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硬化20例的综合康复护理

李付云;杨彦萍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护理, 康复护理
摘要:我科2003-01~2006-10共收治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经积极治疗及综合康复,基本控制了病情.护理体会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息肉套扎治疗术的护理

    我科自2005-09开展了镜下肠息肉套扎治疗技术,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消化道息肉行镜下胶圈套扎治疗患者190例,年龄40~70岁.本组均为门诊或病房住院检查后确定为良性息肉的患者.

    作者:尹梦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臂丛神经阻滞致广泛全脊髓麻醉1例分析

    对臂丛神经阻滞致广泛全脊髓麻醉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9岁.因左手外伤、左尺桡骨骨折、左肱骨髁上骨折并神经血管损伤需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内固定神经血管修复术.入手术室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其他部位外伤及原发病史.

    作者:刘金英;丁明;付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正常儿童210例脑血流速度测定分析

    现将正常儿童210例脑血管血流速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10例,女100例,年龄4~14岁,无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儿童,使用美国MEDASONICSLLCDS.TCD仪进行检测.受检者均在相同室温下,休息10 min后进行.

    作者:蒋爱松;田若文;蒋雪松;于亚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对整体护理的几点认识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临床护理领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体会如下.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对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5-10~2006-10在我院住院的发病72 h内脑梗死患者90例,为首次发病或过去患病后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凡是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年龄>80岁,具有出血史及新近消化道溃疡病史,近期做过手术,有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已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血压超过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均不入选.将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组、对照组各30例,3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症及发病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作者:于涵涛;浦岩柏;曲会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留观患儿输液的护理探讨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患儿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患儿输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邢凤霞;方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45例分析

    对我院2003-06~2006-06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4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48岁,有腹部手术史6例.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和B超检查,肌壁间肌瘤或并发异常子宫出血者术前常规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明确肌瘤的部位、大小、是否突入子宫腔,同时取内膜活检排除恶性病变,月经不正常者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作者:柯妍;张广亮;余艳红;苏桂栋;盛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齿状突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10%~14%,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1].我科为3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经充分准备,术后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如冰;陈映琼;陈丽珊;肖育卿;陈淑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我们2002-01~2006-12采用自拟中药利心汤为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庞学书;芦广萍;李庆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性化服务在腔镜检查中的应用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我科腔镜检查中心自2004-06以来,开展了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模式,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长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济宁市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调查

    对济宁市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调查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随机抽取济宁市区内6所不同等级医院的临床医生200名.

    作者:李妮娜;杨志寅;高昶;孔令斌;陈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诊科抢救室护士素质培养与护患沟通探讨

    对急诊科抢救室护士素质培养与护患沟通探讨如下.1 护士素质培养1.1 心理素质的培养急诊科工作大部分都是非程序性的工作,突发性强.护士每天要应对各种情况,如外伤、车祸伤、某些疾病的急性发作,这就要求抢救室的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镇静从容,忙而不乱.如有些刚去急诊科工作的护士,遇到大的抢救就发慌,见到外伤患者就害怕,闻到血腥味就恶心.因此要有意识的适应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是与患者沟通的基础.

    作者:汉瑞娟;王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误诊2例分析

    现将2006年我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早期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20岁.主因关节疼2个月,发热8 d,抽搐2 d入院.2个月前无诱因双上肢肘、腕关节疼痛,无红肿,活动可.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青霉素和止痛药治疗,病情无好转.8 d前开始发热,T 39 ℃,无寒战,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关节疼加重.再次到医院就诊,查RF 89 U/ml,CRP 46.8 mg/L,WBC 1.8×109/L,PLT 82×109/L,尿蛋白(++),仍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口服强的松(剂量不详)等治疗.

    作者:阎子臣;陈军;郭海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负压真空采集静脉血的穿刺技巧与方法探讨

    负压真空采血技术系由负压真空管、采血针组成.操作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带有乳胶护套的另一端插入真空管胶塞中央部,利用负压吸引作用,血液自动流入管内,因其密闭性好,更加安全卫生[1].我院于2002年广泛应用于临床,此法较以往的注射器采血有诸多优点,即:采血针与输液头皮针相似,针头型号小,易于穿刺,患者痛苦减轻;减少造成医源性污染机会;采血量准确;避免或减少针刺伤的机会,可运用自动化传输系统传送血液,减少人员送检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溶血现象发生.

    作者:吕雪丽;初春梅;任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分析

    肢体抖动性TIA(limb shaking TIA,LS-TIA) 为一种对其认识较少且临床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型,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我们2005-04~2006-10收治2例,分析如下.

    作者:吴东阳;王润青;汪桂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片误诊18例分析

    对我院2002年以来老年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片误诊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0例,年龄61~90(平均79.4)岁.临床表现:胸闷不适4例,胸痛6例,咳嗽伴咳痰6例,有或伴有发热3例,心前区不适或心悸4例,腹痛腹胀3例,进食后胸痛3例,有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手术史1例.

    作者:余燕武;余英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脾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分析

    对我院2000-01~2005-12用健脾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5~76岁.其中慢性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4例 、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2例、痛风性肾病2例.肾功能衰竭平均程度:Cr(422±260)μmol/L,BUN(17±7)mmol/L.

    作者: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后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

    手术对机体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易导致机体并发院内感染及肿瘤扩散,因此认识手术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极为重要,可预防或调节机体免疫,减少院内感染和肿瘤扩散,目前研究表明导致术后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有:组织损伤、麻醉和镇痛药物、体温降低、失血和输血、手术前后的焦虑和心理应激、疼痛等.但组织损伤的程度是决定免疫抑制强度和时间的主要因素.试将其的对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刘明伟;苏美仙;黄青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处理分析

    对我们近年来胎头位置异常产妇179例处理与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实验组:179例枕后(横)位产妇,年龄21~38(平均25)岁,孕36~41(平均37)周,头位评分10~14(平均11)分;枕后位136例(76.0%),枕横位43例(25.6%);对照组:179例,年龄20~39(平均24)岁,孕36~42(平均39)周,头位评分10~15(平均11)分,枕后位134例(74.9%),枕横位45例(25.1%);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

    作者:廖金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现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选自2003-01~2005-12在我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0.1±10.2)岁,病程(5.2±4.5)a;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59.1±11.2)岁,病程(5.3±4.1)a.

    作者:李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