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刘映川;何莉;赵鹏程;陈维永

关键词:托伐普坦片, 低钠血症, 肝硬化
摘要: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肝硬化失代偿伴严重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肝硬化失代偿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限水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治疗外给予口服托伐普坦片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钠浓度、血渗透压及腹水情况均的显著改善。结论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可提高血清钠浓度、减少腹水,未见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简便且安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80例不典型心电图特点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方法对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13例患者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8例患者右室心肌梗死,5例患者正后壁心肌梗死,17例患者心脏传导阻滞,12例患者出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无规律,临床应当结合症状表现及心肌酶学、血清标志物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作者:周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清Cystatin C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在评价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Cystatin C。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均大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血清Cystatin C与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肾活检显示,血浆 Cystatin C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彭晓杰;李群;黄玉辉;郑卫民;傅睿;苗静;齐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常规组40例。常规组采用口服盐酸丙卡特罗治疗,采用酮替芬治疗。治疗组以常规组治疗为基础,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应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孟鲁司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使用较为安全并且服用便捷,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玲;赵敏燕;刁新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普通肝胆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普通肝胆外科住院患者204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6.67%,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积极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而且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对护理事业健康、长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阴道彩超诊断宫内节育器下移的价值

    目的:用阴道彩超检查宫内节育器(IUD)的种类、下移情况,探讨阴道彩超在IUD放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12月1年内经阴道彩超检查所有放置IUD的1059例患者中IUD的种类、下移情况进行分析,并经取环后证实。结果1059例放置IUD的患者中165例出现下移,下移率15.58%。其中,T型环包括(TCu380A、曼月乐)133例,下移30例,下移率22.55%;活性γ环50例,下移10例,下移率20.00%;惰性金属单环361例,下移60例,下移率16.62%;柔适吉尼环223例,下移30例,下移率13.45%;爱母环241例,下移30例,下移率12.44%;V型环60例,下移5例,下移率8.33%。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对 IUD放置结果诊断、评估以及指导放、取IUD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柏拉图分析法在开展优质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柏拉图分析法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结果整改前患者满意度为96.4%,前3项不满意数为220次;整改后患者满意度为99.6%,前3项不满意数降至31次。结论柏拉图分析法能够使护理管理者从发生问题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少数重点的关键因素,并通过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红剑;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工作人员学习的场所,是了解医学新动向、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新技术的窗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医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就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王卫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microRNA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

    microRNA即微小型RNA片段,它是一类内源性、长度约为16-29nt的不进行编码表达的小段RNA片段。microRNA参与多类小的增殖、发育及分化凋亡过程。基本作用机制为其靶向受体mRNA不同程度的结合,从而引起部分mRNA的翻译表达抑制,在基因转录水平进行相关性调控。microRN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作为促癌基因参与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的生成。本文就microRNAs的产生、作用机制及与胃癌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胡洪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与产妇心理健康研究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乳喂养问题,以及对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检测7个月龄婴儿进行外周血HBVM。结果经检测,80例婴儿的HBV感染率为5%。结论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前提下,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实现安全的母乳喂养,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健辅导,以更好的保证母婴的身心健康。

    作者:马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及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方法选择我镇2012年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480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240例,对照组2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保健护理,干预组从孕期开始增加预防新生儿黄疸方法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生理性黄疸程度较对照组轻,发生病理性黄疸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刘汝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检验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患者血清进行前 S1抗原、与肝病毒 e抗原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结果所有乙肝病毒患者血清样本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76例,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61例,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83例。其中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61例患者中前S1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7例,阳性率为77.05%,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有50例,阳性率为81.97%,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脱氧核糖核酸呈现阳性的83例中,前S1抗原阳性72例,阳性率为86.75%,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的有48,阳性率为57.83%,前S1抗原阳性率和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前 S1抗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干细胞损伤等的检测指标,为乙肝病毒患者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在乙肝诊断治疗中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茂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8~2012年闸北区彭浦镇地区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彭浦镇地区2008~2012年幼托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年幼托机构传染病传报资料,使用 SPSS10.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彭浦镇地区共发生传染病6种,324例,年发病率27.71‰;发病率前4位的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较为集中在小班和中班。结论要加强对幼托机构保健工作的管理,尤其是民办园所,进一步规范卫生保健工作的流程,督促其完善各项制度,并落到实处,使得幼托机构的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凌燕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症的健康教育实践与评价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实践,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评价老年高血压合并症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本中心对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症患者从进院到出院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相关知识和不良生活方式情况评估,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并评价教育前后高血压合并症患者行为改变差异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各项知识水平评分满意,血压控制满意,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心脑管疾病合并症明显患降低(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合并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作者:杨葵;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十一味益肾降糖片对DN大鼠血清CysC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十一味益肾降糖片对DN大鼠血清CysC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Ⅲ期DN大鼠模型,设立空白组(A组)、模型组( B组)、十一味益肾降糖片组(C组)、厄贝沙坦治疗组(D组)。灌胃12W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胱抑素(CysC)等指标。结果十一味益肾降糖片可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FBG、CysC等指标。结论十一味益肾降糖片可降低Ⅲ期DN大鼠FBG、CysC等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显著保护肾脏功能。

    作者:闫镛;庞国明;李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ACLF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因其病变机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性。因此从中西医角度认识、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金瑞瑞;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产科的镇痛效果及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2013年于我院进行足月生产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镇痛阻滞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产程用时、分娩方式、产后1h失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98.46%)、阴道分娩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产程(6.03±0.32)h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在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并可加快产程的进展。

    作者:宋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3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临床护理,总结观察病情及护理要点等经验。结果恢复良好26例(19.7%),中残16例(12.1%),重残29例(22.0%),植物生存25例(18.9%),死亡36例(27.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人员要良好的专业素质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俊利;常文爱;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后勤服务对中职护生心理健康影响调查及对策研究

    对2012级813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后勤服务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差、人际关系差、常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6.5%、3.5%、1.5%;不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差、人际关系差、常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16.5%、11.5%、8%,P值均少于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对后勤服务满意的护学生中,学习兴趣高、人际关系好、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32.7%、44.5%、69.8%;不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高、人际关系好、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21.8%、29.9%、55.5%,P值均少于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唐新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上肢深度烧伤的美容整复治疗探究

    目的:对上肢深度烧伤的美容整复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9例上肢深度烧伤患者,给予美容整复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进行美容整复治疗后,皮片移植有效率为94.73%,无1例患者截肢或再次进行移植整复,经3~6个月回访调查后患者均对移植外形功能满意。结论治疗上肢深度烧伤患者,在皮源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完整的中厚皮片移植,提高患者在植皮手术中的有效率,既可使上肢的外形美观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晓雪;寇强勇;饶一鸣;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满意度调查表》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满意度调查表》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10年~2013年每年第1、2季度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对表格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表格内部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人口学分布呈自然分布规律,无统计学偏差。患者按照治疗前、治疗后分组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满意度调查表》的规范填写。拟合优度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同一量表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先后进行2次测量所得结果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发现重测信度均高于0.75,提示量表稳定性佳。本次研究得到4个因子,各维度的chronbachα系数在0.7214~0.8426,结构完全符合Schaufel i的理论,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科室近3年来的科室满意度调查结果和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医疗和护理行为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体现了患者对医生的良好依从性。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能体现医疗服务指标的改善,反映一般人群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是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院、科室管理水平评价的全面反映。还能够体现出时代感和现代医院、医疗活动的人文特点。

    作者:岳春生;张敬;马华松;陆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