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M液体敷料在婴幼儿头皮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杨玲

关键词:婴幼儿, 头皮留置针的固定, 护理
摘要:目的 对比使用3M液体敷料和单纯使用留置针敷贴在婴幼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我院的122例1个月~1岁采用头皮留置针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成61例的治疗组和61例的对照组,治疗组的婴幼儿在固定头皮留置针时选用3M液体敷料涂抹后再加留置针敷贴和少量胶布来进行固定,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留置针敷贴加胶布的方式进行留置针固定.结果 经过3d的治疗观察后,会发现相比于治疗组的婴幼儿,对照组中用单纯留置针敷贴加胶布的方式固定的留置针容易发生松动,甚至脱落,而且头皮部位会发生皮肤发红、长术泡、甚至严重的会皮肤轻微腐烂现象.结论 在婴幼儿头皮留置针操作中,3M液体敷料的使用,不仅方便操作,固定牢固,对婴幼儿的皮肤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家长也对医院的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庶虫丸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于大黄庶虫丸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大黄庶虫丸治疗,观寨并得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和体力状况KPS评分得分情况为:治疗前为51.38±4.69分,治疗后为50.04±715分,两组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患者在服用大黄庶虫丸进行治疗后,其生存质量和体力状况无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得分情况为:治疗前为2.58±0.54分,治疗后2.39±0.54分,两组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表明大黄庶虫丸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效果不明显;所有患者当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7例,有效7例,稳定1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8.89%;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大黄庶虫丸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不明显,主要能稳定KPS低于50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在治疗中均为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表明大黄庶虫丸安全性较高.

    作者:晏雪花;朱丽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与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与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MPU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79例,病史2个月~4年,结石直径0.8cm~1.9cm,平均直径1.2cm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分RLUL组43例和MPUL36例.结果 RLUL组43例均顺科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明显并发症.MPUL组30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83%,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 RLU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方面优于MPUL,可以作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图超;李良成;龙曦曦;陶明国;吴育礼;王伦祥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行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高于观察组5 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需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马珂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刍议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

    目的 研究胃肠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并为胃肠间质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牧治的胃肠间质肿瘤患者56例,观察56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的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患者的瘤细胞CD117、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波形蛋白(Vimentin)分子和S-100蛋白分子进行检测.结果 在56例常见的肿瘤患者中,良性为21例,恶性为29例,潜在恶性为6例,恶性肿瘤由上皮样细胞以及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的波形蛋白、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和瘤细胞CD117显示阳性率较高,S-100蛋白分子则显示阳性率较低.结论 胃肠间质肿瘤在HE染色的形态下,利用免疫组化法能够有效诊断和鉴别胃肠间质肿瘤的的类型,免疫组化法对于瘤细胞CD117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对于i型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具有显著的敏感性.

    作者:钱坤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风湿四项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风温四项检测在类风温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5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RA组)、5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风湿四项(ESR、hs-CRP、RF、抗CCR抗体)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水平,评估RF、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效果.结果 RA组和非RA组的ESR、hs-CRP、RF、抗CCP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组的RF、抗CCP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非RA组,P<0.05;RF对RA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抗CCP抗体和RF+抗CCP抗体,P<0.05;但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特异性均显著高于RF,P<0.05;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对RA的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F(P<0.05).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的ESR、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 风温四项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RA检测的特异性,是早期诊断RA的有效指标,其中抗CCP抗体还能为RA疾病进展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苏金初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使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照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李冰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消化科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科静脉输液的风险及对策.方法 建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各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静脉输液的质量,对发生的相关风险进行根因分析并整改.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发生的投诉、药物渗出、静脉炎、药物输注顺序、输注时间、间隔时间、穿刺不成功、滴速与病情不相符、护士针刺伤等风险事件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静脉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输液风险的发生.

    作者:王琼芳;郑尚兰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冠状动脉突发性的梗塞,以致心肌出现急性血液供应不足,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死亡[1].该症在急诊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或其他临床治疗,快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翟燕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和鉴别意义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和鉴别意义.方法 在我院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照,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患甲状腺恶性结节,对照组患者患良性结节,对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为Ⅲ型血流,对照组多为Ⅰ型和Ⅱ型血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结节结构、边界、钙化灶、回声类型方面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可发现恶性与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有较大差别,两类患者的血液分布与超声图均有所不同,对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文兵;李秀兰;丁波;熊俊;肖艳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来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204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所护理时的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的是护理干预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在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HSS、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12.75%显著低于对照组63.73%(P<0.05).结论 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冯芳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46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 对4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进行分析,探索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组依据胫骨张力在内侧的原理,行切开复位,钢板安置于前内侧,为愈合创造了较好条件;保守组以传统夹板或石骨固定,有的配合牵引.结果 手术治疗组31例,30例治愈,占96.77%.保守组15例,均骨性愈合.结论 对非稳定性骨折在务件允许前提下,应尽可能手术固定.

    作者:许清;卢光辉;杨文宇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应用气管切开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脑干损伤应用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6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随机划分成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亚低温治疗、高压氧催醒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治疗等,研究组患者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参照GOS结果进行分级,研究组Ⅰ级6例,Ⅱ级1例,Ⅲ级8例,Ⅳ级6例,Ⅴ级9例;对照组Ⅰ 级 10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4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在早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中早期应用气管切开,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治疗效果显著且良好.

    作者:王正元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在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具体步骤和治疗效果.方法 从来我院治疗面神经炎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并配合使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 在科学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下,5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面神经炎全部得到治愈,且不存在复发情况.结论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必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水平,加快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速度.

    作者:彭梅珍;冷情英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时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患者共74例,对其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结果总结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治疗经验.结果 74例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症状体现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后,93.24%的患者的孕期得到了延长;18.92%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并发症;82.43%的患者顺利生产.结论 在对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进行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病情加重等情况,必要时需要终止妊娠,以免造成更加巨大的损失.

    作者:魏静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情况,旨在通过检验结果研究,找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卫生院接受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100例,对这100例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经过回顾性的研究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可看出,导致血常规临床检验准确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不仅和临床标本采集有关,还和检验设备以及人为操作等原因有关.结论 在血常规临床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影响因素,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要想解决临床检验准确性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相关影响因素,保证标本采集和临床检验操作规范性.

    作者:包璟玉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究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行盆底重建术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临床资料,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49例干预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子宫脱垂的有效治疗途径就是盆底重建术,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策能够提升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患者也能够进行恢复正常生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左云云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的静脉麻醉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静脉麻醉的老年患者共94例,采用随机方法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7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称之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通过璃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的对比,称之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三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瑞芬太尼相比于芬太尼的静脉麻醉,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更快.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情况和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及母乳喂养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骨创伤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升高与骨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81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和7d血清.对其血清中的D-二聚体和健康人群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骨折患者D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不断下降并趋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栓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瑞罡;李浩强;田锋 刊期: 2015年第47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舒适率为93.18%,明显较对照组72.73%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0.91%,较对照组75.00%高,存在明显差异(P<0 05).结论 手术宣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可促进患者提高舒适率,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对降低护患纠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亚丽;徐燕萍 刊期: 2015年第4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