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性脑膜炎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黄梦媛(综述);洪思琦(审校)

关键词:脑膜炎, 细菌性, 疫苗, 接种, 预防, 综述
摘要: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是儿童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1]。B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儿童BM常见的致病菌[2-3]。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数量的增加使BM的治疗更加困难。随着B组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的普及,发达国家BM的发病率显著下降[4-5]。疫苗接种对儿童BM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因此,更多BM相关疫苗亟待研究。目前,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正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就细菌性脑膜炎相关疫苗的研究及儿童BM的早期预防作一综述。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少见且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随着支架植入时高压球囊扩张的普遍应用和标准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改进,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且致死率高达20%~25%[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近期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现分析如下。

    作者:邢帅;张盼盼;韩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在TUVP术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评分(OABSS)量表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11月33例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行 TUVP 术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ABSS量表及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评分及术后3个月电话回访,对比分析TUVP手术前后OABSS及QOL评分情况,探讨TUVP对患者OAB及QOL的影响。结果 TUVP手术前后OABSS总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4个方面总和)、OABSS量表中各项评分及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TUVP术后患者OAB及QOL 明显改善,而OABSS量表作为测评患者OAB症状群新的测评方法有效、简单可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李悦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精密灌肠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精密灌肠法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IB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灌肠法,改良组采用精密灌肠法进行严密观察,比较两组灌肠法的观察效果,包括患者的腹痛情况、药物渗出、保留时间、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患者腹痛发生率[5.8%(2/34)]低于对照组[23.5%(8/34)],改良组药物无溢出,保留时间(20.3±0.3)min较对照组[(40.1±20.3)min]明显延长,操作过程中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治疗后总体满意度为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密灌肠法应用于治疗IBD较普通灌肠法效果更加。

    作者:赵蓉;李娅;杨洋;陈东风;王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新生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肺炎患儿76例,将其分为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处理组(对照组),各38例,疗程1周,并评价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气促、咳嗽症状、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周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治愈率及安全性,能及早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未来;李征瀛;郁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近红外光谱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

    充分的组织氧合状态是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前提条件[1],氧合状况是重要的生命指标,血气分析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仅是血液中的氧分压和肢端的小动脉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器官组织的含氧情况。直接获取器官组织的氧合情况技术主要是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自1977年Jobsis[2]首次将NIRS用于动物头部的氧含量监测以来,1985年将NIRS应用于临床监测脑组织氧后[3],1993年脑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在美国上市。2005年,中国首次研制出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用于临床[4]。NIRS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光和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组织光学,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基于高散射条件下修正的朗伯-比尔吸收定律;(2)采用多波长、多个监测距离的方法。由于近红外光对外层组织的良好穿透性,即利用一定波长的近红外光能穿透头皮、颅骨及脑组织后,发生透射和散射现象的原理,光谱仪通过测定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或返回的散射光强度,从而获得光在颅内衰减的信息,利用其部分漫反射光的信息解算出血氧参数,即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或TOI)。本研究就其监测的基本原理及在新生儿领域的临床应用情况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曾菊(综述);李清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DEK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18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DE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49%(160/185),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64.86%(12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K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浸润越深,DEK蛋白表达越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K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粟连秀;张兆明;陆惠军;韦翠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2015年该院拟行自然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气囊助产组,各200例,予以相同的产科处理,气囊助产组在分娩过程中宫口开至2~4 cm时使用气囊扩张助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气囊助产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气囊助产组自然分娩率高,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后2 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和缩宫素使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母婴并发症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是一个简单、有效、安全的助产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小艳;王华;赵小苏;刘兰平;张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乳腺癌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干细胞在1994年被Lapidot 等[1]发现后癌症干细胞(CSCs)的概念已被接受[1],CSCs启动肿瘤的形成。据报道CSCs 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胶质瘤、结肠癌、肝癌等;同时,一些分子标志已经被使用于分离整个癌细胞群,例如乙醛脱氢酶(ALDH)针对乳腺癌干细胞(BCSCs)、CD90和 CD133针对肝癌干细胞、ABCB5和CD271+针对胶质瘤癌干细胞、CD133针对脑肿瘤干细胞。CSCs 是异源的,例如BCSCs和结肠癌干细胞包括至少2种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鉴别CSCs [2]。从遗传学角度来说,BCR-ABL1淋巴细胞白血病包含多种明显的白血病干细胞亚克隆[3]。

