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陈埅;王月姮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w后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典型症状人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0.05),两组间进行对比发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如奥美拉唑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该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省委门诊离退休人员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从计算机数据库提取2012年~2014年抗高血压药使用数据,抽取2012~2014年诊断为高血压并年龄55岁以上的13874张处方,应用Exce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不断增长,钙离子拮抗剂占所用抗高血压药物的40%,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72~1.06。联合用药比例为79.45%,且以二联用药为主(48.60%)。结论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药物利用充分。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疗效成本。

    作者:李琳华;杨孝顺;寇含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短节段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前后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无差异(>0.05或0.01),术后两组椎体前后高度、椎管截面积较手术前提高,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0),术后两组的Cobb's角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00),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脊髓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观察组6例(10.71%),对照组9例(16.07%),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93,P=0.4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具有疗效好、创伤小且副作用少等特点,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冯明星;肖杰;龙浩;吴陈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发作的自我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控制症状发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自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自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和50.0%,组间差异显著<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后,患者心衰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作者: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SEL-110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介绍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起来我院需在全麻下行手术而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二组即直接喉镜组(M)和视频喉镜组(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声门显露程度也Cormack-Lehane(C/L)分级页、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成功率、咽部并发症,以及插管时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AP(平均动脉压)变化。 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应用于困难气道会降低插管难度、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降低心血管反应,为解决临床气管插管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吴玲娟;龚小云;涂其忠;陈文慧;熊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本文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各大医疗机构中的推广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前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后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并对患者在临床护理阶段的焦虑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对各项评分及评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证明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且试验组50例患者的焦虑情况有了很大好转。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在现代医疗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气管插管术用于急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术用于急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对停止呼吸或者即将停止呼吸的120例急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0例急症患者中一次成功插管有101例,占84.2%,2次及以上成功插管有17例,占14.2%,插管失败2例,占1.67%。结论患者插管失败主要因为体位的摆位存在问题,而且操作人员的技术并不熟练,缺乏经验造成的,有时患者咽喉和颈部发育存在异常,也会造成插管失败,所以,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插管成功。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彩色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1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对这81例患者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了解其是否存在着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且采用病理诊断的方式进行临床对比,了解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81例患者中通过采用彩色超声确诊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而采用病理诊断,确诊淋巴结核转移患者71例,彩色超声诊断出现1例误诊情况,准确率为98.6%。结论针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刘世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胃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胃癌7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为胃癌的病例进行组织观察分析。结果早期胃癌9例占12.86%,符合率6例占66.67%;进展期胃癌61例占87.14%,符合率49例占80.33%;分化型62例占88.57%,分化不良型8例占11.43%。结论胃癌患者大多通过胃镜粘膜活检能够明确诊断。早期胃癌(EGC)能及时发现,会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愈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胃癌其组织形态学特点是多样化的,胃镜与病理观察是临床诊断胃癌的重要途径。

    作者:沈成万;刘长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卒中的社区防治现状与新进展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脑卒中发病次数越多,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越大,患者的社会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快。脑卒中威胁着在全球范围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各国医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国际上已将脑卒中防治重点转移到社区人群。本文从脑卒中社区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康复方面对脑卒中社区防治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俊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1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我院2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诊治与临床治疗方法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后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相关手术指标及生存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本次研究2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7%,胆囊癌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为19%,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原发性胆囊癌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和不同治疗方法有着密切关系,手术治疗与姑息、非手术治疗疗效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胆囊根治术在治疗原发性胆囊癌患者5年后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姑息非手术治疗,早期诊治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但是仍需早期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为后备治疗方式。

    作者:尹碧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性化服务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护理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8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生素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志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文关怀在肿瘤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就肿瘤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则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肿瘤外科护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促进医院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及患者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作者:曹成莉;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鲁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

    探讨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社区健康管理的理念,寻找一种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具体的策略主要有:防控主体的主动性和防控受体的依从性增强策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电子档案策略;进而提高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控的效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徐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Bar et 食管(BE)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确诊为BE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术后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和吗丁啉,并予积极、有效护理。结果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中出现1例急性出血,予以氩离子凝固术成功止血。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E的方法,良好的医护配合和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红;吴文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关于民办高校建立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的探讨

    探讨了在民办高校建设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的思路。专业实验室的建立是教学课程改革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①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特点,以校医院为载体,实现多渠道硬件建设。②发挥民办高校多学科优势,自主研发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和仿真教学系统,构建医学影像实验室的软平台。③加强实验室管理,构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软科学运作环境。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创新。

    作者:迟双会;刘敬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干预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对同步放化疗的敏感度较高,但放化疗比单纯放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要严重很多,有部分患者因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未能达到期望的生存状态。所以优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婷;江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室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进展

    了解重症监护室有创血压的监测方法,管理及相关护理措施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在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适合的患儿15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运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WOND2000F对小儿脑瘫患者做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项目训练和治疗,观察效果并记录结果。结果治疗组运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显效6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治疗组75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显效49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3.3%,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患者,能够改善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水帝;常燕群;黄振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