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康世瑾;沈桂芳;王艳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的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钬激光治疗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均碎石成功.结论 针对患者特点,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各引流管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蕾;陈慧瑛;王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10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所选102例患者全部完成了化疗方案.结果 采取了有效护理的患者,基本缓解了焦虑心理.化疗时认真负责地观察病情、积极处理化疗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增加了治疗的信心,看到了恶性肿瘤治愈的希望,从而保证了全程化疗的完成.结论 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不但包括有医师制定可靠的化疗方案,而且还应包括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张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的恢复效果影响.方法 将12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从饮食,心理,功能恢复三个方面加强指导.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实验组患者在运动评定量表(MAS)和焦虑抑郁量表(HAD)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中风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功能恢复、心理疏导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能显著加强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佰;杨静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尿微量蛋白是用常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难以检出的一种病理现象 ,能轻度或早期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受损情况.我们对临床病房中单纯血尿、过敏性紫瘫、急性肾炎及肺炎患者进行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其中包括白蛋白(ALB)、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一乙酞一 B一D一氨基葡萄糖昔酶(NAG),以观察不同病因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因此,尿中微量蛋白的测定,对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李艳;张睿;付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为健全和完善医生考核体系,建立医生技术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使医生的个人信息全面、统一、集中,便于信息的更新与补充,提高了工作效率,客观地反映了每位医生的工作绩效,为综合评价医生的工作业绩提供依据,并为医生的晋升、职称评定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马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本院血、尿、痰等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双纸片协同筛选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引起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7.8%~7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均呈现良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为3.4%~24.6%;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0和1.7%.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菌株耐药明显升高.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1代和2代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对头孢3代和4代抗生素、头霉素类、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目前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 应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并检测相应的产ESBLs情况.
作者:赵惠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本文论述了已投入实际应用的新农合结算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的接口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与功能实现,该系统有效整合了新农合结算系统和医院HIS系统的数据,即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新农合病人的结算.
作者:刘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硬膜外麻醉主要用于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它具有镇痛较完善,肌肉松弛效果好,术中术后管理方便等优点,绝大多数病人手术都能接受这种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简易术后镇痛在乡镇医院使用,既经济又简单,但若在操作上及术后护理上无菌观念不强,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有可能导致硬膜外腔发生感染,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压迫症状.现将我院改进术后镇痛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茂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latelet α-granule membranceprotein-140 GMP-140) 水平的变化,揭示其临床相关性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全自动血液凝仪、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法检测病变组100例ACS患者(其中AMI 56 例,UAP 44例)和对照组健康成人50例的血清纤维蛋白原、血清血小板GMP-140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ACS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CS组血浆GMP-140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GMP-140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GMP-140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GMP-140水平较正常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GMP-140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以上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可作为ACS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也为ACS的临床干预及病情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何华亮;张页;战祥辉;戴劲;苗会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Harris评分法与X射线评分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 对62名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随访,并分别用用Harris评分法与X射线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本组62名患者中,Harris得分小于70分的有12例,70~79分的有18例,80~89分的有14例,90~100分的有18例.两种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χ2=15.24,p=0.02).结论 Harris评分法结合X射线评分法可以较好反应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价.
作者:李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茵栀黄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癌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26例患者给予茵栀黄注射液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给予茵栀黄注射液,比较患者血清胆红素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红素、肝功能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以未结合胆红素(UCB)降低为主,两组患者三项胆红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方面,治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低于对照组,以ALT的降低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能协助茵栀黄治疗癌性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用茵栀黄,后者对前者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125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雷尼替丁组,比较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和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结果 二组溃疡愈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奥美拉唑组症状消失时间及Hp根除率均优于雷尼替丁组(P<0.01,P<0.05).结论 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能快速缓解症状,有较高的Hp根除率,优于雷尼替丁四联疗法,有较好应用前景.
作者:李宏;赵声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我院应急分队在多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药材保障工作,探讨药材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方法 回顾工作记录,分析历次非战争军事行动所暴露的问题.结果 根据暴露的问题,探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结论 实践表明,通过建立药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药材信息搜集精确化和信息分享及交换网络化,为药材保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作者:赵普军;许峰;魏娜;赵稳华;李爱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004~2009年906例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为今后医疗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906例死亡病案,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6例死亡患者,总体病死率为1.05%,男性病死率为1.34%,女性病死率为0.73%,性别比1.97:1;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循环系统、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78.0%.结论 某院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映某院收治中急危重病人逐年增多,要加强死因顺位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介绍如何通过积极开展X线机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医疗设备长期稳定地为临床服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自身的故障隐患,落实积极主动的维护保养措施,减少了X线机等设备的维修费用,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设备环境.
作者:王相芝;王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隐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隐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50例,二组均常规抗感染、止咳、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安体舒通、倍他乐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顾银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管型宫颈癌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38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颈管型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或≥60岁、病理分化差、浸润宫颈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颈管直径>4cm、宫体受累患者的预后不良(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2个,临床分期≥ⅡB期,颈管直径>4cm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管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颈管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丁慧;郑敏;李俊东;熊樱;唐莉;黄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脏门静脉、肝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与肝脏疾病的联系.方法 在超声下观测并记录健康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病组34例,慢性酒精肝及脂肪肝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28例的肝静脉门静脉管径、血流频谱,及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各种慢性疾病之间以及与正常人群之间在肝静脉、门静脉管径、血流频谱及血流速度几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了解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血流理生理改变,并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肖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过程.并强调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后展望了档案管理工作终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作者:刘萍;刘绪真;于春霞;尹希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新辅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发展和完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的药物新剂型.
作者:戴雅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