    作者:蒋雪梅;顿耀艳(综述);肖长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企业医院在转型升级中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

    当前,煤炭行业遭遇了30年以来为严重的行业危机,生产经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恶劣的市场形势,对企业党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三大作用”,与企业共迎风险、共战危机、共渡难关、共谋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重庆能源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就如何积极实施党建工作创新,构建党的工作现代化管理体系,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为企业医院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作者:牟春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童先天性鳃裂畸形的研究进展

    鳃裂畸形是由鳃沟或鳃囊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按组织来源分为1、2、3、4四类,以第2鳃裂畸形为常见[1],为75%~90%,其次为第1鳃裂畸形5%~28%。由于第3、4鳃裂畸形诊断困难,文献报道中仅占1%~2%[2-4],但临床中并不罕见,已成为研究热点。近期有研究发现,该病具有遗传倾向[5]。临床研究也发现该病常伴中耳、外耳道及耳郭等局部组织器官发育异常[6]。也有罕见的混合性鳃裂畸形报道[7]。该病多见且手术方式多样,但由于病灶复杂多样、局部重要组织器官解剖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该病的发病特点、伴发疾病、遗传机制及诊疗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梁小雄(综述);李兰;傅跃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6例直肠黏膜内套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略高于对照组(10.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明显优于单用消痔灵疗效,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展易;杨昌谋;郭俊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1例报道

    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为腹痛、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其中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近年来,由于腹腔肿瘤放射治疗的广泛运用,放射剂量的增加及放射野的扩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期也延长,且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据报道,在5周内不论照射何种放射源,照射剂量超过50 Gy的患者中有8%可能发生放射性肠炎[1]。目前放射性肠炎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激素、抗生素、支持治疗为主,未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却在此领域有良好效果,作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略有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旭;邱曼丽;梁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死亡率和社会压力[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分的改变和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2-3]。肠道菌群由上万亿个共生微生物组成,以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维持生存和代谢,并与人体共同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做出反应,进行代谢和免疫活动维持人体健康[4]。然而,肠道菌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文主要从2个方面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2)肠道菌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直接风险因素,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张茂山;王玉(综述);杜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小包装黄柏饮片及其混伪品的验收标准

    目的:通过鉴别小包装黄柏饮片及其混伪品,从而制订基层医疗机构的验收标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黄柏为芸香科黄柏属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干燥树皮,该文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可以采用性状、理化、显微等简易鉴别技术对小包装黄柏饮片进行鉴别及验收。结果市场上出现了几种常见的混伪品作为伪黄柏使用。正品黄柏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紫外灯下断面显亮黄色荧光。粉末含草酸钙方晶及晶纤维。但混伪品微苦涩,嚼之渣甚多,有麻舌感。紫外灯下断面无荧光,粉末不含晶纤维。结论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小包装的黄柏饮片应以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紫外灯下断面显亮黄色荧光及粉末含晶纤维多者为佳。

    作者:高妍;徐敏;刘朵;钱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成本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治疗成本。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37/40)与观察组(95.0%,3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每天治疗成本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泮托拉唑治疗成本与出血量均低于奥美拉唑。

    作者:陈光;徐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先天性并指畸形常见不植皮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指先天性相邻两指或两指以上及其相关成分先天性病理性融合,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多指畸形[1]。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为1/2000~1/2500[2],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占56%~84%。并指畸形的临床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手指及有关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同时可伴并连手指被动屈伸及外展内收活动限制。并指畸形按并连程度分型可分为完全性并指、不完全性并指、复合并指;按并连组织结构分型可分为单纯性并指、复杂性并指。并指分离术是先天性并指畸形的唯一治疗方式,其步骤为分离并指、形成指蹼及创面修复,其中为关键的是重建指蹼。先天性并指分离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分开手指,还要保留手部皮肤的完整性,尽可能形成正常指体轮廓及指蹼,恢复并指功能,尽量减少术后后遗症也是手术治疗的目标[3]。

    作者:张文莉(综述);田晓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脑出血患者IL-6与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有基础疾病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6、VEGF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VEGF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入院时及治疗21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r=-0.8187,P<0.01),但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8170,P<0.01);ADL量表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256,P<0.01),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8223,P<0.01)。结论 VEGF可促进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IL-6可加重ICH患者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华力明;刘凌云;曾维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宫颈癌术后未控误诊盆腔感染1例报道

