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庚申;翟晓梅
通过叙述我国目前器官捐献的现状,进而研究了推定同意的概念,并论述了推定同意的意义: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认为通过国家倡导、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等措施可促进其在我国的推行性.
作者:崔庚申;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人数不断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家属认知的困惑是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升临终关怀的基础护理、丰富疼痛控制的方法、恰到好处的营养支持、利用大众媒体改变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观念、开设临终关怀医学课程、加强临终关怀护理培训等方式,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东利;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讨论了机构伦理委员会方便跟踪审查的优势及审批速度迟滞,审批工作不够规范、专业化,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等不足之处;指出了区域伦理委员会审批速度加快,伦理审查水平提高,有利于统一标准的优势及其对研究实施环境不够熟悉,跟踪审查不够方便和及时的不足之处,认为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指出要保证区域伦理委员会能够顺利运转,政府主管部门还应配套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审查范围,完善管理机制.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实施医疗联合体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保社区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性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员工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薪酬福利与工作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岗位与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疗联合体改革.
作者:贾恩恩;戴青梅;傅昌;李治霞;黄英兰;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英国生命伦理学家Ruth Chadwick,在牛津大学以优生和基因工程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学会、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医学会院士.曾主持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遗传筛查伦理学的EUROSCREEN项目以及基因组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并为法学、英语、传播、哲学间跨学科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遗传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其在《表观遗传学和个体化医学:前景和伦理学问题》的论文中论述了遗传学的发展使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可能性,并对其是否会引起伦理学问题进行阐述,还对表观遗传学知识融入个体化医学提出了见解.此外,她还回答了相关学术问题.
作者:邱仁宗;周思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发展与现状,从通识教育的认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同教育环境的差异,系统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因地制宜规划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精心设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支撑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制度规范.
作者:岳林琳;程乐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作者:朱芳琳;滕志香;赵书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在医学方面的体现,儒家德性伦理中的“五德”即仁、义、礼、智、信的内在精髓对于现代医德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当前医德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为公民的安全和利益提供保障.
作者:陈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60例行PICC置管术需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于出院前3天详细调查260例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并记录在册.结果 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导管堵塞(79.6%)和导管断裂(76.3%);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家人关心(82.4%)、带管出院后在家中的家务活动及体育锻炼(74.7%);自我观察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如何测量患肢臂围及观察患肢有无血栓发生(77.4%)、异常情况观察如:穿刺点及导管有无回血、敷料有无潮湿等(78.5%);导管维护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导管如何妥善固定(82.5%)和返院换药时间(69.2%);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以床旁个体指导和建立PICC护理手册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对住院行PICC置管即将带管出院的患者,要根据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作者: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两家三级专科医院和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各因素重要性评价中,7.49%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20.6%的护理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差别较大;薪酬福利在四个维度中的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医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期评价不高.结论 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执业环境、创建组织文化、搭建发展平台以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深化.
作者:刘林艳;蒋超瑛;董政军;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 ±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 ±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 ±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 ±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佳关键点.
作者:胡金伟;尹文强;王伟;赵延奎;郭洪伟;胡式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机构组成、运行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但在其建设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委员构成不尽合理,对委员的培训滞后,审查的重点不明确,审查后的持续跟踪审查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合理组织委员会委员,加强对伦理委员的培训,强化伦理跟踪审查,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相契合,有助于增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从而激发医学生医德理论认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伦理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中PBL的实施过程包括:围绕主题,设置情境;根据问题进行分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集中汇报,成果交流;进行评价,集中反馈.医学伦理学PBL教学中应注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恰当选择问题、注重组织和引导.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医术,轻医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引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运用PBL教学法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讨论典型实例,增强医德意识,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体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医学生掌握课本里的语言知识,还使其体会到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者:杨琳;李广伟;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作者:张民轩;张京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探究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中误诊的原因,从对精神障碍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精神障碍诊断的特殊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中讨论了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其他模式,以及反对精神障碍学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应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作者:刘冉;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某医院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论述,提出了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具体措施,包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坚定医务人员职业理想;以岗位练兵为手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端正医务人员职业态度;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坚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作者:花蕾;王建敏;王香平;张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育以及人自身的特性都规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必然孕育着对现实的超越.作为一种超越物质主义时代顽症、消解医学技术至善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全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强大精神力量,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赋予医学人文教育以全新的超越意义,这种超越并不是传统医学的再版与重现,而是一种飞跃与提升.为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超越中提升,应确立并践行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设定良医培养目标并促成其实现;培育并弘扬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创新并实践多元互动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作者:时统君;吴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卫生事业有较大贡献率的医学伦理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敢于直面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研究人员有相应的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我国医学伦理学目前仍有一些不足,如创新性概念少、许多重大问题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者知识结构单一等.因此,需要注意学科发展趋势与规划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注重数学方法的应用,注意引进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学科的公众知晓率.
作者:李恩昌;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在需求层次方面的满意与否是医疗投诉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实施有效管理,加强医疗环节质量控制;倡导人性化诊疗服务,提升人文关怀水平;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医患沟通.
作者:任丽明;郑普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