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
Slits家族及 Slit-Robo下游信号通路中RhoGAP分子SrGAPs家族在神经元轴突导向和突触生长中有着重要作用,且与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Slit2和SrGAP2在难治性癫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研究也很广泛,本文就Slit2和SrGAP2与难培性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毕艳旭;聂磊;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定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7.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共计出现1例(1.39%)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糖,对照组出现1例头痛、1例贫血,总不良反应率为2.78%,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对比3=0.2041(P=0.65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总有效率,稳定患者血糖,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菅丽萍;朱靖;吴媛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预防妊娠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治疗的128例妊娠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保胎药物预防,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宫颈环扎预防,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妊娠周为(32.62±5.14)w,出生胎龄为(33.84±6.15)w,胎儿存活率为100%;对照组妊娠周为(27.95±5.62)w,出生胎龄为(30.06±5.71)w,胎儿存活率为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宫颈环扎预防疗效确切,可推广运用.
作者:许杨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麻醉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低血压、寒颤、头痛等并发症现象的发生率为13.0%,对照组的并发症现象发生率为42.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作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分成齐拉西酮组(48例)和阿立哌唑组(48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后4w、治疗后8w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的FPG、TG、TC均无统计学变化(P>0.05);两组间FPG、TG、T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刘洪秋;魏俊明;张雅楠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析采用两种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24例,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单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经皮膀胱造瘘通道和尿道双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梗阻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得以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置留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前列腺电切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碎石清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腔内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症状,解除排尿梗阻,但采取经皮膀胱造痿通道和尿道双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通道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通道术式,可进一步缩短碎石清石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刘宝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的矫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度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理想,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缪贤林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多维度联系临床管理体系是指将多种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包括院长行政查房、走动式评讲医疗质量以及将职能科室和临床联系起来等多种形式.这样的管理体系对于临床一线部门具体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沟通和配合工作起到了强化作用,通过对医院内涵建设得加强,将医院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
作者:邱春珍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常常会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方法 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
作者:伍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常见病、发病.有关资料证明,我国发病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均居世界首位,尤其乙肝病毒携带者居多,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久治不愈又易转为肝硬化及肝癌.1994年4月,根据资阳市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中心的课题安排,笔者接受了中药治疗乙肝课题,自拟乙肝康,并于次年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科研立项,通过20年对26例各型乙型肝炎和19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治疗观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作者:钟正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86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综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实中,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江开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肱骨近端骨折为常见四肢骨折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攀升[1],高龄患者多伴有内科基础性疾病、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碎裂严重,功能恢复差,目前仍是治疗难题,而微创手术治疗该骨折具有很大的优势,本人就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做一分析.
作者:吴增礼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护理后FEV1 、FVC 、FEV/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5±0.42 vs 1.48±0.39,1.94±0.54 vs1.68±0.44,74.21±6.39vs71.21±5.98) (P<0.05).结论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缓COPD病情进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裴淑敏;郑学艳;薄淑萍;姚建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商品名:美福康)Ⅱ型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商品名:美福康)Ⅱ型治疗3个月,对照组用保妇康凝胶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HPV转阴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商品名:美福康)Ⅱ型治疗宫颈HPV感染效果明显且安全,适合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利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在儿科护理当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2例儿童患者,将14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善71例.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则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状况要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的家属满意率也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为此,两组无论在患儿的恢复状况上还是家属满意度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提升患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更加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能够确保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中药调剂中的八个环节即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剂量调配、炮制处理、脚注执行、药物质量、调剂复核及发药交待中影响重要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只有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操作,才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确保用药的安全.结论 中药调剂作为医院调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药的安全,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只有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操作过程,才能提高提高临床疗效,并保证用药的安全.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60例CABG患者,术前经CT诊断脑梗死病史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58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通过严密观察及监测可有效预防并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通过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促进大部分患者的康复并能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作者:王晓蕙;王誉霖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3例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胸腔积液量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并采取胸腔积液抽取和心力衰竭纠正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5例患者右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22例患者左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6例患者双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且胸腔积液量越多,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高.所有患者经过胸腔积液抽取以及心力衰竭纠正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综合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松林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维生素B6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治疗高Hcy血症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33例采用大剂量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B组33例采用低剂量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C组32例采用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D组32例不予B族维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12月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A、B、C组治疗后3月、6月Hcy水平持续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C、D四组Hcy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 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分析,A、B、C组治疗后Hcv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月、6月 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Hcy水平均低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叶酸的B族维生素治疗对高Hcy血症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小剂量叶酸和大剂量叶酸联合治疗的效果一致,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采用小剂量叶酸的联合方案.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6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收集患者身高、体质量、吸烟史、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所有患者抽取血生化、糖化血红蛋白、血气分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1综合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COPD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PWV>14m/s为高动脉僵硬度高的诊断截点.分为PWV>14m/s组及PWV≤14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PWV>14m/s组及PWV≤14m/s组患者年龄、COPD疾病严重程度、氧分压、糖化血红蛋白、LDL-C、收缩压及脉压存在差异;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康昱;侯原平;陈清;陆玫;吴金玲;方向阳;高春英;孙倩美 刊期: 2015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