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

江景珠;林华晶

关键词:循证护理, 神经内科, 老年患者, 压疮预防
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后,其中40例根据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并实行护理方案,另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采取循证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无压疮发生,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0%,两组之间<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制定并实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治疗,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将是未来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糖(FPG)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分成观察组(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对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HbA1c(8.16±1.73)%、FPG(9.21±1.46)mmol/L;对照组HbA1c(5.21±0.37)%、FPG(5.16±0.28)mmol/L;观察组HbA1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HbA1c和FPG水平呈正相关关联(<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相互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和即时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对糖尿病筛查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 Index评定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 Index评定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的评分均较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也较少,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无差异性,>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1;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郭延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CT及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18例,从中选取同时作超声、CT及MRCP检查的82例患者,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2.31%、73.91%、86.96%,特异度分别为53.85%、76.92%、84.6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98%、74.39%、86.59%。2检验显示诊断符合率由高到低分别是MRCP、CT及超声。结论超声和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和CT,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朱广军;单征珊;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等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及时、有效缩短就诊到溶栓、住院的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昕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结合以“法”求“理”--记邢台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作者:于水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工气管材料的研究

    气管是呼吸系统重要的通道,但有时往往会因肿瘤、理化等原因需要行切除,而当切除长度超过6cm,则需借气管假体等代用品来重建气管。迄今为止,对气管假体的研究包括以下几类:1.1涤纶一硅胶制品涤纶、硅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排异反应小,在医学领域应用范围广。虽有报道用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Dodge等使用硅胶材料在兔体内的实验中观察到吻合口外层被纤维细胞包盖,内腔存留大量的坏死细胞,并缺乏可再生的气管内皮细胞,故认为此类产品仅能作为临时通道,而非长久使用[1]。

    作者:李咏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适护理干预用于股骨颈骨折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舒适护理后,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质量产生影响的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院施行一般护理同时加强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院施行一般护理模式。结果有效舒适护理措施干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护患纠纷发生率有所下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结论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一般护理同时加强舒适护理模式后,与一般护理模式相比,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满意度高,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华;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研究其病情决定从药物、心理、生活、饮食和健康指导五个方面进行了护理。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护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浓度;通过对患者进行教育,使患者较为全面了解了糖尿病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结分析ICU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弱了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田金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770例送检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其进行培养鉴定,分析标本菌种分布。结果1770份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出致病菌株为520例,阳性率占29.38%,其中排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17株(22.5%)肺炎克雷伯氏菌80株(15.38%)、白色念珠菌68(13.08%)。结论呼吸道疾病采用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能够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证据,并且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应当加强对标本质量的重视。

    作者:卢丽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连续和间断缝合效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缝合方式对手术成功率、内瘘年通畅率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317例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断及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内瘘年通畅率及血流量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缝合术一次手术成功率及短期通畅率相近(>0.05),间断缝合术内瘘6个月、2年通畅率及血流量优于连续缝合术(<0.05)。而性别、年龄、肾功能、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及内瘘年通畅率均无影响(>0.05),缝合方式对内瘘功能不良起着重要影响。结论间断缝合术优于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应作为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作者:唐丽萍;马晓露;黄仁发;程新;赖申昌;唐宁波;梁冰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临床资料,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使用SPSS 18.0系统,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0.05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玉期切除吻合与分期手术相互结合,根据手术方案个体化原则,大限度解决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对策。

    作者:赵连浩;单博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胆管癌,因为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且早期症状隐匿,早期发现困难治疗效果欠佳,随着患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作者:黄喆(综述);彭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国人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中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确诊的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此法不足之处便是有创、花费大。方法近年来,64层螺旋CT因其无创、花费小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纳入的11篇文献,对国人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灵敏性和特异性,建立SROC曲线,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0.89,0.93)和0.95(0.95,0.96), SROC曲线下面积则为97.9%。纳入文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是一种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较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4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24例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与同期同症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83.33%);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VS 16.67%);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79.17%)。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及时解决剖宫产术后尿潴留问题,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盛巧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本研究报告通过对髋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给予康复护理,以此来对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报告以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总量为60例,所有髌骨骨折患者行复位记忆合金髌骨爪加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后,给予患者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功能锻炼等康复性护理。所有患者在接受为期20d的康复护理后,比较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髌骨骨折情况基本痊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趋于正常。患者的痊愈率达到了90.0%,整体护理有效率为100.0%,护理前后髌骨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0.05。结论临床上在护理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时,可以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静脉、淋巴回流,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患处愈合程度,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除了行常规治疗外,加以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显效20(57.14%)例,好转11例(31.43%),治疗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显效11例(31.43%),好转13例(37.14%),治疗总有效率68.5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另外,实验组治疗后NYHA、LVEE及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法评价右颈内静脉走向的体表搏动目测法的准确性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右颈内静脉走向的体表搏动目测法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手术患者64例,首先在自主呼吸下目测右颈内静脉搏动然后用标记笔描绘颈内静脉的走向和内径并标记拟穿刺点,然后使用超声颈内静脉的走向和内径并验证拟穿刺点的位置,测量拟穿刺点距离超声引导下穿刺点(颈内静脉投影的体表中心)的距离;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的状态下重复上述测量。结果平卧清醒下目测法与超声下静脉走向对比:平卧清醒下目测法与B超可视静脉走向对比:无法目测率25.0%;完全一致率43.8%;基本一致率15.6%,自主呼吸时目测法与超声法穿刺点距离为(0.44±0.32)cm。给肌松药气管插管后,目测法与B超可视下颈内静脉走向对比:无法目测率9.4%;完全一致率71.8%;基本一致率15.6%;机械通气状态下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0.26±0.12)cm。提示大部分患者能准确目测颈静脉搏动及其走向,且穿刺均成功,而机械通气状态下目测法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如果患者无法目测到颈内静脉搏动,必须改用其他方法行静脉穿刺。结论目测颈内静脉搏动法不能完全准确的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点,但是在能够观察到颈内静脉搏动时目测法是一种相对简便和准确的方法。

    作者:陈太新;李志鹏;柳垂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中期(13~20w)产妇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风险预测

    目的:为了检验妇女在妊娠中期血清中高β-HCG水平发展为PIH的高危风险。方法从2011年7月~2012年8月随机选择200例13~20w的妊娠妇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测定血清β-HCG水平。中位数通过怀孕周期表计算。随访至分娩,妊娠结局和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和Z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例受试者中,178例(89%)进行终评估。其中22例有PIH。如果>2MOM,β-HCG被认为是升高的。24例β-HCG>2MOM中有2例发展为PIH,而154例β-HCG≤2MOM中有2例(<0.001)。β-HCG水平较高与PIH严重性相关(<0.01)。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97.44%,阳性预测值为83.33%。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妊娠中期(13~20w)血清β-HCG水平可很好地预测PIH,且β-HCG水平较高与PIH严重性相关。

    作者:翟会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