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庆雄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吐哈石油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用蓝光治疗及观察纪录和护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93例患儿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经蓝光照射8~12h后,血清胆红素值恢复正常,无1例患儿出现脱水、感染、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蓝光照射疗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很好,其中采用了正确护理也是蓝光照射疗法获取很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郭冬梅;郭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在医院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于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巨大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前、统计工作中及统计工作后的有效利用,阐述医院统计信息化对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医院统计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有效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提高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论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统计中的应用对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乃至医院管理质量有巨大帮助。
作者:司超增;涂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7min就有1例孕产妇因PPH死亡[1]。近年来有学者将产后出血量≥1000ml称为严重产后出血(sever postpartum hemorrhage,sPPH)。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而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称为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iPPH)[2]。现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2例iPPH病例资料,其治疗结局完全不同,成功1例,死亡1例。结合文献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珏红;李晓琴;倪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人性化护理,并将实施措施细节化,具体化,以便缓解术前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和手术能够得到顺利进行,并在使术后积极配合医生顺利恢复。本文通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中的重要应用,列举出相关对策。
作者:陈燕;魏小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脓毒症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并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脓毒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进行血液灌流并血液滤过治疗,给予积极的生命体征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认知干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各项检测指标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约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并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全面的疾病护理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肖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特殊病例的分析来拓展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思维,运用事物的发展规律、部分与整体及物质普遍联系的哲理去推敲一个个体连续发生多器官恶性肿瘤的现象,它们彼此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或因果关系。通过了解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医学影像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一个个体可以发生多器官恶性肿瘤,相互之间可以存在潜在联系。
作者:李昊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现阶段护理人员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某市立医院共162名护理人员,通过闭卷答题的形式对三个方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计20个问题进行现场调查,并现场回收回答完整的有效问卷共159份。结果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达到了75%,但对其有效传染途径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存在一定理解误区。结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需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力度,制订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大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蔡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6例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护理措施。方法6例TTP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及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为TTP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惠;廖海英;夏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95.25依4.74)分、满意度(9.73依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0依10)明显短于对照组;运动(71.8依4.5)、痛觉(76.8依3.4)、触觉(86.5依4.9)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产后抑郁症是涉及到生理、心理、产科、社会等多种方面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孕产期妇女的健康水平不仅能代表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水平,还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应引起个人、家庭、社会和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配偶、照顾者和护理人员。现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莉;丁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过治疗与有效地护理119例痊愈。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罗明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4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结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约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95.25依4.74)分、满意度(9.73依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术后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的一种病症。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所致。那么,通过具体分析疾病病因、症状和食物的性味,合理搭配膳食或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药物制成可口的菜肴,从而达到增进患者的食欲及营养的目的。中风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康复患者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合理安排膳食,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
作者:袁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有效控制率低下,我国以Ⅱ型糖尿病为主,仅靠单纯的西医治疗是不足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是理想的途径。中医诊治关键在于辩证论治,对于糖尿病中医证型各家也有多种认识和分型,普遍较多的以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热困脾、血淤脉络5型。通过中医的分型诊断对社区糖尿病进行中医证型的横断面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情况,结合西医生化指标,评价糖尿病证型流行现状,为更有效的全面规范的防治糖尿病提供基础。
作者:樊爱青;徐蓉娟;曾艺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小儿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后获得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0例,对所有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高热护理、进行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并且对患者进行床旁隔离,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结果针对患者完成全方位精心护理后,终获得疗效确切,对于40例小儿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后均没有新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患有IM的小儿患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对其只能采取一般方法进行治疗,对患儿实施全方位精心护理能够显著将终的治愈率提高,防止出现并发症。
作者:顾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COPD高企的发病率,及迁延反复的发病特征,给患者和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其稳定期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其发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方法应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分析自中国知网(CNKI)搜索新的穴位注射与COPD稳定期治疗以及与穴位注射相关的临床研究,以获得后的结论。结果近些年来长效LABA、ICS等局部吸入性药物的诞生已经显著改善了部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相对昂贵的价格以及使用的复杂性,仍旧带来了患者依从性的问题。结论中医穴位注射拥有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等多种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领域中有一定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王众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水平也越来越关注,并且,由于大部分内科疾病病情复杂,病因难以明确,其中一些内科疾病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一些内科疾病治疗的成败和护理工作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现在,随着生活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处理要给患者做好基础的护理之外,还必须要注意对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实例出发,对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作者:张合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近半个世纪来人类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的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随着对造血干细胞特性、移植免疫及HLA配型等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的出现和综合治疗能力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从初的一项作为终末期患者的挽救措施,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HSCT患者造血系统经预处理后严重受损,造血高度抑制,对患者的恢复有严重影响[1]。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3~54d[2]。此阶段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对预防和治疗出血很关键,对移植成功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作者:吉慧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校护生在骨科临床见习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享经验体会。方法护校95名学生进行为期2w的见习,通过分析可能存在问题,制定合理对策进行带教。结果95名见习生在骨科顺利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结论针对护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有计划带教,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郭玲;单艳;莫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妤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