波长,以0.1 mol/L的盐酸为空白,苯甲酸质量浓度在2.535~17.745 μg/mL,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265~8.85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和98.70%,RSD分别为0.93%和0.88%(n=5).结论 联立方程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可靠,适合于复方苯甲酸醇溶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张革;张丽梅;吴国海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2008年3月至8月对7480例城镇和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时对RTI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于2008年10月及11月连续两次动员RTI患者检查、治疗.结果 RTI总患病率为37.10%,总就医率为53.74%,患病率大小次序为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结论 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计生服务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是防治RTI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同芹;刘荣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1),且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降低(P<0.05),CD4+/CD8+值上升(P<0.01).结论 匹多莫德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良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铁英;叶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医院2004-2007年降糖药的用药量、用药金额等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尤其是生物制剂年均增长率增幅较大.结论 降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用药金额和用量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作者:张美玲;叶佐武;王小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研制改性的DL-聚乳酸膜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制备改性的DL-聚乳酸膜,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建立了改性DL-聚乳酸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检测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小鼠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阴性.结论 改性DL-聚乳酸膜的物理性能指标能达到<中国药典>要求,无动物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李瑛;陈康;程东祥;代剑;谢良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几率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较高与年龄、梗塞面积、出血量及原有慢性基础疾病等有关.加强病情监护,积极防治并发症,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止血措施,改善循环,缩小梗塞面积,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异丙醇-正己烷-水(105:22:32),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多烯磷脂酰胆碱质量浓度在0.328 3~1.641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34%(n=9).结论 RP-HPLC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吕红;戴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对骨科2008年4月至6月920份出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制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4.24%,预防使用率达79.61%,联合应用率达69.42%,大部分是用于预防的二联用药,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为主,且主要选用新的、高档、贵的药品.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大体合理,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现象,需要制订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加强管理.
作者:陈建清;游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考察甲壳素对感冒舒颗粒水提浓缩清膏的澄清效果并检测含量.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澄清工艺条件,分别检测自然沉降法和甲壳素澄清法澄清后供试品的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结果 甲壳素澄清后相对密度、总固体物含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大.结论 对于感冒舒颗粒,甲壳素有较好的澄清效果.
作者:狄永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儿,男,10岁,因咳嗽1d伴气喘2h于2009年2月10日门诊.体格检查示一般情况尚好,体重30 kg,体温36.6℃,双肺可闻及大量哮呜音,心率98次/min,余无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180×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既往有哮喘史.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闫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合禁忌,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静脉炎、急性胃痛、头痛等.结论 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时,应对其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做好观察和防护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小莲;张爱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