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孙颖
调查高校定向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态度行为。讨论定向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访谈分析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特点,探讨融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培育定向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作者:李小花;刘联;叶贞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医院发展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呈现出护患关系非常紧张的局面。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医院及护理工作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解决护理纠纷的首要问题是护患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本文对影响护患沟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措施。
作者:许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更好地认识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这一并发症,并掌握防治的策略。方法通过对3例冠脉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病例观察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是该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结论 PCI术前严格筛查、全面评估患者。术后加强监护,做好三早,防止错过抢救时机,而发生心血管意外。
作者:王兰;刘灿;李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由于口腔种植无需损伤邻牙且功能和美学效果好,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成为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方式,但种植牙价格昂贵,如果种植失败,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保证其成功率非常重要。而引起种植牙失败的原因除骨折、损伤神经、术后感染、疼痛、种植体周围炎等外,还有逆行性种植体炎(RPI)。McAllister等[2]于1992年首次报道了该病例。RPI也称种植体根尖病变,X线片示种植体根部的密度减低区,而种植体的其他部位则是正常的骨结合[3]。
作者:鲁喆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来自2012年8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急救护理的总结分析。结果40例患者,痊愈38例,转上级医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根据患者中毒程度不同予以催吐、洗胃、促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胃粘膜保护剂等治疗及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急救护理是有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关键。
作者:杨利菊;戴清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术后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8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愈19例,占50.0%,并发症发生率为23.7%,住院时间为(18.2±3.6)d;B组患者治愈32例,占8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住院时间为(14.0±1.3)d,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术后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凤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法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00%)远高于参照组(69.7%),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黄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张力性水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或采取治疗方案不当,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在骨折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后,为避免软组织在术后出现感染、坏死的风险,临床医师不得不待水疱消退后才予以手术治疗骨折,这对临床骨折的治疗和愈后都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张力性水疱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对临床防治骨折术后张力性水疱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胡培培;季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不断完善,增加了孕妇和婴儿的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义,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本文针对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具有很大作用。
作者:刘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探究导管室护理的护理配合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他们介入治疗的同时,观察导管室护士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配合的方式和意义。结果120例患者均接受了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2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58个,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数为1.32个,术中室颤患者3例(2.5%),术中低血压患者14例(11.6%),所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医生抢救和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治愈,没有死亡的患者。结论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闻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在2013年3月~11月共收治78例患有宫颈疾病的女性患者,78例患者的宫颈疾病包括炎症、肿瘤、损伤、宫颈糜烂和宫颈息肉等,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78例患者实行宫颈环状电切(leep术),并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对78例患者实行宫颈环状电切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6.3%、复发率为3.5%、并发症为1.2%、患者满意度为95.8%。结论宫颈环状电切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复发率小的特点,使用该手术治疗宫颈疾病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万婷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的点滴细节中,对手术患者提供个性化而温馨的优质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质量,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作者:龚俊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常规护理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共20例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被研究对象(2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与护理都很有效,没有在患者周围人群中流行。结论常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康复与预防传播意义重大,能够减少交叉感染,使治疗的疗效得以增强,治疗时间得以缩短。
作者:徐枫婷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0例,选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月收入情况、住院次数、医药费支付情况以及感染情况等做出相关调查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30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干预护理,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在对两组病患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各领域方面的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康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显效和好转率达90.6%。结论通过对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急救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满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因脑血栓死亡,其他均顺利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心理及牵引护理,良好的术后基础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静;蔡静;吴秀;李丽;李玉芹;李杨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医院的医疗模式已经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治疗疾病和保持生理机制运行协调的阶段上。疾病也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认识,这包括了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政策的宣传,患者的心态的调适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等。所有的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医务工作者根本无法解决,此时,推行专业的医疗社会工作者介入医疗服务领域,展开医疗社会工作实践,将会顺应时代潮流,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曾祥腾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探讨对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0例,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观察组,第一组仅进行常规临床牙周炎治疗,第二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康复15例,康复率60%,第二组患者25例全部康复,康复率100%。结论对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在对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时,我们应当推广优质护理对常规治疗的配合治疗,早日解除牙周炎带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原鑫 刊期: 2014年第2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实施卫生部部署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内容及体会,介绍了学习、制定措施、动员培训、积极实施,创新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等,并客观分析了临床效果和实践体会。
作者:刘泉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针对初产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分娩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开展分析讨论。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开始时间为(26.8±1.6)h,48h泌乳充足比率为95.2%,自然分娩率为79.0%,母乳喂养率为85.5%,BSES评分为(137.4±2.5)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初产妇给予全面舒适的护理干预,可增加产妇喂养信心,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芝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