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分析

朱小龙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 老年, 腹腔镜手术,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临终关怀10例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社区临终关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社区共收治10例患者,对10例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减少躯体和精神痛苦,提高后阶段的生命质量。结果患者减少痛苦,宁静、安详的度完人生后时刻。结论社区临终关怀提高临终生存质量,患者和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梅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治疗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骨折速愈汤内服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2%,骨折部位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1.21±0.72)w;观察组的相应值为89.58%,(8.05±0.87)w。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的平均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对治疗骨折效果显著。

    作者:刘堂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影响急诊输液室医疗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针对急诊输液室,对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对策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性。方法针对医院急诊手术室,在准备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护理人员、临床医师以及配置中心等共同合作有效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性。结果通过医院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有效确保输液工作的安全性,急诊输液室的有关安全隐患得以有效消除,终医院急诊输液室的工作质量获得显著提高。结论医院急诊输液工作同诸多部门表现出密切的关系,只有相互团结,终才能够有效确保急诊输液室工作的安全性。

    作者:蒋雪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手指定位联合注射部位轮换及血糖监测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胰岛素药物注射的特性,运用手指定位联合注射部位轮换及血糖监测卡,减少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组使用手指定位联合注射部位轮换注射卡,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比较,观察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手指定位联合注射部位轮换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减少,未出现脂肪硬结、萎缩、增生的并发症,血糖控制稳定。结论手指定位联合注射部位轮换及血糖监测卡的应用,使注射部位有间歇期,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可以记录测血糖的日期和数值,方便记忆,方便复诊。

    作者:郑娜;杨霞;唐芳;胡秋兰;彭华萍;王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势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静点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茱杞偏瘫汤内服配合静点小牛血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静点小牛血清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豫,对照组为73.7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静点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具有明确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春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平衡膳食,应用Vitb12、叶酸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仅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提示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有积极影响。

    作者:马宏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有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有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使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月萍;吴兰芳;刘小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温州市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回头率。方法对温州市2013年~2014年97733名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20名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调查并记录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7733名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74%,其中,心理因素占56.7%,空腹饥饿占27.1%,疲劳占10.8%,脉细导致献血时间过长占2.2%,环境因素占2.1%,其他(晕血、晕针或者原因不明)占1.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尽量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消除恐惧及紧张的情绪,保证正常的饮食及作息,可大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夏梅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快速与慢速扩弓治疗后骨性变化探讨

    目的比较应用快速、慢速扩弓对青少年牙弓狭窄进行治疗后骨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平分为A组、B组各33例分别给予快速、慢速扩弓治疗。结果 A组患者接受快速扩弓治疗后,患者腭中缝打开量各指标均显著大于接受慢速扩弓治疗的B组,<0.05。结论应用快速扩弓对青少年牙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骨性扩展度显著大于慢速扩弓治疗。

    作者:杨航;母红;高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疝气患儿采用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疝气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与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为8.9%,对比差异明显(<0.05)。结论对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优良,创伤较小,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现象,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普布次仁;次旦罗布;童宗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儿腹泻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本文结合我院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3年间收治54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临床资料,重点探讨微生态疗法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具体应用。治疗期间我院对此54例患儿统一采用蒙脱石散配以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在用药期间注意对患儿施以锌元素补充,并注意调理患儿的饮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病时,医生要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加以用药,并注意在饮食方面加以调理,做到综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黎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分析评价

    目的调查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我院516份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6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中49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7%;其中切皮前30min~2h内给药的421例,占85.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8类17种,应用频次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一代(206例,41.7%)、头霉素(188例,38.1%)、青霉素(47例,9.5%);单一用药491例(99.4%),二联联合用药3例(0.6%);56.3%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超过24h。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制订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

    作者:张太平;廖应琼;梁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6例

    目的研究评价腹股沟复发疝应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2014年3月3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使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30~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d,术后随访,无1例患者出现再次复发。结论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及随访

    目的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45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45例血小板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随访2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字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比血小板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差,出血并发症风险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邓月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配合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护理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4例,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配合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器械护士护理,配合组采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实施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徐茜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谈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与患者关系

    目的充分发挥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的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和改善药师与患者的关系。方法通过论述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和剖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找出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是患者所需要的,同时患者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结论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孙胜;沈海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成人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97.5%有咳嗽,75%患者出现发热,经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其中60例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为(8.4±4.6)d,18例咳嗽患者在(7.5±3.8)d内始明显减轻,肺部病灶、肺外系统损害也逐渐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日(16.6±2.5)d。结论支原体肺炎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影像学变化多样,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宗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例羊水栓塞患者并发DIC的成功救治及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病,但其起并急骤、病情进展凶险、死亡率高达50~86%[1],是考验当班医护人员的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能力及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决策水平,当前,医务人员应对羊水栓塞早治早诊、综合救治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将1例羊水栓塞并发DIC的患者成功救治、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作者:施官秀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洁净手术室的手术人员管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的手术人员管理要点。方法配置收发更衣、鞋柜钥匙专职人员,进出手术室人员要严格控制,进行手术室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控制手术室人员进出手术室时间,减少流动性,增强对手术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结果采取上述措施之后,降低了手术室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将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结论做好手术室管理工作,加强对手术人员的科学管理,才能使洁净手术室发挥预期效果。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报告

    目的对穿透性胎盘植入术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例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以及14例文献报道中的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植入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超声、磁共振成像,确证对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病理。初产妇发生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为3例,经产妇发生为12例。15例患者中,全子宫切除为6例,次全子宫切除为5例,保留子宫的为6例(包括来我院治疗的1例),来我院治疗的1例患者,先经过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和药物灌注栓塞术治疗后,胎盘没有排除,后经过宫腹腔镜联合切除病灶,保留了子宫。15例患者中,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1例,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1例,因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浆膜层出血,发生腹腔内出血的患者为1例,其余的12例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容易引起穿透性胎盘植入,利用超声检查、MRI检查,能够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率,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保守治疗,以及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切除病灶,都能够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何会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