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英
目的 使护士了解肠内营养(EN)较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优势,掌握肠内营养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讨论肠内营养较全胃肠外营养的优势,肠内营养的营养液的选择,具体应用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提高护士对肠内营养的重视程度;危重病人能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合适的营养支持.
作者:戚海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高考体检学生色觉检查,了解韶关浈江区高考体检学生的色觉状况,掌握该地区高考体检学生色觉异常发病率,为高考学生今后所学专业的选择及就业方向给予帮助指导.方法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俞自萍绘著的第五版<色盲检查图>,对韶关浈江区高考体检学生进行色觉检查.结果 2009年高考体检的2807名学生中,色觉异常者53例,检出率例为1.89%,男性色觉异常检出率3.14%,女性为0.39%.2010年高考体检的2702名学生中,色觉异常46例,检出率为1.70%,男性色觉异常检出率为2.93%,女性为0.16%.2年结果显示,男性色弱、色盲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色盲、色弱在高三级的高考体检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应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普及眼保健知识,指导高三年级学生根据自身视力和色觉情况选择报考专业和就业方向.
作者:林丽英;王梅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医疗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中各类信息的生成、融合、存储、传输、管理和利用的问题,由此产生的电子病历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子病历在数字化医院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作用尤其是其临床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高晓越;肖晓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故有称:感冒若是百病之源的话,那么糖尿病即是万病之根了,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云飞;辛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3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
作者:丁安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病案是经病案室人员收集、整理、汇总、统计后形成的数据,是医疗活动中临床多学科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全部原始记录,是医院管理中主要的信息、资料.病案管理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全院的工作动态,对加强医疗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永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输液是医院常见,直接的侵入性治疗手段之一,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又流动量较大的场所,由于,输液治疗流程涉及诸多方面,患者又非住院,如何满足他们在输液期间的需求,促进配合治疗,已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实施的护理行为多以护士自身判断为主,缺乏针对性[1],本文对我院240例门诊输液患者的需求及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对此方面的认可情况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作者:谷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我院门诊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莫沙比利5mg,3/d,治疗组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3/d,复方消化酶2粒,3/d,疗程为4周.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其中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说明两种药联用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多种症状,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曹艺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促进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确定总务护士任职条件,制定总务护士岗位职责,确定评价指标,给予奖励.结果 急诊科医疗用品、药品、仪器始终保证完好率达100%,库房物品井然有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降低科室成本.结论 基层医院急诊科设立总务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管理,能提供人性化、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慧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在存活的婴儿CHD发生率约占0.8%.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5~20万左右的CHD患儿出生[1].由于CHD是造成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小儿CHD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林冬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门诊小儿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包皮环切手术的门诊患儿,年龄3~7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儿给予浓度8%七氟烷面罩吸入诱导,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术中通过加压面罩吸入3%~5%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患儿首先开放静脉通道,给予丙泊酚2mg/kg,术中采用微量注射泵给予丙泊酚0.5~1ml/kg·h持续输注,同时鼻导管给氧.所有患儿监测并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5min(T4)、手术结束后15min(T5)时的SPO2、HR和MAP.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出现T2~T5时段的MAP升高,HR增快(P<0.01);A组T1~T5时段MAP、HR水平稍增加,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停药到苏醒的时间,B组>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者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呼吸抑制两组均未发生.结论 七氟烷用于门诊小儿胃镜检查具有术后苏醒过程平稳、舒适,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叶玉萍;刘涌;付晖;王正坤;倪如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道B超在无痛人流中的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方法 将306例妊娠6-2周~10周自愿进行无痛人流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5例在阴道B超监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151例按传统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B超监视下手术具有可视性,减少手术盲目性及宫腔操作的次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潘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196例小儿烧伤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196例14岁以下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的年龄构成、烧伤类型、易发环境、重点人群等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结果 烧伤患儿致伤原因以热液烧伤多;家庭是儿童烧伤的主要场所.结论 儿童烧伤具有可预防性,普及烧伤知识,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对儿童的管教,能有效预防儿童烧伤的发生.
作者: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CR在小儿摄片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0~11岁CR与传统摄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与传统平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摄影以其高性能和高质量的图像特征,对儿科疾病的诊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兰香;程五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医患关系问题仍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话题.如何看待、处理、改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风建设、医疗建设、医疗系统文化建设点之一.结合我们多年医疗工作实践,通过对当今医疗条件下医患关系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医院建设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作者:查正科;王乃俊;许发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指出提高医生素养的重要性,分析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医生,能充分地检索、评价和利用医学信息,在临床医、教、研中达到创新效果.
作者:舒春香;尚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于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多种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引流管护理不当、不正确的脑室注药、切口脑脊液漏处理不当,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均为重要方面.结论 应严格的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培义;刘小刚;张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肿瘤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40例妇科子宫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直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前子宫肿瘤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对照SAS和SD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子宫肿瘤围手术期焦虑的正面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我科2010年开胸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大部分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中、重度的睡眠障碍,我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失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疼痛、体位不适、担心预后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敬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48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后,在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满意度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路径规范了护理工作过程,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娟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