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型肠套叠并肠穿孔误诊1例分析

刘雁;吴莉

关键词:肠套叠/并发症, 肠穿孔/并发症, 误诊
摘要:现对无痛型肠套叠并肠穿孔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月龄.因哭闹、呕吐伴面色苍白2 h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稍萎,面色苍白,无脱水症,心肺无异常,腹软稍胀,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存在,腹部平片提示:肠腔积气,未见急腹症.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佳滴注式气道湿化方法探讨

    我科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间断推注湿化法和持续滴入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护理,效果满意,探讨如下.

    作者:焦瑞娟;李志红;赵培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降压措施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高血压患病人数日趋增加.高血压患者剧烈的血压波动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中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50例的麻醉处理讨论如下.

    作者:高莲红;杨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我们2002-01~2006-12采用自拟中药利心汤为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庞学书;芦广萍;李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施风险管理与提高护理质量探讨

    我院护理部针对从前病区管理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临床工作中可能发生的27个护理紧急风险管理预案,并组织落实与实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常华;陈永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腺癌误诊为膀胱腺癌1例分析

    对子宫内膜腺癌误诊为膀胱腺癌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反复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4-06入院.曾行左半结肠腺癌根治术3 a.病程中无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等,已绝经24 a.查体未发现异常.尿常规检查:RBC 250~400/HP,WBC 5~8/HP.B超检查:膀胱充盈佳,膀胱后壁正中处可探及一2.5 cm×2.0 cm、基底部宽约2.5 cm的、近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表面不光滑、团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突向膀胱腔内,考虑为膀胱癌,其余未见异常,IVU检查示膀胱占位病变.复查消化系统未见复发.

    作者:方克伟;李泽惠;何进;刘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

    2002-06~2005-10我科对3~4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进行护理,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3例,女9例,年龄47~72岁,糖尿病史5~22 a.42例糖尿病足均为3~4级.下肢血管B超示局部血管闭塞7例,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31例,良好4例;肌电图检查结果示周围神经病变42例.

    作者:崔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漏费的原因与对策

    对住院患者漏费的原因与对策探讨如下.1 住院患者医疗费漏算、漏收原因1.1 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和硬件的缺陷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不是万能的,软件、硬件的故障和管理不善都会造成漏费.如所做检查科室收费项目未在计算机上确认的缺陷.检查科室人员重视检查项目内容,重视诊断指标,忽视检查完毕后的收费项目的确认.由于门诊是实施收费后再进行检查,一般不易漏费,而对住院患者的检查收费是患者在检查结束后,再由检查科室在计算机上确认后,方可计价收费,如不确认,则造成漏费.特别是患者出院当天有临时医嘱做检查,检查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在计算机上确认,容易造成漏费.其原因一是责任心问题,二是对程序的熟悉程度问题[1].

    作者:秦安华;宫静平;王文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肱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22例分析

    我院1996-10~2006-02应用经肱动脉插管内乳动脉置管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癌22例,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观察及临床随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刚;郭智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如下.1 影响因素1.1 不健康的情绪护士生存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受多种社会关系如社会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的制约,使护士的动机与目标满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致心理不平衡.护士为患者付出辛苦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加上需考虑职称晋升如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社会尊重、社会支持等问题不尽合理,加之社会上部分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见,而使护士产生自卑、沮丧、焦虑、抑郁、失落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丧失兴趣,一概采取默然的态度,总是忧虑重重,闷闷不乐,或是持续的紧张焦虑等.

    作者:姜静;高清月;李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破伤风3例的护理管理

    我院2003年先后收治破伤风3例,现将护理管理措施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3岁.有中耳炎病史10 a余,每次发病后都有治疗,因左耳流脓4 d,颈背部疼痛、僵直,间歇性抽搐,张口困难,牙关紧闭1 d到医院就诊以耳源性破伤风,中耳炎收住院.入院第2天气管切开,第20天拔气管导管,住院期间体温高达39 ℃,住院28 d,痊愈出院.

    作者:赖春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局麻下骨髓采集术的护理配合

    骨髓采集术国外多采用全麻,国内也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我科从2003年开始,大胆使用1%利多卡因多部位局麻采集骨髓,共行23例手术,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作者:李莉;王瑞静;郭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留观患儿输液的护理探讨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患儿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患儿输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邢凤霞;方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15例分析

    对我院1998-05~2006-04收治的假性动脉瘤(PA)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6~75(平均36.7)岁.病程5~40 d.其中锐器刺伤4例,钝性损伤1例,吸毒致伤1例,血液透析后4例,介入治疗后5例.发生于桡动脉3例,尺动脉1例,肱动脉4例,股动脉7例.局部扩张性及搏动性肿块12例,进行性疼痛11例,肿块部位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8例,手部麻木1例,瘤体破裂出血2例.瘤体小3.0 cm×2.0 cm×2.0 cm,大12.5 cm×10.0 cm×8.0 cm.本组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

    作者:李鹤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对我院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呼吸科2004-01~2005-01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胸腔积液患者10例,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压迫症状、气紧、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和B超均示但测大量胸腔积液.

    作者:张玉;杨红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膈疝嵌顿并横结肠穿孔误诊为单纯性肠梗阻1例分析

    对左膈疝嵌顿并横结肠穿孔误诊为单纯性肠梗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8岁.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5 d,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 d来诊.该患者曾于当地某县医院就诊,诊断为肠梗阻,行灌肠、胃肠减压、吸氧、补液、抗炎等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而转入我院普外科.

    作者:张自正;刘汉云;梁锦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中的作用

    对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中的作用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取我院2005年上半年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65例作为对照组,男50例,女15例,年龄(52.6±5.5)岁;把2005年下半年的65例作为观察组,男53例,女12例,年龄(56±4.3)岁.

    作者:张宪莉;路世红;梁会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臂丛神经阻滞致广泛全脊髓麻醉1例分析

    对臂丛神经阻滞致广泛全脊髓麻醉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9岁.因左手外伤、左尺桡骨骨折、左肱骨髁上骨折并神经血管损伤需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内固定神经血管修复术.入手术室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其他部位外伤及原发病史.

    作者:刘金英;丁明;付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片误诊18例分析

    对我院2002年以来老年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片误诊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0例,年龄61~90(平均79.4)岁.临床表现:胸闷不适4例,胸痛6例,咳嗽伴咳痰6例,有或伴有发热3例,心前区不适或心悸4例,腹痛腹胀3例,进食后胸痛3例,有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手术史1例.

    作者:余燕武;余英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颈丛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甲亢手术的临床观察

    甲亢患者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因手术时间长和术中牵拉甲状腺,患者常感不适或钝痛.本文拟在观察单纯颈丛阻滞、单纯全麻、颈丛阻滞复合浅全麻在甲亢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

    作者:罗原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对发生低血压的38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朱萍;施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