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病理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峰;胡云

关键词:病理监护, 实时传输, 批量导入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传统监护方式与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HMIS系统解决了此问题.本文详细介绍HMIS的系统设计及软件框架,并用伪码描述关键技术实现及算法介绍.HMIS系统已顺利运行,效果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化课程设置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在ICU 新护士中的培训.方法 根据分层次培训的目标设置规范、合理的系统课程,并在ICU新护士中培训实施.结果 缩短新护士培训周期,提高整体护士的素质.结论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适应ICU 的工作要求,缓解带教老师和新护士双方的压力.

    作者:朱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本文主要就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收集2010 年1 月~2012 年1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采取及时的急救与护理.结果 在64 例患者中,在急救过程中死亡1 例,严重脑挫裂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死亡1例,死亡率达到3.13%;62 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并行CT 检查之后,快速转移到颅脑外科病室实施进一步治疗.结论 积极合理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治愈率,有效控制伤残率甚至死亡率,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应用.

    作者:李雨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护生的带教

    目的 通过实习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 合理制定带教计划,并严格要求执行.结果 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使护生掌握了各项护理技术及专科性理论知识.结论 通过临床实习,培养了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护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杜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骨-肌腱连接点损伤修复的治疗进展

    骨-肌腱连接点是肌腱、韧带或关节囊与骨相接触移行的部位,也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因此在运动中容易损伤,通常用手术的方法将肌腱末端固定于骨面,术后接点处愈合缓慢而困难.骨-肌腱连接点损伤的修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过近年来各种辅助治疗的应用使这一区域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本文仅对骨-肌腱损伤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胜涛;肖东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泌尿系结石的护理

    尿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其护理体会如下.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年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与活动有关的血尿、疼痛等身体状况,进行护理体检及参考辅助检查资料,作出护理评估.

    作者:杨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靠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张建玲设计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护理专业三个年级共300 名被试者施测,计算六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报答型动机是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强烈的动机,学生动机的个人取向强,社会属性低.结论 高职教育下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呈多元化发展,不同学习动机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专业的兴趣度,教育改革者应在此研究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目的 主要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等相关疾病中的手术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30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与精细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收缩压较前降低,舒张压较前升高,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活血管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的一种辅助循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是支持循环衰竭方法的代表.对于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及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荣宁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162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我科自2005 年3 月~2012 年3 月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162 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彦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的通气,减少呼吸作功和改善氧合.无创鼻面罩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单、迅速,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诸多问题,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作者:唐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教学医院诊断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07 年以来我院对多个专业的诊断学课程进行六方面的教学改革,①以疾病的症状、体征为牵引,精选优化课程内容;②有机融合<诊断学>三段式教学内容,创新改进教学方法;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开放<诊断学>网络课程,改革教学手段;④建设技能培训中心,有效利用<诊断学>特色资源,强化技能训练,改善了教学条件;⑤严格控制教学环节,增加课堂吸收率评价指标,提高课堂授课质量;⑥建立完善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改革考试方法.我们同时做了诊断学课程满意度调查,12 个班级1737名学员的满意率均≥94 %.以诊断学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并得到了教育部结题专家的高度评价.

    作者:刘光琼;刘刚;丁亚;罗晓玲;郭彦琼;李由;黄学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例急性重度甲基苯丙胺中毒的个案护理

    甲基苯丙胺中毒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对一例甲基苯丙胺中毒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冰毒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即及时的清除毒物、病情监护、药物治疗等.使患者病情情况得到良好控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娜;唐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医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通过教师在语言上的努力,达到佳的教学效果.本文是我们多年来在医学中专、专科和本科函授教学过程中,探讨并实施医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作者:刘从惠;刘宁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 年5 月~2012 年1 月我科ICU20例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我们认为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消毒和固定,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并采用浅层吸引法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良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早产儿的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指集成电路监护诊治重症新生儿的抢救病房,其目的 是使危重的新生儿在良好的医疗技术设备与技术高超的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得到及时有效诊断与治疗,保护危重新生儿得到合理的救治,本文总结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组织缺血性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由肾脏和胚胎肝脏产生的一种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以往认为EPO特异而专一地作用于造血细胞,目前认识到EPO 可通过很多方面的机制对缺血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蔡第心;汪成;汪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酒精中毒合并脾破裂患者死亡1例的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 岁,于2012 年5 月12 日下午5:20 分被旁人发现躺在一公厕.120派单后接入急诊科,门诊病历记载: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心肺无异常, 诊断酒精中毒.医嘱是0.9%氯化钠250ml ,加纳洛酮3mg,0.9%氯化钠100ml,加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500ml,加环磷腺苷60mg三组药物.未测量生命体征,因患者神志清楚,在急诊输液室行输液治疗.

    作者:邱春梅;陈丛兰;陈晓芳;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6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01 月~2012 年07 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口服肠道抗生素和清清肠道,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36 例结肠癌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系统化的围手术护理可预防结肠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贾莉莎;徐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阶梯式培训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术室的新护士也逐步增加,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水平, 以适应日升月异的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医院护理工作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院自2004 年始逐步建立了一套对手术室护士阶梯式培训的措施,实施几年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勤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咽喉反流病诊断方法简述

    咽喉反流病(LPRD)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是胃内容物出现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口腔、消化道,从而引发临床上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消化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病[1].

    作者:张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70例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患者的护理

    镇痛泵是一种定容型的收缩压力泵,其优点是自我控制,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它主要用于手术后镇痛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骨科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术后镇痛泵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我科70 例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燕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