    宫颈癌误漏诊可导致延误治疗,加速病程发展。现将1例宫颈癌术后未控患者合并感染诊断为盆腔感染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宫颈癌误漏诊可导致延误治疗,加速病程发展。现将1例宫颈癌术后未控患者合并感染诊断为盆腔感染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8岁,主因宫颈癌术后2个多月,发热4 d,发现盆腔包块1 d,于2015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因宫颈低分化鳞癌Ⅰb二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缘及淋巴结阴性,出院后未遵医嘱放疗。9月8日门诊B超提示盆腔70 mm×25 mm液性暗区,口服抗生素治疗。入院前4d无诱因间断发热,且夜间明显,体温高达39.1℃。9月23日B超提示:阴道残端上方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约58 mm×44 mm×38 mm,内见暗区约42 mm×26 mm×15 mm,盆腔左侧可探及63 mm×50 mm×48 mm不均质回声,可见不规则暗区,盆腔右侧可探及一低回声团39 mm×34 mm×32 mm,与周围肠管关系密切。超声结果提示:盆腔囊实性肿物,盆腔积液。入院查体:体温37.1℃,一般情况可,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结果显示:阴道通畅,有黄色分泌物,壁光滑,残端愈合好,无触痛。肛门检查结果显示:阴道与直肠间可触及50 mm×40 mm包块,边界不清,不活动,有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85×109 L-1,中性粒细胞(NE)81.8%。入院诊断:宫颈癌术后盆腔感染,给予头孢唑肟、奥硝唑抗感染治疗。9月27日患者诉腰骶部疼痛不适,体温高达39.5℃,复查血常规WBC 11.63×109 L-1,NE 86.7%,C反应蛋白(CRP)>200 mg/L。9月28日阴道检查结果显示:阴道残端周围水肿,可见脓苔,后壁与直肠间5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触痛,阴道残端左侧角有一包块,大小不清。给予拜福乐(盐酸莫西沙星片)及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出现持续腰骶部疼痛、不适,间断高热,但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10月2日复查血常规WBC 15.36×109 L-1,NE 82.8%,CRP 50 mg/L,拜福乐及奥硝唑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及支持治疗。10月5日B超检查:盆腔积液,盆腔及右侧髂窝包块,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清亮液体15 mL。10月7日体温高达40.1℃,妇科检查:阴道残端可见白色脓苔样物,后壁与直肠间可及7 cm×6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较治疗前软,无触痛,阴道残端无触痛,盆腔未触及明显包块。血常规WBC 15.44×109 L-1,NE 86.4%,继续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盆腔CT扫描:盆腔内见多发不规则炎性包块影,肠管包绕,部分病灶与肠管分界不清。外科会诊考虑肠间小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髂窝液性暗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120 mL。10月10日体温高达40.2℃,腹部检查: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血常规WBC 16.28×109 L-1,NE 87.4%,CRP 135 mg/L。感染科会诊:发热近20 d,7~8 h出现1次体温高峰,高达40.7℃,考虑由感染所致,给予美罗培南联合氟康唑抗感染治疗。再次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髂窝液性暗区,抽出黄色浑浊液体110 mL,送检。10月12日体温高达39.8℃,腹部检查: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WBC 21.11×109 L-1,NE 91.9%,CRP 196 mg/L。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输血浆等支持治疗。多次血培养、盆腔积液培养未培养出细菌。病情无好转,10月14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可见肝周及盆腔积液200 mL,直肠前直径6 cm包块,其左方见直径6 cm包块,髂血管间隙内见脓苔。考虑盆腔慢性炎性包块,行清除术见包块为实性组织,质脆,灰白色。术后予厄他培南抗感染治疗,输血浆、清蛋白、氨基酸等支持对症治疗。病理回报:低分化鳞癌。低温1周后体温渐增高达40.2℃,考虑术后继发感染,盆腔引流呈脓样,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呋喃妥因敏感,加用硝呋太尔口服、氟康唑及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情绪不稳,出现腹泻、肢体麻木等不适,更换磷霉素感染不能控制,体质逐渐衰竭,11月10日拒绝治疗出院,不久即死亡。

    作者:王文慧;郝榆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欢迎订阅《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SID )是儿童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低自尊心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身。儿童SI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与现代儿童的生活模式息息相关,现已成为一种“时代病”。本文就儿童SID的原因及其治疗作一综述,以预防儿童SID的发生,提高儿童SID的治愈率。

    作者:白玲玲(综述);郭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