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料药甘露醇及山梨醇生产中去除镍离子的新工艺

米运宏;陈星河;梁智;茹智华

关键词:原料药, 壳聚糖, 镍离子, 吸附, 单因素正交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原料药甘露醇和山梨醇生产中除镍离子的新工艺.方法 利用壳聚糖吸附功能和其解吸再生功能,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 理想去除条件为pH=6.5,温度20 ℃,搅拌转速为400 r/min,浓度45%,壳聚糖粒径180 μm.结论 壳聚糖吸附法去除在原料药甘露醇和山梨醇液中的镍离子是可行的,且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工艺.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管理

    目的 探讨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管理.方法 介绍了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相关案例分析.结果 与结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管理模型.

    作者:曹敏;邱家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HPLC)法测定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中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table Bond C18柱(4.6 mm x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用磷酸调pH=3的0.04 mol/L三乙胺-乙腈(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能良好分离,进样量分别在0.046 8~1.17μg和0.050 6 ~1.26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4%和98.98%,RSD分别为1.70%和1.56%(n=6).结论 方法简便、精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中乌头碱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洪超;唐宇伟;钱佳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订自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定量测定,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UV)法、化学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奥美拉唑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3~30.9 p.g/mL,回归方程为C=59 184 A-10924,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738%(n=6),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101.3%,97.O%,102.7%.结论 该质量控制方法准确,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评价.

    作者:于西全;肖华;陈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42例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1 14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42例ADR中以18~39岁年龄段发生率高(38.44%),给途径静脉滴注引发ADR多(78.98%);引发的ADR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76.09%),ADR累及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 必须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周美华;沈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肺宁合剂提取工艺中甘草和麻黄的配伍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肺宁合剂处方中甘草和麻黄的配伍规律.方法 以各配伍样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 方中甘草在提取过程中减少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且麻黄碱的相对减少量多于伪麻黄碱.结论 甘草对肺宁合剂中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明显,反映出了提取过程中甘草麻黄的配伍规律.

    作者:戴国友;谢和兵;刘志辉;钱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疗机构药品保障应急预案设置思考

    该文通过分析药品保障应急预案在抢救5·12汶川地震伤员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保障应急预案设置的思考.

    作者:李健;徐埏;徐埏;饶凡;唐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原料药甘露醇及山梨醇生产中去除镍离子的新工艺

    目的 探讨原料药甘露醇和山梨醇生产中除镍离子的新工艺.方法 利用壳聚糖吸附功能和其解吸再生功能,通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 理想去除条件为pH=6.5,温度20 ℃,搅拌转速为400 r/min,浓度45%,壳聚糖粒径180 μm.结论 壳聚糖吸附法去除在原料药甘露醇和山梨醇液中的镍离子是可行的,且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工艺.

    作者:米运宏;陈星河;梁智;茹智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小红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实验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心肌缺血实验性指标的测定,筛选出小红参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部位,并研究其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心肌缺血的活性.方法 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影响试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主动脉环收缩试验,比较小红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种溶剂提取物抗心肌缺血的活性强度,以确定其抗心肌缺血活性的主要部位,再进行小红参主要活性部位抗Pit致大鼠心肌缺血的活性研究.结果 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各试验中均有明显活性,并在NE诱导大鼠离体主动脉环收缩试验中对动脉环的舒张效应明显较强;还能明显对抗Pit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第1期和第2期的T波抬高(P<0.01),且能明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结论 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为其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部位,能够对抗由Pit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作者:扆雪涛;张国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综合性医院儿科应用中药存在的问题

    小儿脏腑娇嫩,对药物反应灵敏,因此,用药时必须根据小儿个体特点和疾病轻重区别对待,千万不可过剂,以防伤津、伤气、伤脾、滞胃.用药需注意攻而不猛,补而不腻,重在调理,并做好临床中药学工作,使儿科用药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常明荣;温福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锐器损伤的防护及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防范锐器伤害配置人员的措施,以保障配置人员的安全.方法 对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果 容易造成锐器伤害的因素主要有环境、药物、自身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规程能有效减少锐器对配置人员的损伤.结论 应规范配置人员操作规程,加强各细小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输液配置的安全.

    作者:陈玉皇;李莉;闫铁丹;张炜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疗机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与结论医疗机构应强化并落实对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责任,并加强制度建设,这样才能真正管理好此类药品.

    作者:苏兰;朱炜炜;曾芝成;唐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5种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菌落计数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5种外用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人工污染5种试验菌株测定其回收率,验证是否有押菌作用.结果 5种外用制剂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肤疾洗剂、擦癣药水抑菌作用较弱,独活止痛擦剂、氯霉素擦荆和顽癣净抑菌作用较强.结论 肤疾洗剂可采用稀释法(0.5 mL/皿)和顽癣净可采用薄膜过滤法(300mL/膜)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擦癣药水可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茵检查,采用稀释法(0.2mL/皿)进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氯霉素擦荆可采用薄膜过滤法(200 mL/膜)和独活止痛擦剂可采用薄膜过滤法(300mL/膜)进行细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

    作者:李秋菲;唐振宏;徐长根;徐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院中药房1324例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 总结中药用药咨询情况,为搞好用药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期间的用药咨询记录资料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用药问题咨询排前3位的分别是中草药的煎煮、服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所占比例依次为62.84%,15.94%,3.78%.结论 在中药房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很有必要.

    作者:赵夕秋;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γ对HBV-DNA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γ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将6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HBV携带者(ASC)以泛昔洛韦(250 mg,每日3次)口服及干扰素γ(200万单位,隔日肌肉注射1次)治疗3个月(治疗组),并以42例采用干扰素a-2b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血清HBV-DNA载体量、e抗原(HbeAg)和表面抗原(HbsAg)含量的变化.有效病例继续治疗6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结果 治疗后HBV-DNA载体量治疗组仅16.9%无变化,对照组42.8%无变化(P<0.01);阴转率治疗组为52.3%,对照组为28.6%(P<0.05);继续治疗6个月后阴转率治疗组为75.3%,对照组为52.4%(P<0.01);停药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23.4%,对照组为22.7%(P>0.05).血清HbeAg及HbsAg含量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γ抗病毒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干扰素γ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是有益的尝试.

    作者:吴广通;张夏华;王小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心脉通胶囊中大黄、红参、三七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心脉通胶囊中主要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红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可分别检出处方中大黄、红参和三七对应的斑点,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心脉通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赖宝龙;马龚斌;李瑞明;邝翠仪;喻丽元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参安神合剂中大黄素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五参安神合剂中大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30 nm.结果 大黄素进样量在0.021 92~2.192μg(r=1.000 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4%,RSD为0.65%(n=6).结论 HPLV法测定五参安神合剂的大黄素含量简便、准确.

    作者:凌明;朱克;王宜祥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疗机构药品的养护与质量管理

    阐述按GSP规定对药品仓库进行改造,并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孙建明;汤子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病历4065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作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7.90%,其中单用2 159例(78.22%),联用601例(21.78%).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邵力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的释放度,以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 采用转篮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甲双胍的含量,并对释药参数T50,Td,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个厂家的二甲双胍肠溶制荆均符合制剂释放质量规定,但释药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确保盐酸二甲双胍肠溶制荆的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李兴德;田静;钟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国探索改变以药补医机制的有效方式

    据新华社信息,<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我国将探索改变以药补医机制的有效方式.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