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芳
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甲状腺肿瘤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现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甲状腺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中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刘国萍;周桂清;李薇;刘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是小儿常见疾病,是导致上气道狭窄和睡眠打鼾的主要原因,即儿童上气道阻塞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我院2012年1月~12月共施行内窥镜下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78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6个月~4年.患儿均有感冒反复发作、鼻塞流涕、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表现,双侧扁桃体Ⅱ.-Ⅲ.肥大,合并腺样体肥大等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在内窥镜下行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手术时间20~40min.
作者:方梅英;吕珍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胃肠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及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胃肠道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对胃肠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相应个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肛门排气,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院院训是医院文化的核心,也是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于1976年,是一所正值壮年的年轻医院.医院秉承“德行立院,技术兴院”的管理理念,凝练“医术天下,德行千秋”之院训,形成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氛围营造、医德教育、人才培养、典型示范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服务特色,使社会公众满意度不断攀升,为医院高速可持续发展务实了基础.
作者:罗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终关怀工作是一项具有崇高目的和意义的,符合人类利益及发展需要的事业,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在临终患者生命的后阶段,维持生命的尊严,提高生命的质量.
作者:张丹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多种人肠道病毒为其病原体,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引起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和黏膜的疱疹、溃疡、大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精神萎靡等,少数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干脑炎、脑膜炎、急性驰缓性麻痹、肺水种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近10多年来,手足口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爆发和流行,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引起一定数量的儿童死亡,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因此,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及危险因素等对于深入研究手足口病的致病因素,防止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人民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深入探讨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医院档案管理的原则.
作者:邱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关心.目前,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我们将全力支持即将在中国开展的”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医护人员社会责任,也希望全社会都参加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行列中.
作者:周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总结早期护理干预在基层医院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进入基层医院院接受治疗的58例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同时把58例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患者当作临床的治疗对象,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观察.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不采用早期干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都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手术,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手段进行治疗.基层医院通过观察入院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接受治疗3w以内的疗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入院的58例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处感染,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期的观察组在顺利手术的患者人数明显要大于未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判定意义.对比患者治疗3w之后患者的整体效果,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要好,两组组疗效对比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在基层医院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围手术中较为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杨丽霞;李少珊;陈燕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针对非直属附属医院研究生党员的特点,从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网络化党建工作平台构建、研究生党组织活动创新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作者:任金玲;刘文卿;潘华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高血压症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5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观察与护理,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结果 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2例,随访1~12个月,恢复20例,生活基本自理25例,不能自理11例.结论 围手术期充分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香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现场对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方法 现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方法使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包括对胸外心脏按压和疏通气道等.结果 经我院对47例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80.8%,其中冠心病患者和脑血管意外患者均抢救成功,室性心室颤动抢救成功8例,室性心率失常抢救成功10例.结论 通过现场对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可以得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第一步,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才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途径,还应做好护理工作,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安红征;安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从新毕业血透护士的职业素质、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基本知识、专科理论及技能、应急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分析了在新毕业血透护士血液净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李燕;黄雪芳;叶燕;申淑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比较确定我院新试用护理法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更佳效果.方法 选一定时间内因需腹腔健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56例,按我院新试验护理方法和传统护理方法使用分为两组.各28例,对比分析哪种方法更适合患者子宫肌瘤剥除术护理.结果 新试验护理组满意率92 9%显著高于传统护理对照组的67.9%,以及0无效率绝对优势低于传统组的17 9%;且并发症总发生率10.8%明显低于传统组53.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新试验护理法护理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满意度较高,副反应发生率极低,适合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牟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社会人们对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中药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医的临床用药安全.但在现代中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的质量与资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吕宏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应用下肢静脉泵及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护理.方法 应用下肢静脉泵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作用是挤压下肢静脉,以促进血液加速回流,防止下肢血流缓慢瘀滞于静脉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果 18例高龄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应用下肢静脉泵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高龄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爱群;韦素惠;莫菊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探讨实施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入住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给予其一般护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护理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护理后,患者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免疫学、临床医学的发展,对脾脏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保留脾脏的重要性.脾脏被切除后,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引发感染,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破裂的脾脏虽然在手术后再出血的可能性大,危险性高,但只要术中认真彻的底止血,操作轻柔,术后严密观察,绝对卧床休息,还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作者:朱元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一直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介绍.
作者:李艳红;范雪燕;杨少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及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 对14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经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抬高患肢、下肢回流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引导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仅7例并发DVT,发生率4.8%.结论 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杜绝或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慧萍;张利萍;朱璐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