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彪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HR为(86±7.6)次/min、R为(20±5.6)次/min,低于对照组(<0.05);实验组SPO2为(94±5.4)%,高于对照组(89±5.2)%(<0.05)。结论: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庄远非;储德节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的手术人员管理要点。方法配置收发更衣、鞋柜钥匙专职人员,进出手术室人员要严格控制,进行手术室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控制手术室人员进出手术室时间,减少流动性,增强对手术室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结果采取上述措施之后,降低了手术室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将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结论做好手术室管理工作,加强对手术人员的科学管理,才能使洁净手术室发挥预期效果。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伤口可定义为由机械、电、热、化学等因素造成的或因生理变态形成的皮肤缺陷[1]。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伤口愈合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治疗方法,新型敷料层出不穷,国外科学家经研究提出了湿性愈合的新理念。本文就主要对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孙晓燕;嵇赛英;奚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内侧置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应用前外侧入路内侧置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2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根据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8.9%。结论肱骨中远段骨折采取前外侧入路内侧置板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肘关节可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生。
作者:尹升吉;伦学刚;张新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流障碍[1]。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0.13%~6.78%[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难度的增加,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在气腹状态下实施,而气腹压力相当于妊娠末期子宫对盆腔血管的压力,阻碍下肢静脉的回流,故可诱发DVT的形成,进一步导致肺栓塞(PE)的发生,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我科近年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董学平;王亚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在阑尾炎手术过程中,术期护理的具体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选定好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术期护理。分析二者之间的满意度和并发率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5%。实验组在满意度情况方面更高。实验组中出现并发状况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中有4例。实验组的并发率更低。结论在治疗阑尾炎的手术过程中,进行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效果有提升作用。
作者:张根兰;胡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近几年,通过对临床工作的观察与研究,长期卧床患者出现了众多的并发症,而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患者活动更加受限及气道创伤,更加重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潜在并发症及护理策略综述如下。1潜在并发症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见潜在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气管食管瘘、压疮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高发的主要原因有:各种侵入性导管破坏了气道和黏膜的防御机制;患者长期卧床活动严重受限;无菌技术不严格;相关工作人员对患者爱护体贴不到位。VAP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和医疗成本增加[1]。
作者:李如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急诊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2013年5月~11月急诊经口气管插管的8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率只有77例,成功率87.5%,科室经过原因分析后,对所用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于2013年12月科室进行1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对2014年1月~6月,对急诊需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102例进行效果观察。结果99例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成功率97.06%。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
作者:潘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采用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 a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13年9月年共收治Hof a骨折9例,按Letenneur[4]骨折分型:Ⅰ型6例,I 型1例,Ⅲ型2例,其中外髁骨折7例、内髁骨折2例,无双髁骨折病例,合并髌骨骨折1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2~61岁,平均37岁。采用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按Letenneur等[4]的Hof 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评定,本组获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 a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适合于Hof a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郭锐;张恩赦;杨艺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作用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自1998年9月~2013年10月单用As2O3治疗高危不能耐受化疗的APL 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我院初治住院患者,经血象和骨髓象确诊为APL,符合诊断标准[1],按FAB分型,经遗传学诊断符合APL。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6~65岁,中位年龄42岁,就诊时外周血象:血红蛋白50~70g/L,白细胞大于28.7×109/L、血小板小于12×109/L,均合并不同部位出血及凝血指标异常,3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为85~160U/L,发热合并肺感染6例,1例肾功能异常(肌酐122~160mmol/L),2例心功能、心电图检查异常。
作者:冯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精神性应激,明显区别于躯体性应激,既往研究动物应激的模型如电击足底、限制性应激、束缚应激、强迫游泳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躯体应激的成分,不能很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人类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或应激。而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Communication Box)[1],模型箱由比较坚硬透明的有机玻璃平均分成9个相同的单元格,中间单元格内地板是通电的,其内放置的S-D大鼠,接受电击,为生理应激鼠(senders rat),中间单元格的四周单元格的地板是绝缘的,其内放置的S-D大鼠,不接受电击,而是旁观生理应激鼠遭受电击的过程,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而产生精神应激,称为精神应激鼠(responders rat)。精神应激鼠本身在躯体上不受到电击,不产生剧烈运动等变化,因此这个模型可以比较客观地研究精神应激问题。
作者:高艳杰;李功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以及不良应用反应情况,为参附注射液临床护理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我国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当中进行参附注射液相关内容搜索,数据库都属于2010年1月~2014年4月参附注射液是主要的搜索词,还对我国各个期刊当中出现的关于参附注射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内容主要是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另外还有药物应用量、以及应用途径等。结果一共对1500篇文献进行了调查研究,文献当中的参附注射患者共有21600例,主要包括4例过敏性反应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属于过敏性休克,另外21596例患者都是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给患者服用参附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治疗当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确切掌握药物剂量,观察用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我国目前在参附注射液使用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提高参附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
作者:余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分析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肩周炎患者(82.0%),差异明显(<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实施臂丛麻醉下的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恢复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恢复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评估量表(HRSD)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86.1%患者存在自悲感,72.2%患者存在孤独感,94.4%患者存在畏惧感。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HRSD评分平均为(15.2±2.8)分,低于干预前的(22.7±3.5)分,干预前后HRSD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根据恢复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门诊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3年2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1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在内科门诊中应用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金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调查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我院516份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溶媒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6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中49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7%;其中切皮前30min~2h内给药的421例,占85.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8类17种,应用频次排序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一代(206例,41.7%)、头霉素(188例,38.1%)、青霉素(47例,9.5%);单一用药491例(99.4%),二联联合用药3例(0.6%);56.3%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超过24h。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制订完善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措施。
作者:张太平;廖应琼;梁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1胸膜增厚1.1胸膜增厚的病理基础胸膜增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感染、肿瘤、变态反应等多种疾病所引起胸膜的炎症伴随着胸腔积液的产生,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其中感染为常见的原因,可以引起胸膜增厚的胸膜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类[1]。转移性胸膜肿瘤占大多数,因为肺癌、乳腺癌为常见。原发性的胸膜肿瘤多为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起病隐匿[2]。早期诊断是积极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及有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冯桂林;史良会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在正畸治疗中骨埋伏牙拔除的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正畸病例共128颗骨内埋伏牙,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患牙。结果128颗患牙均在45min内拔除,术后未出现感染、干槽症、邻牙损伤、张口受限等并发症,齿槽骨饱满,有利于邻牙移动,促进正畸治疗效果。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大限度内保存骨组织,减少骨丧失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使齿槽骨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的牙科畏惧情绪,是正畸治疗中拔除骨埋伏牙的好方法。
作者:王留宏;杨政;王一霖;娄新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80例急危重患者进行NEWS评分,跟踪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停留期以及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佳截点。以佳截点为界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两组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NEWS可预测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039)、(0.968±0.013)、(0.831±0.042),佳截断点分别为7分,6分,8分。以6分为佳截断点,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采用NEWS可以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的效果,使患者尽早获得对症治疗,提高预后。
作者:陈东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时抽取同期我院身体检查正常的70例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联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健;刘喜龙;余茂林;孙流梦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